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特点实证研究

2014-08-15芳,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职同学学生

胡 芳,李 丹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身处自媒体时代大潮之中的“90中”已经能熟练应用包括BBS(电子布告栏系统),Blog(博客),Podcasting(播客),GroupMessage(手机短信),飞信,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自媒体形式,目前,他们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价值取向多元化,而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信息化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之自媒体时代以前的大学生发生了巨大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出的一系列的新特点,这些特点凸显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给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高职的这部分“90中”大学生,高中毕业生的比例约80%,来自中专、职校、技校约为20%。高中毕业生们从精英教育迈向职业教育,心理落差大,他们身上除了具备自媒体环境下“90中”大学生普遍拥有的特点外,同时还兼有一些高职学生的特性,如本科情未了,心理落差大,自信心不足,自卑严重,敏感脆弱等。本课题集结了一批年轻优秀教师组成专项课题小组,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思路下,拟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及教师座谈等方式对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研究。研究过程中,设计问卷时尽量避免和以往的研究重复,对于问卷调查体现出的“90中”高职学生思想、生活、行为特征,在一对一的学生访谈过程中充分验证,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形成原因,确保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可信度。本课题重点突出自媒体对“90中”高职学生的影响,从而总结自媒体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的特点。教育工作们只有掌握了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特有的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信息化行为特点,才可能结合进化教育论提倡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探索出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方法,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90中”技能型人才,才可能真正地帮助“90中”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特点研究的课题是意义非凡的。

国内外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等的研究比比皆是,成果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持。但是,近年来,随着“90中”逐渐进入到高等院校,而作为第四批次高职类高等院校,他们的教育对象较之“80后”、笼而统之的“90后”变化巨大,从而凸显出专门针对“90中”高职学生的研究工作目前还是处于滞后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凤毛麟角;另一个方面,在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自媒体已经作为一种新新媒体悄然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可以说自媒体的兴起和飞速发展一直充斥在“90中”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周围,但专门针对自媒体的影响力的研究又欠缺成熟,导致了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特点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本课题确定研究对象为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然后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来开展课题的调研工作:其一、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有效回收的相关资料,整理出相关数据,分析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自我定位及自我角色认知;其二,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的活动,了解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对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特点的认识以及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会;其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分析社会层面对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的认识及评价。

综合三个方面的调研工作,归纳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如下:

(一)思维方式特点

(1)人生观、价值观特点。从调查报告中得知,把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的首要意义的约占50%,好工作、家庭幸福的约占40%,功成名就的约占10%,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好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道德观特点。自媒体环境下,“90中”成长的社会道德环境相比之前更为复杂,道德缺失现象普遍存在,网络上不时曝光的不法企业投机取巧、违背社会公德和个人良知谋取暴利的行为,名人文凭造假事件等一系列有失社会道德的事件对“90中”高职学生的社会道德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调查报告中可知,54%的学生对道德缺失现象感到深恶痛绝,40%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还有6%的学生认为社会道德缺失与我无关。87%的同学认为讲诚信“非常重要”或“重要”;83% 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有悖道德与公平;58% 的同学表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大三女生张珊珊,将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给了浙江嘉兴一位素昧平生的患白血病的12岁小女孩。“自己的骨髓可以救别人一条命,即使吃点苦,也值了!”这则新闻在社会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影响,这表明“90中”高职学生在关键时刻,还是有担当、有责任、有抱负、有道德感抉择的。(3)生涯规划务实明确而迷茫。当问及“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90后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白领(47%)、企业家(20.5%)、出国发展(15%)、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5%)。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绝大多数(合计97.5%)学生都有了自己成才发展的基本趋向。但是,调查也发现,“90中”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功利性较强,理想色彩较重,职业规划不具体,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如有近56%的“90中”高职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失败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未来、前途悲观失望,有自卑感。78%的教师认为“90中”高职学生非常功利,在学习上奉行“实用主义”,认为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用的课程,学习相对比较认真,而对一些公共课则应付了事,蒙混过关。然而,80%的学生表现出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专业前景并不做到科学、理性、具有前瞻性地了解。此外,由于“90中”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容易在课堂上摆弄手机上网、看小说、聊QQ、玩游戏,从而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听课效率和学习质量。相反地,在生活中,“90中”高职学生十分注重个人兴趣,如果某类活动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则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表现非常积极,如他们有60%的同学表示会积极参与网络论坛、网游等自媒体活动。(4)早熟、独立、张扬而又单纯幼稚。在信息爆炸网路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中”,接受海量信息使他们思想更为早熟,见解更为个性。“爱设计,爱赚钱,更爱梦想。我不是异想天开的艺术家,我是想要一展拳脚的设计达人。”这样一份用“凡客体”写成的个性简历成为了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赵航受到天津立辉广告公司青睐的原因。调查显示,升学、选择专业等个人大事的决策,46%的同学选择听从自己的想法,仅27.5% 的同学听从父母安排;关于未来个人发展,64.8%的同学选择会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表明他们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自己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控制欲望和把握能力。但在他们早熟的身体和思维背面,风华正茂的他们又在自我放纵的行为中透出幼稚和冲动。(5)自信而又心理脆弱,耐挫力较差。“90中”高职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更加开放,他们喜欢通过网络来阐述自身的想法和观念,他们充满自信和激情、勇于尝试、敢于表现自我且毫不掩饰。同时,他们又是脆弱的一代,虽然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但从小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和挫折,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伴随着的是残酷的社会竞争压力,这种压力时常会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一旦遇到挫折就感觉天塌下来。据腾讯大秦网报道:“职场90后离职率整体高至三成,这些‘说走就走’的新生代员工让不少企业老板难以适应”。大多数“90中”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导致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稍有不顺就离职。调查显示,有72%的“90中”高职学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里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的人表示自己可能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10%的人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同时,不少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也认为部分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不能很好地理解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信息化行为特点

自媒体环境下的“90中”高职学生对网络和手机存在强烈的依赖。敢于接受挑战、易于接受新技术的“90中”高职学生成长在网络几乎无孔不入的时代,他们是网络信息的受益人也是网络诟病的传染患者,他们自然成了自媒体的新生代,手机、相机、IPAD、笔记本、掌上宝等这些时髦的电子产品在今天的高职学生看来已经不再陌生,它们是“90中”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工具,一切学习资源都可以打开电脑或是开启手机去网上搜索搞定,一切生活资源都可以去网上搜索搞定,甚至呆在宿舍就可以KTV嗨唱、看电影、打游戏,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淡出了生活,联系朋友、同学、家人,都会考虑使用QQ、MSN视频聊天、飞信留言和微信语音留言。从调查结果中看出,95%的同学已经有5-7年网龄,绝大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并选择在学校上网,仅有14%的同学选择在网吧上网,并且使用手机上网和使用笔记本上网的比例接近持平。80%的同学认为没有网络,他们没有办法自如地处理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事务,90%的同学认为没有手机,他们会感觉无所适从。92%的老师认为上课时间有大量学生使用手机,其中包括使用手机拍摄教师的教学板书内容,使用手机录制教师的课堂讲演过程,使用手机查找相关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使用手机发布一些教学信息,当然,也包括上课时间不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来,而是利用手机浏览新闻或是玩网络游戏、上QQ聊天、看小说、写博客、上论坛等。调查显示80%的学生登录过网络论坛,70%的学生玩过网络游戏,90%的学生有写网络日志的习惯,100%的学生看过网络视频,自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中”高职学生们的学习、娱乐、人际交流及购物方式无一不被贴上“网络化”的标签,他们使用网络和手机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了解社会、打发时间、参与娱乐活动、表达观点意见以及寻求帮助和建议,五个原因所占比重相当,其中了解社会和打发时间成为大学生迷恋网络和手机的最重要原因,这一定程度上显示了“90中”的“宅”和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在时间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

(三)生活方式特点

(1)购物方式变化。一切学习资源都可以去网上搜索搞定,网上书店、音像店、考试吧、各大辅导网站都变身为学习阵地,生活必需品也同样足不出户、敲敲鼠标、划划手机屏幕,登陆淘宝,坐等快递公司的收货电话,购物方便快捷。调查显示,平均每月用于网络消费在200至500元的占30%,网络购物的使用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他们坚持自我、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在认定的事情上不会轻易妥协,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他们在消费上强调自我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但是他们当中又很少有人会进行冲动消费,在大多数消费情境中,他们都表现得颇为理智。另外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会做一些低成本的尝鲜消费。

(2)人际交往方式变化。网络上表现活泼,现实中表现冷淡。调查显示,“90中”的人际交往靠电话、短信、QQ和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占89%,而传统的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的沟通方式则不被“90中”青睐。“人机一体”的现实使得部分“90中”高职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整日生活在虚拟世界里。调查显示,约7成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QQ、微信上,而与老师、同学正面交际的时间则寥寥无几。从教师座谈中得知,“90中”愿意和老师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流,请老师帮忙指导设计论文,甚至在网络上探讨人生、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共玩游戏。同学们善于用自媒体获取信息,但内心时常会感觉空虚,75%的学生感觉缺少知心朋友,会因为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无助”,却又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沟通能力逐渐减弱,严重影响现实人际关系。

(3)恋爱观变化。自媒体以多种方式对大众心理与精神渗透一种对成功者评判标准的功利化倾向,尤其对“90中”高职学生存在一种价值取向上的诱导作用。BBS、QQ新闻、博客、播客及其它媒介以不可阻挡之势占据着大众的视线,各种电视相亲节目、赚人眼球的偶像剧、层出不穷的网络新闻、视频、微博、游戏等带来的思想风暴早已不容忽视。随着诸如《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相亲节目热播,对学生的恋爱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有50%的人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8%的同学谈过多次。令人关注的是,“90中”高职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性行为问题的看法,不会“谈性色变”。在调查的学生中,约有22%的人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的人表示赞同的同时,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的人表示反对或是不愿意表态。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体现了“90中”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的开放性。同时,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学生恋爱原因较为多元和复杂,调查发现,仅有20%的人认为恋爱是双方之间互相吸引,48%的认为是内心空虚与精神寂寞,大多是独生子女,面临异地求学,缺少独立自理能力导致不能有效分配大学生活,无聊情绪滋长,尤在网络媒体下,把所谓情怀寄予虚拟空间。

总之,在自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中”高职学生自信独立、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自律能力差;个性张扬、内心单纯、自我意识强,但心理能力弱;思想开放、敢于批判、价值观多样,但责任意识强。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优化教学理念设计,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课程体系,让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

[1]刘燕.“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105-114.

[2]杨维东.“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与价值取向[J].社会与人口研究,2013,10(5):35-42.

[3]陈伟.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05-106.

[4]陈丽.多元文化视野中的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72-78.

猜你喜欢

高职同学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赶不走的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生写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聪明的学生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