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令人饱我愁无——论苏轼黄州所填《浣溪沙》五首的情怀与审美意义

2014-08-15方星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浣溪沙词作太守

方星移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浣溪沙》词牌在宋代词人中的使用非常普遍,苏轼就很喜欢这个调,据学界研究,《浣溪沙》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苏轼则是《浣溪沙》创作数量最多的“第一人。”[1]176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即理论上认为词“自是一家”,倡导“以诗为词”,创作上突破传统的“艳科”格局、题材内容的范围拓展、以及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创新等,通过分析苏轼创作中的《浣溪沙》这一词调,我们能够看到这些表现。

词人往往习惯或爱好用某调进行创作,苏轼用《浣溪沙》词牌填词共有46首,主要涉及怀旧、宴游、赠友、咏物、农村等内容,描写的题材范围广泛。在所有这些词作中,又以吟咏农村题材的联章组词最值得注意,如分别在徐州、黄州两地创作的联章词《浣溪沙》五首。《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的一次祈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他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描绘徐州夏日农村“深红”、“绿暗”的古朴素淡的农村风光,黄童白叟的怡然自乐,桑姑蚕妇的辛勤劳作,以及醉叟横卧黄昏的逍遥,一派祥和安乐的田园景象。“使君元是此中人”,点明作者作为“使君”也乐在其中,他对自己治下的徐州所展现的太平盛世的自豪感表露无遗,词作的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词也成为州官“与民同乐”的最好见证,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相比较而言,在黄州时所作的五首《浣溪沙》受到人们的关注就较少。在黄州期间的五首《浣溪沙》及小序如下: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词前小序交代了这五首词创作的背景,元丰四年(1081)①冬十二月二日,黄州下雨之后又下雪,太守徐君猷给苏轼送来了酒,二人畅饮的酒酣之际,苏轼创作了前三首,第二天酒醒后雪更大了,他又用原韵创作了后两首。小序简明交代了创作缘由,但词中的人物、故事、创作的状态想象可见,宛在目前。第一首写由雨转雪之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酣醉入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昨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他与太守徐君猷的交情及他的感激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并用米珠薪桂写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由己及人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好愿望。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作者自己的形象鲜明,尤其是“但令人饱我愁无”的伟大爱民情怀让人动容。对比徐、黄两地的五首词作,我们发现虽然它们有着相同的题材,但在创作背景、情感、思想、风格及联章整体所展示的格调等方面则迥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州联章的核心主旨是“使君元是此中人”的与民同乐,黄州联章的核心主旨是“但令人饱我愁无”的忧民疾苦,二者比较起来,后者所达到的情感与思想的高度更是前者所无法比拟的,下面对黄州联章的审美意义作分析。

一、士大夫风范的自我展示

这五首词展示了作者作为一个士大夫的精神风范。

(一)悯农情怀的深情流露

完整地读完词作,给人最震撼的是作者深深的爱民情怀——“但令人饱我愁无”。

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两年来,苏轼一家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糟糕,在给弟子秦观的信中,苏轼就详细叙述了日常用度的窘境和精打细算的做法:“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2]1536也就是在五首词填写的这一年(元丰四年,1081),友人马正卿为他谋得黄州城内废弃营地,他开始躬耕东坡,以求补充一家人食物的不足。躬耕是非常艰辛的,“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东坡八首》其一)即使如此,一家人的生活还常常需要接济,太守徐君猷就曾资助过酒、菜、牛肉等。就在十二月二日,天气阴冷潮湿、雨雪交加,徐君猷又给苏家送来了酒等。“雪里餐毡例姓苏”一句用《汉书·苏武传》的典故,指苏武牧羊于大泽中卧雪餐毡的故事,特别切合眼前之景象,由此可知苏轼家的经济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加之“万顷风涛不记苏”,据南宋傅干撰《注坡词》,于句下引“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3]270写大风雪席卷了自己在苏州的田产。

联章词填在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的冬天,适逢天降大雪。面对家里量入为出的开支、风涛荡尽的田产、“衣有结”、“空腹”、“湿薪”的艰难生活,苏轼没有抱怨和哀叹,而是置个人困窘于一边,由己之艰推及到广大民众之艰,由己之愁推及到广大民众之愁,而惟愿民众能丰收吃饱。“雪晴江上麦千车”就想象雪过天晴,瑞雪丰年,民众安乐,忧愁全无,这不正是孟子所说的“乐岁终身饱”的美好图景吗?表现出作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关怀疾苦的伟大情怀!“但令人饱我愁无”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新制布裘》)三者可相提并论,他们“三人分别从食、住、衣着想,推己及人,表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4]88。正如苏轼在《与滕达道》中所说:“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也。”[5]1475

(二)苦中作乐的超然态度

与贫困生活相对的是士大夫崇高的道德精神和仁者情怀。苏轼在黄州与在徐州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徐州,他是朝廷命官——太守,为赵宋守土一方;在黄州,他被贬官居住,不得签署公事、不得离开本州的圣旨圈禁了他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在徐州的《浣溪沙》五首夏日风情风俗如在目前,感情愉悦惬意,风格明朗轻快,洋溢着“此中人”为任一方看到徐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成就感、自豪感。在黄州的《浣溪沙》五首则于冬日的肃杀中凸显出苏轼的乐观、超然的生活态度。缺衣少食的寒冬、穷困谪居的现实圈禁不了他固穷的君子之风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恰恰是在被谪处穷之时,士大夫忠君为民的思想才更能凸现出来,显示出不平凡的力量。穷困却不失大节,又是“君子固穷”的传统文化的结晶。换句话说,在“乌台诗案”后,他丝毫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在这个雨雪交加的冬日,他满怀激情地描写黄州的自然景致,“临皋烟景世间无”,欣赏临皋亭的如烟的空濛,“雪林初下瓦疏珠”,抒写雪初下时雪粒打在瓦上蹦跳的景象,还有雪后“涛江烟渚”全无、江天一色的大地。在“乱黏须”的雪中迎接盛情而来的太守徐君猷,他乐呵呵地与太守对酌“扶头”酒,“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只有挑些翠色蔬菜、摘几朵梅花,就着珍珠般的美酒,当然还需“冻吟”填词助兴,写尽了宾主双方的洒脱,体现了作者在窘迫境遇中会友找乐、饮酒赋诗、随遇而安的态度。由于徐君猷的太守身份,苏轼还很应景地用到了《晋书》卷八十一中谢安与桓伊的典故,酒到微醺之时揽太守须的举动,一方面写宾主二人的和谐与融洽,同时暗暗表明自己被谪黄州忠而见疑的处境。

二、艺术表现的成熟创新

这五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思想情怀高尚、生活态度达观,而且在艺术上也高度成熟,并有创新。

(一)自我形象的充分刻画

词作对自我形象的充分刻画是其他《浣溪沙》词作所没有的。徐州的《浣溪沙》五首除了刻画黄童白叟、蚕姑、卖瓜人、缫丝娘等形象,也有“使君”的形象,他祈雨、攀谈、讨茶等,但综合起来看,却只展现了他作为太守身份的“为政”的一个侧面。黄州期间的《浣溪沙》五首与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上文第一部分分析的写了自身困窘中具有的爱民情怀之外,词中还描写了他“雪里餐毡例姓苏”的自嘲、“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的感激、“空腹有诗衣有结”的困苦,亦有填词时“冻吟谁伴捻髭须”的神情、“雪晴江上麦千车”的热望,等等,一个乐观超然、胸襟博大、不失幽默的词人兼士大夫的形象神情毕现,千载之后的今天仍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二)体式、语言的创新

在体式上,《浣溪沙》采用了联章的形式,五首词既各自独立,又由小序统率为一个整体。叙事、写景、抒情综合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情感表达空间,也丰富了词仅仅抒情写景的表现形式。徐州的五首也有相同的特点,但不同的是,把悯农爱民的高尚胸怀与情操熔铸其中,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新制布裘》等现实主义诗歌中关怀民生疾苦的人文精神带进以婉约见长的令词中,大大提升了词的品格与境界,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举,是对词的品味和地位的提升。

在语言上,一方面,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细腻,如“覆块青青”、“半收”、“初下”、“醉梦醺醺”、“挑翠羽”、“萦柳絮”等;另一方面,典故的运用典雅精工,化用前人诗句了然无痕,典故如上文提到的化用《汉书》中苏武、《晋书》中谢安、桓伊的典故。又如“小槽春酒冻真珠”化用李贺《将进酒》开头的三句“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这些化用,能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增强词的情感涵容量,更增加了词作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得词作富于表现性。这些成功的艺术审美经验,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注 释:

①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20页。这联章五首的系年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王文诰《苏诗总案》、傅藻《东坡纪年录》所析,以元丰四年为是。二是王水照《评久佚重见的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吴雪涛《苏词编年考辨两则》所析,以元丰五年为是。而邹同庆、王宗堂认为两派均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元丰四年、元丰五年皆可,而宋代傅干的《傅干注坡词》词序所载为元丰五年。此处以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所析为是。

[1]刘尊明.唐宋词“第一调”中“第一人”——论苏轼《浣溪沙》的创作成就[J].湖北大学学报,2005(02).

[2]苏轼.苏轼文集(卷五十二《答秦太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宋)傅干注,刘尚荣校证.傅干注坡词[M].成都:巴蜀书社,1993.

[4]唐圭璋,潘君昭.唐宋词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5.

[5]苏轼.苏轼文集(卷五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猜你喜欢

浣溪沙词作太守
让子弹飞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除夕 一九五八年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浣溪沙·慈母心
浣溪沙·建党九十五周年颂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