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州胜处之于苏东坡的人生意义

2014-08-15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清泉赤壁黄州

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四川眉山人士、北宋时期文学巨擘、世界千年文化英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的政治旋涡,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度过了其人生初涉最艰难,而又最放异彩的四年零四个月(公元1080-1084年)。黄州到底是哪些地方使苏轼生发感悟,促使其实现从苏轼到苏东坡的人物嬗变,并从其人生底谷登上普世人生顶峰?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初步理清苏东坡在困境中崛起的人生轨迹,而且对于当今有志于改革、创新、发展的志士仁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人生价值,是很值得认真探究的。

定惠院、安国寺:从“生生不息”衍生出“自强不息”意念

据专家考证,黄州定惠院,位于现黄冈市黄州区青砖湖社区内。北宋时是一座破落的小寺庙,院落老旧,香火鲜有,十分清静。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此处为其首居之所。

初到黄州苏东坡思想十分消沉、悲怨,乃至愤懑。从他所作的《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便可窥见一斑:“缺月挂疏桐……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住在定惠院,起初一段时间是“闭门思过”。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抄《汉书》,研究《周易》。众所周知,《汉书》是我国班固所著的一部记录西汉历史的传体史书。既有江山社稷兴衰的记述,更有人物的兴衰记述。这些兴衰记述的字里行间,凸现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一切人物和事都是变化的。《周易》呢,是我国古代一部讲述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易法则的书。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它是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苏东坡在黄州定惠院,抄《汉书》、解析《周易》,非常认真。他一边抄,一边读,一边记,一边联系自己身世思考。他不仅总结出了读书的苏氏“八面受敌法”,功及古今,而且使自己的宇宙观、思维方式得到了可喜的升华。这种升华和改变归结起来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生生无穷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生生不息”。由此,苏轼更进一步地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不可为典要,而唯变所适”。一切事物的变化,其内因是主要的。任何人只有自强不息,才可生生不息,才可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变化。

在这期间,苏东坡还经常到位于黄州古城一字门外的安国寺去焚香默坐,与寺僧谈佛说禅,洗涤身垢。黄州安国寺建于唐代,寺名为宋皇上所赐。时任方丈的继莲大和尚,乃当时佛禅界资深高僧大德,与苏轼交情甚笃,十分投缘。在安国寺,东坡进一步理解了佛禅要义,进一步接受了佛禅关于“随缘凭命”和“佛禅善悟”的理论,不仅排遣了许多心中郁积,而且促进了自己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的升华和改变。这为他在黄州逐步确立辩证的哲学思维,逐步走出抑郁、悲怨、愤懑的心理阴影,进而达到“唯变所适”、随寓而安的境地,实现心安,身安,神安,打下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黄州东坡:人生落差冷眼旁观之地

据知名专家学者多年考证,确定,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理概念。北宋时期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东坡是黄州州衙东边的一片岗坡。这个岗坡座落在今黄州老城区内的古楼岗之西北至七一路、之东南至黄州区幼儿园。苏东坡躬耕的东坡,是当时荒废的军营地,在上述岗坡之内,面积大约50几亩。具体来说,座落在现在的黄州老城区十三坡至黄冈军分区这么一带,成带状长方形。

苏东坡在他写的诗《东坡八首》的题记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

对苏东坡的身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苏东坡在谪居黄州之前,其人生道路是平直顺达的。他22岁中进士,之后又顺利通过制试,27岁受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此后在朝廷和一些州当官17年,官至太守。公元1079年,即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在湖州太守任上,陷“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年底被贬谪。次年农历二月初一到达贬谪地黄州,成为一名“钦犯”。其人生落差不谓不大。尤其是他的家眷迁来黄州后,一家20多口,破灶湿苇,冷锅清水,生活境况十分困顿。想当年,官居太守,虽不是锦衣玉食,但断不至于为生计犯愁。这也是他的又一人生落差。莫说是苏东坡,就是换上任何一个人,其心理上都是难得平衡的。在随迁黄州友人马正卿的周旋下,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将州衙之东的一片荒废的故营地五十多亩,划给苏东坡耕种。

自此,苏东坡带领家人、朋友,耕种东坡。他耕种得十分认真。为了找水源、治牛疾、遏制疯长的麦苗,常常向农夫请教。黄州的乡亲父老对苏东坡都非常友善,非常乐意帮助他。在这种情况下,苏东坡耕种东坡果然获得了好收成,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全家的生活状况。这样一来,使得苏东坡彻底地放下了身架,他觉得自己不仅不比黄州普通百姓高明多少,反而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农事方面,大大不如黄州普通百姓。以往以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现在看来,能迅速解决生活困难的途径和办法,还只有躬耕生产,自种自收自给了。苏东坡常常在东坡田里劳作感到劳累的时候,自咏自嘲自识。他终于明白了,我不过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农人。什么显赫的地位、什么高贵的身份,都没有这躬耕东坡来得兑现,来得现实。他索性把自己的号叫“东坡居士”。此号一出,名贯古今。苏东坡躬耕东坡,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稻麦,而是心理上的新的平衡,真正实现了冷眼看待自己的人生落差。

浠水清泉寺:对厄运人生认识的拐点

与北宋黄州比邻的蕲水(今浠水)县,曾经是徐寿辉天完国的首都。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的浠河,穿浠水县治而过。蕲水县治有一座寺庙,名清泉寺。是故,县治所在地名清泉镇。清泉寺门下便是浠水河(又名兰溪)。这条河流的奇特之处,就是一般河水是自西向东流,而浠水河的河水恰恰相反,是自东向西流。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农历三月初,苏东坡因到沙湖相田途中遇雨而染疾。遂到蕲水麻桥名医庞安时那里看病。病愈后,便与庞安时一道到蕲水县治游清泉寺。苏东坡站在清泉寺门前放目一望,开口询问寺里方丈:“浠河敢是东向西流?”方丈答道:“然也”。苏东坡在寺门外伫立良久,喟然叹曰:“物象有反常态,人生岂无亦然!”于是进入禅堂,研墨展纸,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云:“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是这样填写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所填写的这首《浣溪沙》词,词眼应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填此词之时是他在黄州谪居的第三个年头。如果说苏东坡刚到黄州时的心境是抑郁、愤懑、悲怨的话,那么,经过在定惠院抄《汉书》、研《周易》,其宇宙观、思维方式出现了升华和改变,此时正处在一种“茫然不知所以然”的矛盾状态。即:一方面相信世界一切都在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自己效国之愿有可能实现;而另一方面呢,自己的处境命运到底能不能改变,怎么样才能改变,改变的途径在哪里,心里没有底数。只是当苏东坡在蕲水清泉寺门口亲眼看到“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自然物象时,突然悟到“谁道人生无再少”的真谛。耳边突然响起这样的心语:苏东坡呀,兰溪的水可以自东向西倒流,谁说人生不可以再少呢?谁说你的人生奇迹不可以出现呢?关键的关键还是休将白发唱黄鸡,自强不息,才能生生不息,才是人生突围的胜利通道。这就是苏东坡面对“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自然奇景奇境的顿悟。这一“悟”,悟出了他的人生拐点:俯仰自适天地,荣辱笑写人生。这一悟,使得苏东坡迈开了登临文坛顶峰的步伐。

黄州赤壁、临皋亭:创作丰收,登临顶峰

黄州赤壁位于黄州古城之西,汉川门之外数十步处。这里有龙王山、玉玑山等,葱茏腾跃,脉旺地灵。黄州赤壁古来有之,赤壁矶头原是龙王山的山根,人们习惯地称其为龙王山的龙首。黄州赤壁三面临水,直插江中数百米(由于地理变化,现在长江已远离赤壁数千米)。历来是文人骚客雅集之所。有人认为是三国鏖兵之古战场,有人称之为文赤壁,清朝州长官郭朝祚为之题写了东坡赤壁之名。为湖北境内五赤壁之冠。

临皋亭,据专家、学者多年考证,且经国内知名专家论证,地处黄州古城一字门外数百米的小岗之上。北宋时期,叫回车院,是当时黄州的官驿。当年也是三面环水,景色雅静。临皋亭确切地址在老黄冈中学(现为启黄中学)老校门进门约30米的座标点之左约百米处的岗坡之上。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七月二十九日,苏东坡全家迁居临皋亭。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经常到赤壁或于矶头饮酒,或泛舟于赤壁之下的长江之上。面对滔滔东去的长江,苏东坡想到了自身的遭际;想到了三国赤壁鏖兵中的曹操、刘备、孙权、周瑜、诸葛亮等风云人物;想到了天地之间的物象之变,感悟良多。凝于笔端,泻于纸上,便成了万古流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和《黄州寒食诗帖》等名篇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改宋代词风,独成豪放一派,是文坛上改革创新的经典之作,开山之作,被誉为“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一改汉赋文体,将人物、议论、景物、散文、诗歌融为一体,自成苏赋一帜,被誉为“二赋双珠可夜明”、“赋到此翁无古人”。《黄州寒食诗帖》,恣意而为,迭宕洒脱,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值得人们惊诧、仰慕和探寻的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和《黄州寒食诗帖》都是取材于黄州赤壁和赤壁之下的长江,是对黄州赤壁山水感悟的结晶。且都成篇于临皋亭寓所,创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的三月至十月间,都可称作苏东坡文坛巅峰之作。这种井喷现象,在文坛上是独一无二的。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正月二十一日,苏东坡接到了皇上的手谕: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四月初,在苏东坡即将别离黄州之际,黄州父老设宴为其饯行。席间,苏东坡填了一首《满庭芳(中吕)·归去来兮》。词中有这么一句:“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饮,相劝老东坡。……”由此可知,苏东坡谪居黄州,遇到了两个闰年,共住了四年零四个月。

在这四年多时间里,苏东坡在黄州遗留了几十处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都有极高的文化含量。上述定惠院、安国寺、清泉寺、东坡、赤壁、临皋亭等胜处,对于苏东坡走出其人生低谷,并在困顿中崛起,登上中国文坛巅峰,成为上个世纪世界千年英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人生意义。人在世间,既有顺境,也难免有逆境。苏东坡在黄州为人世间提供了一个困顿中崛起的范式。探究苏东坡在黄州留下的这些人生轨迹,对于每个人,特别是有志之士,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1]梅大圣,张社教等.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M].武汉出版社,2010-06.

[2]丁永淮.苏东坡黄州活动年表[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清泉赤壁黄州
多情最是黄州月
清泉醋业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石上清泉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