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泥质粉砂岩地质边坡滑坡治理

2014-08-15黄金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泥质山体挡墙

黄金波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0 引 言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山谷、河流等不同地形条件的限制,工程施工过程中势必会存在各种高填深挖施工内容,对于高填深挖段落,如果地质条件不良或者是采取的边坡防护技术措施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边坡滑坡等公路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泥质粉砂岩地质边坡由于边坡性质复杂,再加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或者不合理开挖的影响,在公路工程施工以及后期使用中容易出现滑坡问题。对于出现边坡滑坡的泥质粉砂岩地段,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公路建设管养部门的重要任务,这对于确保公路工程顺利通车运营具有重要作用。以福建省永宁高速公路K116 +940 ~K117 +140 段线路滑坡治理为例,详细概述泥质粉砂岩边坡滑坡治理施工技术。

1 路基边坡滑坡区域实况分析

福建省永宁高速公路K116 +940 ~K117 +140 段线路右侧路基挖方施工作业结束后,由于多雨季节持续冲刷,K117 +040 ~K117 +110 段出现边坡整体滑塌,边坡前缘临空面发生了岩土体滑移的问题,整体滑移长度在20 m 左右,整体滑坡的体积大约在2.8 万方,滑移长度大约在35 m 左右,而且由于边坡滑坡形成了高陡临空面,高度大约在25 m左右。滑体堆积于公路右幅线路,同时山体于线路中线85 m处出现张拉裂隙,周界贯通,山坡上设置的3 个深孔位移监测孔,两个随坡体滑移坍塌,一个于15.5 m 处剪断。

2 滑坡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1)地形地貌。滑坡发生区域为低丘陵地貌,丘陵高程介于380 ~454 m 之间,整体高差大约在75 m 左右,滑坡区域的丘陵坡度大致在10° ~30°左右,基岩出露较多,植被不发育,山坡顶部较平缓。

(2)地层岩性。地层主要是有第四系覆盖层、白垩系(K1h)的泥质粉砂岩。其中碎块状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在滑坡区均有分布,紫红色粉砂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并见铁锰质染,岩芯呈碎块状为主,部分呈短柱状。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粉砂状结构,薄层状,层理倾角15° ~18°,泥质胶结,风化裂隙较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以中—短柱状、柱状为主,少量碎块状、饼状。

3 边坡滑塌成因分析

(1)区内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冲沟粉质粘土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富水性较强,透水性一般,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较大,变化幅度达10 ~20 m,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当地春季雨水丰富,特别在施工期间有两次特强暴雨。

(2)边坡岩层走向与山坡一致,层面为顺倾向,主滑带生成于含水的层间,原边坡开挖成型后产生临空面,诱发滑坡。

(3)泥质粉砂岩的崩解性常造成其工程性能不稳定,当它为工程边坡由于崩解造成了岩体分离散落,并进一步加剧了风化问题,这就导致边坡稳定性不断降低。

4 滑坡临时处治方案

边坡滑坡后为保证边坡安全,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采取了以下临时防治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1)根据滑坡体的方量及危害程度,确定现场警戒范围。指派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值班,截止无关人员、机械进入警戒区域。

(2)重点对滑坡区域的裂缝做好夯填堵水,在裂缝开挖上应该控制裂缝两侧延伸1 m,贯穿裂缝应该开挖沟槽,尺寸按照宽×深为50 cm ×50 cm 控制,并选择使用粘性土作为回填夯实的材料,夯实后表层30 ~40 cm 铺设防渗土工布,并用C15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封闭。

(3)在变形主裂缝两侧布置若干对观测桩,间距10 ~20 m,准确掌握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在滑坡对面以及相邻的山体按照要求全面的设置固定移位观测点,及时的对山体滑坡移位进行动态监测,对于各种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并采取治理方案。

5 滑坡工程处治方案

5.1 刷方卸载

(1)对滑坡段落从高程430 m 开始按10%的坡率向山顶刷方,刷坡要到滑坡山体的反坡位置。

(2)滑坡体滑移后形成陡峭临空面,在高程415 m 对其进行刷方,第一级坡面刷方坡率为1∶1.25,第二极坡面刷方坡率为1∶3.5,每级边坡设置平台。第二级边坡顺延至刷方大平台上。

(3)对于滑移的山体,由于整体性较好,利用其进行反压坡脚,对其滑移的山体按1∶3.5 刷方。滑体滑移后形成约20 ~30 m 宽的拉槽,利用上部坡体的刷方对其进行回填压实。

5.2 坡脚抗滑挡墙

为增强边坡松散体的稳定性,在边坡坡底增加混凝土抗滑挡墙,墙身可以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挡墙的尺寸按照深1.5 m,高4 m,上宽2 m,下宽3.5 m 的尺寸进行具体的控制。挡墙施工前应做好地表排水和安全生产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先将墙后地表的虚方全部清除,并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挡墙基坑开挖时采用跳槽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超过10 m,跳槽长度不小于20 m,施工顺序为先两端后中间,挡墙地基每开挖一段施工一段,以防基坑坍塌。挡墙施工完成后再对反压坡脚的滑移山体进行刷坡,确保施工安全。

5.3 岩土强度加固

进行岩土强度加固主要是为了对滑坡地带的土体性质进行改善,从而依靠坚固的土体对滑体形成加固。该滑坡地质为泥质粉砂岩,岩体破碎松散,节理发育。为保证锚孔顺利成孔及锚索预应力不损失达到要求。对山体进行注浆处理,通过水泥浆在节理裂隙中的充填、挤密、加固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岩层中薄弱结构面的强度和破碎岩块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配合使用水泥浆对裂隙进行填充封闭,这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地表以及地下水分渗入,造成边坡载荷产生变化,也可以避免由于锚固失效等问题产生各种地质灾害。

5.4 锚索锚固

在边坡滑坡段落第一级边坡布设13 片预应力锚索框架混凝土梁,锚索水平间距控制在4 m,为8 束无粘结钢绞线组成的压力分散型锚索,长度一般在12 m 左右,下倾角30°,锚索设计荷载一般在1 000 kN 左右,进而对边坡形成较好的锚固作用。

5.5 地表排水

为了有效减少外部雨水对滑坡体的影响,提高滑面强度,增强滑体自身抗滑能力。在卸载顶部大平台外应该及时的设置环形截水沟,截水沟尺寸50 cm ×50 cm,材料可以选择使用M7.5浆砌片石。环形截水沟应该按照线路方向进行设置,并尽可能的与急流槽或者是边沟相连,及时的将地表排水排到边坡坍塌范围之外。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地表水逐步渗入到岩体的裂隙之中,一般使用6 cm 厚C15素喷混凝土对第三级坡面进行整体的封闭防护。对于边坡滑坡中一二级的重楼部分,应该使用10 cm 挂网客土喷播植草,以免由于风化或者是雨水冲刷造成滑坡的继续发生。

5.6 地下排水

为了及时引排山体滑坡区域的地下水,一般是在滑坡坡脚的挡墙位置间隔4 m 左右的距离设置孔径为90 mm,孔深为25 m 的滑坡坡体仰斜排水孔,排水孔内插入75 mm 的PVC 管,并在PVC 管上间隔设置10 mm 圆孔,以利于将地下水截留排出。为防止泥沙将圆孔堵塞,需将PVC 管用土工布包裹。

6 结 语

对于泥质粉砂岩地段出现的边坡滑坡问题,应该深入分析具体地质概况,总结出现边坡滑坡的具体原因,并结合现场踏勘与理论分析,合理的确定边坡滑坡的具体治理方案,通过排水、卸载、支挡以及监测等技术手段,确保边坡处于稳定状态,避免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展,为公路工程建设通车提供安全保障。

[1]马洪生,胡卸文.神经网络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10(1):171-192.

[2]刘沐宇,朱瑞赓.基于模糊相似优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范例推理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10(1):42-48.

猜你喜欢

泥质山体挡墙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泥质粉砂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措施研究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泥质粉砂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研究
现浇泡沫轻质土在渠道挡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