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2014-08-15晶,周艳,张

护理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监护室监护隐性

唐 晶,周 艳,张 毓

国内外医务人员遭受感染案例屡见报道,据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尤其是高危科室护士是最常见的易感群体。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群体,职业暴露几率大[1],感染比例高。除有临床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外,护士还遭到隐性感染,通过监测显示,护士的某些病毒阳性率明显增高,且无症状,容易被忽视[2]。

1 感染现状

1.1 显性感染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患儿进行抢救治疗时,患儿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需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抽血或肌注给药,较易发生针刺伤,刺伤后最常见的感染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3]。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护士因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分别为37.6%,39.0%,4.4%[4]。其他因素包括呼吸道、粪-口等途径传播,护士易患结核、流感、风疹等疾病。

1.2 隐性感染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患儿中,许多患儿因免疫功能低下,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OX)、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等多种病毒的感染而发病。护士被病毒感染后,部分表现出症状,部分只携带病原,病原具有传染性,即为隐性感染,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缺损者可导致白血病、浸润型肺结核、结肠癌及肝硬化等[5]。孕期护士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原发、外源性再次感染或内源性潜伏感染的重新激活)均可致胎儿、新生儿感染[6],引起黄疸、癫痫发作、小头畸形、听力丧失、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症。与显性感染相比隐性感染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护士隐性感染后,通过呼吸道、接触、亲吻、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染给患儿和自己的家人,导致医院的交叉感染和家属感染。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大,身心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隐性感染变成显性感染[7]。

2 感染原因

2.1 工作性质 监护室的患儿发病急,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在诊断并未完全明确时进行抢救,护士来不及采取防护措施;其次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使护士容易忽略正规操作,接触到含有病菌的患儿血液、体液、排泄物。在抢救过程中有很多操作是侵入性的,如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等,忙碌中有刺伤或污染品划伤的危险,极易导致护士感染。

2.2 防护意识淡薄 有些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他们认为患儿很少有传染性疾病,而且成人比儿童的抵抗力强,轻易不会感染。护士在使用呼吸机和反复吸痰等操作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在为患儿做基础护理前后洗手的依从性较差,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不强;此外工作粗心、操作不当均可直接接触污染物品或导致意外的职业暴露。以上原因都是造成护士感染的隐患。

2.3 特定的环境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室内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如果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监护室内的病原体密度增大,暖箱操作窗开关、物体表面、仪器和手部清洁与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护士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治疗、喂奶、换尿布等操作时均可接触到病菌。监护室医务人员的流动,通过手及鼻腔等媒介将其他病区的病菌带到监护室,这些都会引起护士的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

2.4 知识缺乏 研究表明,高年资护士比低年资护士的防护意识和洗手的依从性高[8]。防护行为的调查显示,护士教育程度高者明显高于教育程度低者,有职业暴露经历高于没有经历者,接受过系统培训者高于未接受过培训者[9]。护士未学过有关的职业防护的课程、缺少儿童重症监护室的防护知识、操作时不会使用防护措施者,易引起意外感染。许多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一些隐性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传播途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不清楚,未做到较好的防范[10]。

3 对策

3.1 加大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加强科室内感染监控小组的监管力度,定期监测、消毒。督促护士执行正规操作流程和标准,定期考核。护理管理者应正确指导护士的职业防护,把护士健康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尽量减少风险,鼓励护士积极防护,形成安全的工作氛围。

3.2 注意日常操作安全,提高防护意识 护士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患儿时,加强主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监护室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增强洗手的依从性,每天清洗、消毒监护室中的仪器和设备,同时避免针刺伤。

3.3 加强重症专科防护培训,完善职业防护教育体系 201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提出,提高护士职业防护的主要方法是加强防护教育,增添防护课程[11]。既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还要强化职业防护观念[12],监护室应定期组织防护培训教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普及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础知识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的正确方法,加强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防护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强化低年资护士的教育培训,同时对在校生开设防护课程和防护用具使用课程。科室利用宣传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更新相关知识,使护士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感染途径等,提升隐性感染的防护水平。

3.4 合理安排工作,减轻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 实行弹性排班工作制,做到护士资源最有效的配置。护士长应合理安排孕期护士的工作,减少护士感染的机会,将他们暂时调离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

3.5 健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防护保障体系 欧盟于2010年提出改进医疗专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13],给护士定期体检。在对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监测并登记的基础上,建立护士职业健康档案,包括一般资料、基本信息、血源性检验报告、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等,护士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尽快处理[14]。

4 小结

医院和科室应高度重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护士的职业健康状况。同时,护士也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慎独习惯,把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 张玲,王俊,刘慧萍.PICU护士的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6(2):274-275.

[2] 佟萍霞,李萍,刘丽华,等.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病人、护士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16.

[3] 方咏梅.护士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6):65-67.

[4] Chaiwarith Romanee,Ngamsrikam Teewin,Fupinwong Sawalak,et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teaching hospital:An experience from Northern Thailand[J].Japa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3,66(2):121-125.

[5] 唐勤,周文三,侯世荣.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54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学院学报,1994,14(1):50-52.

[6] 段泓宇,喻韬,万朝敏.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0,6(1):68-71.

[7] 朱科伦,朱郇悯,曾文铤,等.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意义[J].广州医药,2011,42(6):1-2.

[8] Nichol Kathryn,Bigelow Philip,O’Brien-Pallas Linda,etal.The individual,environmental,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urses’use of facial protection to prevent occup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ble respiratory illnes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08,36(7):481-487.

[9] 柏兴华,苏兰若,高蕾,等.ICU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2-444.

[10] Cordier AG,Guitton S,Vauloup-Fellous C,etal.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mong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 France[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12,55(2):158-163.

[11] Taormina D,Burgel BJ.Development of a respiratory protection survey instrument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J].Workplace Health & Safety,2013,61(2):79-83.

[12] 李谨,李利.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84-1086.

[13] Himmelreich H,Rabenau HF,Rindermann M,etal.The management of needlestick injuries[J].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2013,110(5):61-67.

[14] 金美娟,乔美珍,吴琛,等.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护士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50-1751.

猜你喜欢

监护室监护隐性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