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招工和就业形势浅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2014-08-15孙婧婍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分职业教育

郭 佳,孙婧婍

(1.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727万人,《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0.5%、77.7%和91.9%。而同时,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情况是劳动力市场的用工荒,很多企业都存在招工难的现象。是企业没有办法提供体面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吗?是社会不需要高层次劳动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由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出发,探索现象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社会就业背景与招工难、就业难

1.现阶段社会用工就业背景

2008年,在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就业容量有所降低,但鼓励扩大内需、金融改革等政策使得社会充满诸多结构性就业机会,总体上呈现劳动力供给总量有多余,而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这一局面将延续较长一段时期,就业机会也将更多地向经历过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和具备熟练技术能力的人员倾斜,这是构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社会背景。

2.招工难

招工难反映了当前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日益紧张。一方面,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低、利润低,只能依赖廉价劳动力维持生产,形成低效率、低利润率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循环。为了维持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许多中小企业采用临时性招工等短期用工行为,有的连劳动合同都不签,提供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也不理想,企业保障不到位导致员工流失率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员工不断流失,企业严重缺工,一些企业的设备空置率达30%以上,有订单也不敢接。企业用尽了留人的各种手段,但即便给员工加薪往往也无济于事,员工仍频繁跳槽,这使得企业成了培训机构。企业应该正视:招工难的实质,只是招廉价劳动力难,是用人观念及经营方式落后的表现。

3.就业难

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招募高等教育毕业生。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完善,为农民选择自主创业或就近择业提供了便利,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使得劳动里市场的年轻人,大都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甚至高等教育学历,但不少企业认为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要培养大学生上手,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培训,不如农民工来得快、实操能力强,能够给企业带来现时利益,因此大多数企业只是想招年轻、但工资低廉的农民工。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薪酬满意的企业。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应获得较高的收入,但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工资很低,部分大学生起薪收入不如农民工起薪收入,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合理的因素,即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变化,反映了部分人力资本供大于求或部分专业人才不适应市场需求,说明了学历不是决定工资高低的唯一因素。但同时,普遍的起薪低也违背公众投资教育的期望,这不仅使大学毕业后难以回收昂贵的教育投入,还难以应付未来谈婚论嫁、购房持家、哺育孩子等现实问题。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难、起薪低,更多的是求职者实现职业愿景难,职业生涯规划难。

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需改变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理论填鸭式教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单一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主要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正是今天企业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当前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全是九零后,家里生活条件较好,从小在家里被家长当宝贝宠,比较贪玩懒散怕吃苦,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刚来学校开始集体生活的时候不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他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生活和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应组织到学生实习、工作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意见:当前企业的大部分岗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有些技术性不是特别强的岗位,甚至觉得综合素质比技术能力更重要。回到学校,在平时上课的过程当中,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举身边的例子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怎么去做人做事。只有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情况,才能让学生认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2.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提出多年,但我们始终没有摆脱灌输型的传统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只能是统一集中施教,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机制,也只能让我们按同一标准去考核学生。这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是有个性特点的人,天生异才各有用,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类型的。而教育用一个标准衡量人要求人,用同一个方法同一个模子去制造人,只追求共性而扼杀个性,既违反哲理也违反人性,教育也因此扼杀了许多天才。

教育要尊重人格,高等教育学校更要给学生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教学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于激发学生不同的内在特质和潜能,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因材施教,老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看作可塑之材,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的不同,而实施共类教学与分类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等方法。教师应深入学生,应把因材施教纳入工作计划,落实教学安排,保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适当施教,加强师生的互动,如是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进步和成长。

3.恢复高校管理在法治条件下的科学民主精神

高等教育领域和社会其他领域比,除了具有管理的一般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于高等教育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高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天堂,是传播知识、开启文明、科学发现、技术发展的殿堂,是迸发新观念、新思想和理论创新的前线。科学性、学术性、民主性、自由探索性和实践创新性应是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而管理的行政化强调的却是高度的权力支配、绝对服从的刚性管理。高校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所有的决策决定,一律由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所控制,一切按行政权力意志办事。学校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德才,取决于行政权力的是否正确运用,这和高校的内在特点要求和内在发展规律是极不相容的。滋生的如忽视教学第一线的权利与权力等重重弊病,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功能的发挥,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挫伤和扼杀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校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偏离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因此,要改变高等教育的现状,最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和模式入手,强化学术权力,切实解决管理行政化的单一体制单一模式问题。但要改变或否定一个长期形成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单靠高校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做到的,要创造良好的改革条件和环境,一要有法律的支持,人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高校管理的立法,在法治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改革;二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积极的舆论支持,提高整个社会对现行高等教育管理弊端的危害性和高校管理体制、模式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三是要有上级党政机构的精心组织和有力指导,使改革的阻力降低、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四是要开展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改革积极性。

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需改革

1.大力发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仍需依靠第二产业,这就要求有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人员。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一应通过国家立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国家、企业和社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同时通过立法实现职业教育对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二应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适当缩小本科教育规模,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有条件地将“三本院校”即独立学院改制为职业技术院校,同时对各类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植,形成多结构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三应加强校企,对接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使职业院校成为培训高级技工的“摇篮”,在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跨跃中,充分展现职业教育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2.建议成立各级就业指导委员会

各大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盲目扩张问题,已经成为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我国建立了促进就业、推动创业的各级组织领导机构,在实现充分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有必要将其改组成更具权威的统筹协调就业指导委员会。这不仅有利于将就业工作纳入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还有利于强化人社、财政、税务、工商、民政、公安、教育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联手推进各项就业政策的衔接与落实;不仅有利于统筹解决困难就业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生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整合各种就业服务资源,合力突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提高经济发展和用工需求的匹配度,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就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可以指导高校的专业开设工作,改善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加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合理设置课程,促进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契合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对于大学生及时找到就业方向,降低就业中跳槽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3.建立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终生学习通道

建立全国通行的终生学习通道,大幅提高全国人才培养标准的互通互认,整体提高全国人才培养标准,从而提高教育公平,保证人才的合格,满足人才对未来成长提高的期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上,再次提到“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各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迅速制定相关实施办法。一,制定学分互认协议。为了有效解决学分互认问题,可发起国家层面的互认协议,采取措施形成或指定公共核心课程、全国统一的课程目录,为我国建设“学分银行”奠定基础。二,形成统一的信息要素和规范的文件格式。在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中,除了学分、课业负荷量、等级三个要素特征外,作为制度主要载体的文件体系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将本科、职业教育与研究生、培训教育的资格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层级分明、质量有保障、衔接性极强的国家教育认证体系。当人们获得一种证书或文凭后,可以顺利地继续下一高层次文凭或证书的学习,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四,制定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在“学分银行”的课程沟通方面,我可使每一门专业形成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将各个专业的课程进行筛选,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五,形成多种学分转移的模式。多种模式的学分转移办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了院校之间的学分转移。

当今世界,资金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引进,先进设备也可以引进,但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却无法引进,只能靠自己培养。今天,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培养队伍的整体素质,迅速改变企业中高级技术工人比例偏低的状况,才能满足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改革是一切发展的唯一出路,高等教育院校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刻自我反省,深化改革,创新思想观念,实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办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1]江沈红.大学生就业跳槽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2]胡放之.“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8).

[3]赵文亮,张丽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类型特征及规格定位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学分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学分美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