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技术化身体的形式及其特征

2014-08-15庞西院

关键词:技术化建构身体

庞西院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技术与身体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概念,其实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尤其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威力;加之20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和明显,这就使得技术和身体的关系越来越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后,身体理论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研究的主题。赛博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克隆技术、修复整形等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着技术不断地向身体靠近,甚至内化于身体,技术和身体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原本似乎清晰的身体概念也变得不那么确定。随着技术化的身体成为关注的焦点,探究技术化身体及其特征,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的理论视角。

一、技术化身体的三种形式

所谓技术化的身体是指技术建构的身体,亦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将技术在功能等方面的优势,转化到身体之中的意向性和实践诉求。美国技术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在其《技术中的身体》中提出了“三个身体理论”。他说:“在现象学所理解的我们是活动的、知觉的和有情感的在世意义上,我们是我们的身体。我把这个意义上的身体称作身体一。但是,我们也能体验到,我们是社会的和文化意义上的身体。……我把这个意义上的身体称为身体二。穿越身体一和身体二就是第三个维度,也就是技术的维度。”[1]随后,他特别指出:“我在前文中用‘身体’来指称梅洛·庞蒂所表述的身体体验,特别是在其《知觉现象学》中的身体;用‘身体二’来指福柯的理论中反复强调的文化建构的身体。”[1](P17)由于梅洛·庞蒂把身体和世界交融在一起,反对身心二元论,由此,我们可以把“身体一”称为“体验的身体”;“身体二”理解为“文化建构的身体”;“身体三”视为“技术的身体”。周丽昀教授曾专门撰文分析了伊德“技术的身体”是对“体验的身体”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综合,“‘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或曰递进。伊德引入‘身体一’和‘身体二’不是为了与之进行排他性的区分,而是对其蕴含的采纳和应用。”[2](P61)这也正是我们理解技术化身体与其他两个维度身体关系的逻辑前提。

克里斯·席林(Chris Shilling)把身体看成是技术的泉源和定位场所。这也意味着技术的发明与人类身体存在着某种一致性,技术不是脱离于身体的存在物,而是来源于身体。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涉身主体的存在方式,因此技术的发展就受到涉身主体的制约。为了满足涉身主体基本的需求和欲望,弥补体验身体的缺陷和不足,技术就最先被身体建构着,形成身体化的技术。身体化技术一旦为人类所使用,反过来又建构着身体,形成技术化的身体。在简要介绍三个维度的身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出技术化身体的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则聚焦于分析技术化身体所呈现出的不同形式及其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基于修复的身体替代

所谓体验的身体,也即知觉的,情景的肉身意义上的身体。在西方哲学史上,身体长久被忽视和贬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可腐朽性、短暂性。正是由于身体无法摆脱先天缺陷或后天伤残的困扰,技术才在修复身体缺陷方面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总的来说,技术化身体的这种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身体功能方面的替代和身体结构方面的替代。由于体验的身体在身体功能方面不可避免地遭受先天或者后天的缺陷,对有缺陷的身体而言,就可能要通过技术手段得以修复,以趋向正常的身体。在身体功能方面,如对于听力障碍的人,可以寻求助听器的帮助;对于视力不正常的人就需要通过眼镜来矫正;对于心率不齐的人,心脏起搏器则被医生所青睐。在身体结构方面,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则可以通过义肢来得以弥补。由于技术在修复身体缺陷方面发挥的作用常常是积极的,正面的,因此作为技术化身体表现形式之一的基于修复的身体替代,从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符合身体伦理学和技术的发展规范。

(二)基于提升的身体延伸

当然技术的发展不会仅仅停留在弥补身体缺陷的状态中,而是不断地满足基于促进、加强、提升或放大身体知觉,从而丰富和拓展身体的体验。“正是通过工具,新的和未曾预料的知觉被人类发现,并形成新的感知领域。”[3](P92-93)

对于物质体验的身体而言,虽然有时会赞叹人类身体完美的外形和精巧的功能组合,然而与技术物或各种动物的某些功能比较而言,又显得如此脆弱和不足。人类身体无论在运动速度上还是在听觉、视觉等感官性能上都受到自身结构和功能的限制,如:在奔跑速度上永远无法和猎豹相提并论;在视力上很难与鹰眼相媲美;在嗅觉上与狗相差甚远。生理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各种技术身体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使用。运动速度上,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都弥补了这一局限性;显微镜、望远镜、鹰眼设备等技术物则延伸了身体的视觉空间;听觉性能方面,现代通讯技术则借助无线电电磁设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拉近体验。另外,实现各种感觉器官的综合延伸和加强也是人类所追求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诉求,在诸多科幻电影里,如《钢铁侠》(2013)、《复仇者联盟》(2012),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身体的完美表达:坚不可摧的身体构造,急速飞驰的奔跑速度,力大无穷的身体力量……

文化建构的身体方面,例如整形术本是用于先天畸形或者后天伤残的身体,然而现代技术并没有止步于此,人们对身体的塑造往往有进一步的追求。原本正常的单眼皮却在当今崇尚双眼皮的人看来急需调整;原本丰满的身材在流行纤细的文化中却被视为某种程度上的“臃肿”;原本各有美感的脸型,在崇拜明星脸的人那里被视为大众化,等等。因此,整形便似乎成为了必然。当然,这里的身体已经不是基于弥补缺陷的身体取代,它要求在满足身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在外形和结构上符合美的标准。这在当今电脑技术普及的时代,通过各种图片软件美化照片中身体的现象中,也可以映射出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

(三)基于超越的身体变革

技术化身体对生活世界的改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趋向革命性的变革,即超越体验的身体和文化建构的身体,实现在现实中目前看来无法达到的身体体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①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而产生的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因此被人们概括为3I特性。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便提供了这样的场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的体验,我们能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入赛博空间,甚至认为通过脱离肉体就可以超越身体”[2]如果说电话等通讯工具延伸了我们的听觉空间;眼镜等光学设备拓宽了我们的视觉范围,那么,虚拟现实技术则是综合了身体的各种感觉的伟大尝试。它的创新之处更在于,身体作为模拟系统中的一部分,不只是沉浸在虚拟现实技术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中作为单纯的接受者,它还能对系统进行操作和控制,从而达到人机交互的效果。

从虚拟现实技术看,技术化的身体带给我们的是对体验的身体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一种综合,在这个过程中,它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从而消除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它既摆脱了体验身体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可以“行走”任何物理空间;又可以消解现实文化对身体的规范,如避免以性别和相貌作为某种活动的取舍标准。此外,赛博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身体变革的场域。在赛博空间中,由于身份的匿名性,它不仅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可以与男性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空间,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开放、公正地讨论公共问题的平台,这都是现实中身体在场所中不能企及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虚拟的身体体验虽然是现实身体暂时无法到达的,但它必然要受到现实身体的制约。因为“虚拟涉身的终极目的是对完全的、多重感知的身体行动的完美模拟。”[1](P7)

二、技术化身体的特征

在技术化身体的各种形式的讨论中,我们看到身体在技术化身体中的核心地位,身体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也为生活世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技术化身体的特征为我们理解技术与身体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一)涉身性

所谓技术化身体的涉身性是指,为了弥补或提升无论是我们体验的身体,还是文化建构的身体的缺陷或局限性,通过技术化的手段使得技术物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为我们身体所有。这时候的技术绝不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内化于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的身体融为一体的。

伊德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表示为“人——技术——世界”的关系。并把人与特定技术的关系归结为:涉身关系(embodiment relations);诠释学关系(hermeneutic relations);它异关系(altertity relations)和背景关系(background relations)等。借用伊德的涉身关系就能很好地理解技术化身体的涉身性。比如,当为有问题的眼睛配戴眼镜时,刚开始可能不是很适应,当过了一段时间后并且镜片足够透明时,人们就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这个时候,眼镜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而成了提升视觉的手段,眼镜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视觉上的涉身性。再如触觉上的涉身性,对于驾驶着汽车的身体,当我们能够自如地驾驶汽车并且汽车性能足够好时,我们驾驶汽车时已经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汽车上,而是借助它感受路面的状况和周围的环境。此外,诸如显微镜、望远镜、麦克风、助听器、起搏器、假肢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技术化身体涉身性的代表。当技术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便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原本在我们视觉、听觉、触觉能力之外的对象,借助技术物却变得如此容易。因此涉身性是我们理解技术化身体的立足点。

(二)相关性

技术化的身体不再是本质性的存在物,而是关系性的存在物。技术化身体对生活世界的体验来源于技术和身体共同融合,双向作用的结果。“只要我们应用技术,我们也就同时被技术所应用。”[2]这就是技术化身体的相关性。这既不同于单个身体的体验关系(身体——世界),也不同于单个技术物,如人工智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技术——世界),而是身体通过技术与身体的相关性来把握世界,因此身体与世界的关系性可以表示为:身体——技术——世界。

具体来说,在触觉的涉身关系中,以开着汽车的身体为例,就可以表示为:身体——汽车→世界。开着汽车的身体既不同于徒步行走的身体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也不同于按照指定命令完成对应任务的智能汽车对外界的关系,而是汽车和身体共同体验到的东西。再以听觉的涉身关系中的电话为例,则可以表示为:身体——电话→声源。身体只有通过拨打手中的电话从而获取对方的声源,才可以成为技术化的身体。假如不是通过电话,而是通过嗓门呼叫附近的其他人,那么就不存在这个意义上的技术化的身体;与之相对,身体不在场的相关性也是无意义的。例如放在办公室的电话不小心被文件夹砸中,恰巧导致电话“自动”呼叫到了电话簿中最近联系过的人,而此时主人正好又离开了办公室,那么也不满足这里的关系性。简言之,在技术化的身体中,技术是作用于身体的技术,身体是感受技术的身体,因而存在着相关性的特征。技术化身体对世界的体验也是一种相对性的体验。

(三)异质性

由于技术化的身体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它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已经不再是原本唯一由身体自身所产生的,此时的身体已经不是伊甸园式的身体,已不再是身体单方面发挥作用,而是技术物和身体共同的影响。技术化的身体成了异质性的身体和技术物组成的融合物。如女性主义者唐娜·哈拉维提出的赛博格(cyborg),是一种机器与有机体的混合体。这也意味着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发展,身体被置于被各种技术所包围的生活世界,我们已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摆脱被技术物构建的身体。技术化的身体就是打破二元论的融合物。这样一来,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感受就不只是身体的事情,相应地也融入了某种类型的技术物。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不再只是同质的人类身体参与认识实践,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其他的异质性的认识主体,甚至在某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造的技术物发挥的作用超过人类身体的能力。在现代技术实践中,很多指定任务的完成已经不再是身体占主导地位,而是主要由与身体与技术物的协调所完成。

由此,从技术化身体的形式及特征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它们均是对身体体验的提升和放大,或者是对身体知觉的丰富和拓展。然而,这种扩大效应却面临着“扩展与缩小、解蔽与遮蔽的效果”[4](P81-82)的矛盾情节。对生活世界的体验往往是单一的,而不是整体的;解蔽的同时,却避免不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如历史、文化、习俗和自然等因素的遮蔽。身体在放大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同时又陷入了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这也正是技术化身体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当代科学主要研究和前沿研究的这种集中化的特点是否会导致遗忘世界上同样有益的、重要的和有希望的其他方面?[5](P48)随着现代技术的继续发展,技术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更加紧密和复杂。人类只有在享受着技术所带来的放大效应的同时,时刻警惕工具意向性带来的缩小效应,或许才会真正地享受技术发展的成果,摆脱无谓的焦虑。

[1]Don Ihde.Bodys in Technology[M].Minneapolis,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2.

[2]周丽昀.唐·伊德的身体理论探析:涉身、知觉与行动[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5).

[3]Don Ihde.Instrumental Realism:The Interface betwee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Philosphy of Technology[M].Bloomington and Indi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4]〔美〕唐·伊德.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M].韩连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Don Ihde.Technics and Praxis [M].Boston: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9.

猜你喜欢

技术化建构身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我de身体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我们的身体
小学音乐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矫正——以童谣吟唱为教学路径
现代生存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