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点导读

2014-08-15刘正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旷世头巾售票员

刘正军

美点赏析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情节平淡,但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微型小说。小说篇幅虽短,但主题深邃,发人深省。

小说的情节删繁就简,却标新立异。小说的主人公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红头巾”、“毛线帽”、“公交车售票员”,这些平凡得像我们身边匆匆而过的路人甲、路人乙……而且小说的情节也是平淡无奇:无非是某甲遇到了一个善良的人,帮助解决了生活中可以举手之劳解决的“困难”,而当我们想力图再次求证这种“幸运”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这样写实的小故事,似乎常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只要你留意,好像自己也亲身经历一般。可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掘不平凡的意义——为什么这样平凡的善良,我们就不可以复制,不可以求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说的人物平凡普通,却展现了性格的多面。红头巾的女人两次幸运地遇到了善良的公交车售票员,不仅安全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而且因生活中这小小的幸福和幸运化解了家庭中的小纠纷。她很自豪而且不无赞美地向自己的好友“毛线帽”推荐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并且极力鼓励“毛线帽”冲破偏见去感受生活中的这种“正能量”。很遗憾!有时现实常常让理想碰壁。公交车试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红头巾”经历了这次失败,还对人性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吗?“毛线帽”经历了这次试验,是不是还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偏见?小说并没有再去赘述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认识,但是从“红头巾”“瘪茄子似的耷拉着头,不知如何是好”的神态描写中和受到售票员不耐烦地打断解释的语言描写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小说的题目新颖别致,却意味深长。“红头巾”和“毛线帽”到底要“试验”什么?难道仅仅是验证“红头巾”所言不假?其实试验的是人们对“人性的看法”——通俗地讲,就是这个世界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我们是该信任这个世界还是该怀疑这个世界?公交车试验简直就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检验,一场关于世界观认识的检验。小小的公交车就是广阔社会的缩影。

难点指津

小说不过是通过提炼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借此来反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人性的特征。这篇小说的难点就在于对主题的认识和把握。

经过了公交车试验,“红头巾”还会坚信世界是善良的吗?“毛线帽”是不是会埋怨“红头巾”的冒失和幼稚?读了这篇小说,作为读者,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

公交车试验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是不是由此可以大加挞伐那位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像你这样逃票的,我见得多了!”售票员的这一句话,既道出了她的刻薄,但是平心而论也道出了她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不可否认,在现实的社会中的确也有一些贪占小便宜的逃票者,售票员要杜绝乘客的逃票行为也是她自己的职责。如何处理好“善良”与“职责”的矛盾,也是小说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当然,对于售票员的刻薄、不愿听取别人的解释这种自以为是的粗暴行为,作者毫不留情进行了批判。

“红头巾”对社会美好的憧憬,却因公交车试验的失败而遭到当头一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折磨着俗世的情怀。作者在结尾也无奈地感叹:“如今很多事情,结尾常南辕北辙,美好芬芳的愿望如旷世的童话,早已经被现实磨烂得成了一双臭袜子被随手丢弃。”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大可不必像售票员一样非要用毒针似的刻薄话语刺穿别人理想的斑斓气球,我想这应该是人性的底线吧!

考点训练

1.结合原文,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①像一只气球,还没飞起来,就被一针无情地扎破,满怀信心想试验一把,让夏天那个美好的回忆重现,没想到演砸了。

②如今很多事情,结尾常南辕北辙,美好芬芳的愿望如旷世的童话,早已经被现实磨烂得成了一双臭袜子被随手丢弃。

2.“红头巾”满怀信心的公交车试验为什么演砸了?

附:参考答案

1.①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头巾”在遭受公交车售票员的奚落后,极度失望和痛苦的心理。并且把眼前售票员的尖酸刻薄和那个夏天遭遇到的两个售票员的善良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表达出“红头巾”的失望和失落之情。②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好芬芳的愿望”的愿望比作“旷世的童话”,把“现实”比作“一双臭袜子”,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南辕北辙现象的无奈慨叹。

2.见难点指津。主要是因为公交车售票员的刻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注定了不是每一个理想都能开花。

猜你喜欢

旷世头巾售票员
颠沛人生燃诗意,旷世才思济后生
旷世孤才:癫狂笔墨影响中国国画400年
四条头巾
旷世之恋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Parcourez la Chine avec des notions de chinois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阿拉伯人的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