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故事本事

2014-08-15朱泽宝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女儿国东阳孙悟空

朱泽宝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

《西游记》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串起一个个神魔故事。这些故事和人物或取材于志怪、传奇小说,或采摭于佛经故事。前人对此已多有探讨,但一来《西游记》内容丰富,二来书海浩瀚,故缺漏之处尚多,笔者读书有得,累积数条,今特拈出,期有所补。

《西游记》第二回中,孙悟空因凡俗兵器皆不应手,便入海寻宝。先在东海龙王处寻得“如意金箍棒”,后又于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和西海龙王处分别得一件宝贝。这种入海寻宝的故事,并不是《西游记》的独创,佛教故事里早有过这样的传说。《法苑珠林》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大意至年十七,为众生故,发愿入海取明月珠,以济众生。初入海中,至白银城,龙王与明月珠,有二十里宝。前行复至金城,龙王与明月珠,有四十里宝。复前行至水精城,龙王与明月珠,此珠有六十里宝。复前行至琉璃城,龙王与明月珠,此珠有八十里宝。[1]199

大意与孙悟空一样,为了某种愿望,入海寻宝,各于四处海中取得四种宝贝。更为重要的是,故事的叙述都很有层次感。《法苑珠林》里的这个故事写大意得到的宝物一个比一个贵重,西游记则倒过来,首先重点写孙悟空于东海得到金箍棒的经历,得到另外三件宝物的过程则写得极为简略。

《法苑珠林》中还记载了大意归途中遭遇的波折,其原文如下:

大意受珠而去,欲还本国,经历海中。诸海神王因共议言:“我海中虽多众珍名宝,无有此珠。”便敕海神要处夺取。神化作人与大意相见,问言:“闻卿得奇异之物,宁可借视?”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摇其手,使珠堕水。大意自念:“王与我言,此珠难保。我幸得之,今为此子所夺,非趣也。”即语海神言:“我自勤苦,经涉险阻,得此珠来,汝反夺我。今不相还,我当抒尽海水。”海神知之,问言:“卿志奇高,海深三百三十六万由延,其高无涯,奈何竭之?如日终不堕地,如大风不可揽束。日尚可堕,风尚可揽,大海水不可抒令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后受身,生死坏败,积骨过于须弥山,其血流过五河,尚欲断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我昔供养诸佛誓愿言,令我志行勇于道,决所尚无难。当移须弥山,竭大海水,终不退意。”便一心以器抒海水,精诚之意,四天王来助大意。抒水三分已二,于是海中诸神皆大振怖,共议言:“今不还珠者,非小故也,水尽泥出坏我宫室。”海神于是便出众宝,以与大意。大意不取,但欲得我珠,终不相置。海神知其意盛,便出珠还之,大意得珠还其本国。[1]199-200

简而言之,即大意归国途中,所得之宝被“诸海神王”骗取。大意立志抒尽海水以求索还,后得四天王相助,最终使海中诸神献还宝珠。《西游记》中至少有两个故事可溯源至此。第六十二回、六十三回中,碧波潭龙王的女儿、女婿偷了祭赛国的舍利子和王母的九叶灵芝草。唐僧师徒恰好经过,为解救祭赛国冤屈的和尚,孙悟空便去索取宝物。在与九头驸马大战不利的情况下,二郎神与梅山六圣来助阵,终于剿灭碧波潭龙族,夺还宝物。更为巧合的是,大意在索还宝物前大肆渲染其强大的法力,孙悟空的出现也被碧波潭龙王看成是天大的祸事。以宝物为线索,海神骗(盗)宝——索还不得——天神助阵——完璧归赵的叙述路径在两个故事里都有清晰的体现。另外,《西游记》的作者若以大意获得明月珠为原型创造了孙悟空得到金箍棒等兵甲故事,那么,大意的明月珠失而复得的故事也在《西游记》里有所回应。在《西游记》的五十回至五十二回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被金兜洞青兕精用怪圈套去。孙悟空同是请得诸神帮忙,不同的是,这次劳而无功,众神的兵器也全被吸去,最终还是悟空变为苍蝇混入洞中才拿回金箍棒。这个故事不如祭赛国的故事那样完全依仿《大志经》里的叙事路径,但应注意的是,大意丢的是龙王赠送的明月珠,孙悟空在金兜洞被夺去的也是从龙宫得到的金箍棒,再加上后来的夺宝历程大体相同,同样的惊心动魄,同样的曲曲折折。因此,《西游记》中第五十回至五十二回的故事可视为从大意夺回明月珠的传说中衍生出来并加以想象、点染、铺陈的艺术创造。

《西游记》第五回记孙悟空在大闹蟠桃会,带着仙酒返回花果山。玉帝闻讯大怒,即差遣四大天王等率十万天兵天将去围剿孙悟空。最后,孙悟空被捉拿回天宫。这样公然扰乱天庭秩序引来大兵征讨最后为自己带来惩罚的人物,孙悟空不是第一个。《太平广记》中出现的“太白星”几乎就将孙悟空的这个故事提前表演了一番。

《东方朔内传》云:秦并六国,太白星窃织女侍儿梁玉清、卫承庄,逃入卫城少仙洞。四十六日不出,天帝怒,命五岳搜捕焉,太白归位。[2]

在这则材料里,《西游记》中位列天宫文官之首的太白星精不过是孙悟空那样的“窃贼”,只是二者所偷之物不同而已。两人在天宫完成行窃后都回到在地上的洞府。两者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太白星和孙悟空皆不敌天兵天将,被捉拿回天庭。两个故事的起因、过程、结局都几乎相同,让人不得不怀疑《西游记》的作者在写这段时是有所本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未逃出如来的手掌心,被压于五行山下的故事,可以算是《西游记》中最热闹的情节之一。而这一故事的后半段却来自于《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我说是慈,有无量门,所谓神通。善男子,如提婆达教阿阇世,欲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其象尔时蹋杀无量百千众生,众生死已,多有血气。是象嗅已,狂醉倍常,见我翼从被服赤色,谓呼是血,而复见趣。我弟子中未离欲者,四怖驰走,唯除阿难。尔时王舍大城之中一切人民,同时举声,啼哭号泣,作如是言:“怪哉!如来今日灭没,如何正觉,一旦散坏?”时调达心生欢喜:“瞿昙沙门,灭没甚善。从今已往,真是不现,快哉此计,我愿得遂。”善男子。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善男子,我于尔时,手五指头实无师子,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调伏。[3]

结合《西游记》第七回文本,可见其对这段材料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如来佛以五指幻化出狮子,收服“狂醉之象”;到了《西游记》里,如来五指如“五根红肉柱子”[4]25,最后“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连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4]26皆是如来以五指“炼魔”的故事。此外,在细节上,《西游记》对这段材料也多有借鉴。在如来出手之前,醉象和孙悟空皆横行无忌,有着“猖狂”的企图:醉象要“瞿昙沙门灭没”,孙悟空要玉帝让出天宫宝座。在醉象与孙悟空“更无一人可挡”时,对方阵营皆有一人挺身而出:《涅槃经》中为阿难,《西游记》里为“佑圣灵君的佐使王灵官”。而更有意思是,孙悟空“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的细节,也同于醉象见如来手掌幻化的狮子时的“寻即失粪”。只是孙悟空的那泡猴尿展示的是他心高气傲的个性,而醉象“失粪”则完全是缘于胆怯。而《西游记》写作中吸收《涅槃经》的这一细节,实有点铁成金之妙。

《西游记》中有两样天上人间最有名仙果。其一蟠桃,其二为人参果。这两种仙果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们均过数百数千年方能开花、结果、成熟,吃过这两种果子均可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蔡铁鹰《<西游记>资料汇编》指出《旧唐书·西戎传》中有“人参果树”的记载,甚为允当。而更早的署名东方朔的《神异经》中也有多处对类似仙果的记载:

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5]50

南方大荒之中有树焉……三千岁作华,九千岁作实……以竹刀剖之,如凝蜜,得食复见实,即灭矣。言复见后实熟者,寿一万二千岁。[5]52

南方大荒中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华色朱,其实正黄……以金刀剖之则酸,芦刀剖之则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5]52

可以看出,《神异经》中的这些奇妙的水果已经有了人参果和蟠桃的若干效用。如《西游记》中称可益寿之仙果为蟠桃,《神异经》中则说“东方有树……其名为桃……令人益寿”。如《西游记》称人参果是地仙之物,在《神异经》里也可找到类似的痕迹。《西游记》里对人参果另一妙处的描述,也可以在这里看出端倪。万寿山的土地对孙悟空言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方得下来。”[4]120可见,摘取人参果需要特别的工具。而《神异经》里也提到一种水果的味道会随着摘取时所用的工具不同而产生差别。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写到了这种神奇的仙果:

祁连山上有仙树,行旅得之止饥渴,一名四味木,其实如枣,以竹刀剖则甘,铁刀剖则苦,木刀剖则酸,芦刀剖则辛。[6]

祁连山位于长安以西,正位于玄奘西行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的南部边缘。同是唐人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录了这种仙果的特性,可见这样的传说在唐代社会广为流传,把祁连山上的仙果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不仅符合民众猎奇的心理,更有地理相近之便。这样,我们更有理由来断定人参果的原型之一是《酉阳杂俎》里的“四味木”。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中讲到孙悟空与鹿力大仙斗法之事,其赌赛的内容如下:

鹿力大仙起身道:“我今定不饶他,定要与他赌那剖腹剜心”……行者道:“小和尚……正欲借陛下之刀,剖开肚皮,拿出脏腑洗净,方好上西天见佛。”……他即摇摇摆摆,径至杀场,将身靠大桩,解开衣带,露出肚腹,那刽子手把他上下缚住,把一口牛耳短刀,晃一晃,着肚皮下一割,搠个窟窿。这行者双手爬开肚腹,拿出肺脏来,一条条理勾多时,依然安在里面,照旧盘曲,捻着肚皮,吹口仙气叫“长”,依然长合……鹿力道:“宽心,料我决不输与他。”你看他也像孙大圣,摇摇摆摆,径入杀场,被刽子手套上绳,将刀割开肚腹。他也拿出肝肠,用手理弄。行者即拔一根毫毛,变作一只饿鹰,展开翅爪,搜的把他五脏六肝,尽情抓去,不知飞向何方受用。[4]217

这里孙悟空和鹿力大仙比试的“洗净脏腑”、“拿出肝肠”,就是古代志怪小说中的“浣肠”。《太平御览》引王嘉《拾遗记》载:

王子年《拾遗记》曰:北有浣肠之国,从口中引肠出,出而浣擢之,更递易其五脏。浣毕,啸傲而飞焉。[7]

由于《拾遗记》到萧梁时代时已经散佚过半,这则材料不见于萧绮整理的《拾遗记》。今天的单行本《拾遗记》卷十中也有“浣肠”的记载:

北有浣肠之国。甜水绕之,味甜如蜜。而水强流迅急,千钧投之,久久乃沒。其国人常行于水上,逍遥于绝岳之巅,度天下广狭。绕八柱为一息,经四轴而暂寝。拾尘吐雾,以筭历劫之数,而成丘阜亦不尽也。[8]

若将这两处关于浣肠之国的材料相互比照,我们可以揣测,《太平御览》所引材料似可置于单行本《拾遗记》中的“其国人常行水上”和“逍遥于绝岳之巅”之间。因浣肠之国有水甜而迅疾,故可用以浣肠。如此,对于“浣肠之国”就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正因浣肠一事在古代社会太过离奇,《西游记》的作者将其安排入书中作为孙悟空和鹿力大仙赌赛的内容,也很能博人眼球。更值一提的是,《西游记》中鹿力大仙“浣肠”后的结果,也得《拾遗记》之趣味。《拾遗记》中的仙人“浣毕,啸傲而飞焉”,鹿力的大仙拿出肠子后,孙悟空的猴毛幻化出饿鹰,“饿鹰展开翅爪,搜的把他五脏六肝,尽情抓去”。可见,在一次离奇的浣肠后,都有一个飞去的动作来结束表演。不同的是,《拾遗记》里是浣肠之国的国人“啸傲而飞焉”,《西游记》里飞去的则是鹿力大仙的肠子。

女儿国大概可以算作《西游记》中知名度最高的“国度”,不少学者认为其原型应是《梁四公记》中的“女国”、《神异经》中的“东女国”及《大唐西域记》中的“以女为王”之国。另外,列朝正史的外夷传中也有不少女子为王的记载。诚然,《大唐西域记》是关于玄奘西行最早最确切的文本记载,其中的材料对《西游记》的成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张,不可能完全按照《大唐西域记》的叙述来敷陈故事,而这种想象与夸张必然会借助于其他的史料。笔者即在《后汉书·东夷传》中看到一则关于“女儿国”的记载,其“国情”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毫无二致,《后汉书·东夷传》的女儿国是这样的:

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则生子云。[9]

除了两处女儿国的位置不同外,《后汉书》中这寥寥二十余字与《西游记》里对女儿国的叙述极其吻合。《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尽是女人,更无男子……那条河唤做子母河。我那国王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我这里人但年登二十以上,方敢去吃那喝水,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泉照去,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4]247《大唐西域记》等书中提到的女儿国都非绝无男人,只是女子为王罢了。惟有《后汉书·东夷传》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绝无男人。就连女儿国繁衍后代的方式,两者的记述也完全相同,都是照水而生,只是《西游记》将神井变成了子母河与照胎泉了而已。

在唐僧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中,“棘林吟咏五十二难”算是最难以称之为劫难的一难。木仙庵诸位精怪与唐三藏谈诗论道,颇具人间名士风范。事实上,在古代小说中,妖魅鬼怪谈诗的故事一直流传不绝,像《全唐诗》中就单列一卷来收录诸“怪”所作之诗。这类诗歌的内容一般都以精怪自叙身世为主,木仙庵中的诸位树精所作之诗也概莫能外。应该说,木仙庵的故事,不过是将古代小说这一常见的母题嵌进《西游记》而已,本无必要拈出某篇小说指为其来源。但笔者近来翻阅《太平广记》,见《东阳夜怪录》一篇,其情节设置、人物出场都要比其他精怪谈诗的小说更为繁复,而与《西游记》的这一回更为接近,故大胆断定《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木仙庵三藏谈诗”时直接受到了《东阳夜怪录》的启发。因《东阳夜怪录》篇幅较长,不便一一抄录,这里就将其与“木仙庵三藏谈诗”的若干共同点条列如下:

首先看人物。在同类型的小说中,出场并能吟诗的精怪并不多,少的不过一二个,如《宣室志·崔瑴》里只有笔精,《玄怪录·裴庭俊》中也只有苍蝇与秃帚二怪;数目较多的也常常停留在四个左右,如《玄怪录·元无有》中的故杵、灯台、水桶、破铛四怪。《东阳夜怪录》里先后出场的精怪有八个之多;而木仙庵中有十位树精。更有意思的是,《东阳夜怪录》的八位精怪里有两个刺猬,木仙庵里也有两株腊梅,两株丹桂。从对各种精怪的出场次序安排上来看,两者也甚为相似,都是先后分三波出场,而且每批人物在各自故事中的功能都是一致的。《东阳夜怪录》诸位精怪中首先出现的是老病僧安智高(橐驼),木棉庵诸位树精中首先出现的是十八公(松树),两者实际上都是当晚诗会的主持者。《东阳夜怪录》里第二批出场的精怪是卢倚马(驴)、朱中正(牛)、敬去文(狗)、奚锐金(鸡),木仙庵里其次出现的是孤直公(柏树)、凌空子(桧树)、拂云叟(竹),他们在故事里都是谈诗的主要人物,正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有了热闹的诗会。故事里最后出现的精怪,在《东阳夜怪录》里是苗介立(猫)和胃藏瓠、胃藏立兄弟(刺猬),木棉庵中是杏仙(杏树)和两对女童(腊梅、丹桂),他们的到来都给原本欢洽的诗会带来了冲突,并最终导致故事的结束。

其次看情节设置。两个故事的主体都是诗意盎然的风雅聚会,却都在开头极力渲染环境的险恶。反观其他志怪小说中的类似故事,或是写叙述者在家忽遇精怪,或是少有对环境的铺陈,皆无如此仔细的环境描写。《东阳夜怪录》中的成自虚“东出县郭门,则阴风刮地,飞雪雾天……雪势愈甚”;《西游记》六十四回的全称是“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唐三藏首先要面对的是八百里的荆棘岭,“虽是有道路的痕迹,左右却都是荆棘刺针”。在描写完环境后,作者又分别让主人公与仆人离散。成自虚的仆人不知去向,唐僧则被妖怪裹挟而去。就吟诗的内容和程式而言,一般的志怪故事只让每个精怪吟诗一首,交待身世后就匆匆下场。《东阳夜怪录》却大不相同,诸精怪吟诗多首。安志高、敬去文、奚锐金有诗三首,卢倚马有诗两首。到了《西游记》里,十八公、凌空子、拂云叟、孤直公各有诗二首。更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夜怪录》里不仅如其他志怪小说那样让精怪以诗歌的方式道出自身特点,还有让诸怪发表诗歌评论,如敬去文说可诗歌中称雪为公,正如古人称竹为君。木仙庵里的拂云叟则提出这样的诗歌主张:“六朝一洗繁华净,四始重删雅颂分”。《东阳夜怪录》中老僧对参禅的零星见解到了《西游记》中则演化为唐僧与拂云叟关于禅法的大段对话。从故事的结尾方式看,都是以一声声响而结束。《东阳夜怪录》里是钟声响起后,诸位精怪瞬间消失。木仙庵的群妖是听到孙悟空的声音后才一一遁形的。

《西游记》中的比丘国王为了长生不老,听信妖道之言,要以一千多个小儿的心肝入药。这个故事长期以来是被认为是《西游记》介入现实生活、影射明朝政治的有力证据。明代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为了养生,确曾从孩童身体的某部分入药,比如说婴儿出生时嘴里所含的血块。但现在还没有材料可证明明朝的皇帝曾试图以小儿心肝入药的。《西游记》的作者在描写比丘国王的荒唐时也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这一药方,而是以史实作为依据的。《旧唐书·杨虞卿传》就曾提到:

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须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民间相告语,扃锁小儿甚密,街肆忷忷。[10]

尽管这则消息是讹言,但可见以小儿心肝入药的说法确实不是天方夜谭。《西游记》的作者若意图指斥嘉靖皇帝,在书中明写其比丘国王食“含真饼”、“血铅”,则易触犯文网,因此,《西游记》的作者极有可能是将《旧唐书》的故事挪移过来的。这样既是渊源有自,批判的锋芒也不会太过直露。另外,这样的移植也会使故事更有趣味。毕竟社会上早已传闻的事情,听起来远不如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那些陌生得如天方夜谭的故事那样有意思。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上天入地、斩妖除魔,却也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全能型人物。遇到难以对付的妖怪,会请天兵天将或佛祖菩萨助阵;而每到一地遇到难明之事时,就往往会召来当地的土地或山神询问。《西游记》里的土地、山神,就是孙悟空的知识顾问。虽然在每个故事里总是无足轻重的角色,但他们对当地山川地形及妖怪精魅的地图式的介绍,却是孙悟空取经路上的重要参考。就叙事学上来讲,土地这一角色的设置,也避免了叙事的繁琐与板滞,更能增添故事的可读性。在故事中特意安排一种可随时随地以供咨询的角色,并不是《西游记》的独创。在远古的传说中,就有主人公每到一地就召问当地神祇的故事。《吴越春秋》里的大禹在巡行各地时,每遇不解时,就会采取孙悟空问讯土地那样的做法:

(禹)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11]

若脱去整个《吴越春秋》的神话色彩,将其当作历史书来读的话,这里提到的神可能就是各地的酋长之类的人物。但是,这毕竟开启了神话叙事中的一种类型。《西游记》里的土地、山神完全有《吴越春秋》中诸神的“知识储备”,可知“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八方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蟠桃园问蟠桃,在五庄观问人参果,在火焰山问何时可灭火光,如是种种,皆不出《吴越春秋》中大禹的询问范围。

[1]道世.法苑珠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昙元.大般涅槃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4]吴承恩,黄道周.西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东方朔.神异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李昉.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王嘉.拾遗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赵晔.吴越春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女儿国东阳孙悟空
古韵东阳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女儿国表彰大会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俄罗斯是“女儿国”吗?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动物界的『女儿国』
女儿国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