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改革探析

2014-08-15

关键词:媒介变化环境

张 瑜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

0 引言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强大驱动下,媒介环境已经开始向着媒介融合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媒介形式之间互相交融,彼此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媒介环境的变化促使媒介技术、新闻业务、媒介战略、新闻教育等都需要在应对变化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调整。

全媒体就是一个可以综合表达媒介融合的概念,也是一个与现实媒体实践紧密相连的概念,在学术界并未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全媒体旨在建构一种全新的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技术平台,进而演化为一种全新的媒介运营模式,并由此引发对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等传统形式的颠覆和再造。[1]13-16理解和界定全媒体,需要抓住其几大要点:一是全媒体发展的主体是传统媒体,这是其面对新媒体而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如果发展整合多种媒介形态而缺乏多种媒介形态间的统合协同,就构不成全媒体;三是实行多媒体分流传播,并根据媒体的不同分流生产出不同的媒体产品;四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2]51-54

1 全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教育的冲击

全媒体环境下,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冲击不仅影响着商业,也切切实实影响着媒介传播的环境和研究思路。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思维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数据的整体性,其次是数据的混杂性,第三是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3]27-43在数据缺乏的年代,量化分析的数据选择方式就是随机抽样,即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多的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强大的数据抓取技术使得我们获取全部数据成为可能,因此我们的研究样本变成全体数据,也正是因为数据的整体性,我们就不能再追求数据的精准性,而是要接受数据的混杂,突破小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苛刻要求,从而打开大数据所能带来的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数据的整体性和混杂性可以让数据自己“说话”,即大数据可以用来预测相关关系,即两个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的变化来预测另一个关系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教育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变革和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教授祝建华在对大数据时代进行分析时,提到哥伦比亚大学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提出的九项技能,其中三项为软技能,六项为硬技能。三项软技能包括:第一,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记者;第二,成为网络化的个体;第三,培养具有正直和良好判断能力的公众形象。[4]129-132在信息爆炸的社会,筛选有价值的新闻成为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推送到受众视野中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六项硬技能包括:第一,具有专业知识,成为专家型记者;第二,熟悉数据和统计知识;第三,了解用户分析工具,更好地理解受众;第四,熟悉基本的编码知识;第五,会讲故事;第六,懂得项目管理。[4]129-132从这六项技能看,很多技能是传统新闻教育所不能提供的,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进行跨学科培养。具有逻辑思维、数学基础、编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未来全媒体的媒介趋势。所以在传统新闻教育中需要增设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比如网络数据采集与挖掘、数据驱动新闻等。

总之,新闻教育应该顺应媒介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全媒体时代是媒介融合的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求出路就是对媒体本身和新闻从业者提出的新挑战。新闻教育应该从现实媒介环境出发,与传统媒体一起应对媒体环境的变化。

2 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环境变革的具体表现

2.1 新媒体环境改变媒介生态环境的力量对比,进而对传统媒体形成全面冲击

根据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①CNNIC第 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P020140221599048456830.pdf。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网民数量巨大,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巨大的网民数量改变着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①。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参与互联网的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到的限制也更小。参与互联网的便利性,以及互联网本身极强的交互性,使得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性得以改变,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壁垒变得松动和模糊。

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已经形成很大的冲击。国外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我国,媒介市场也更加成熟,所以纸质媒体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力度更大。美国百年名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著名杂志《新闻周刊》都已经完全放弃纸质印刷转向网络版报纸。纸质媒体虽依靠广告收入获利,但在互联网冲击下,广告收入大幅下滑,这种大面积亏损使得纸质媒体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这都要求纸质媒体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做出新的调整,完成彻底转型。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老大哥”电视的冲击也已经随着网络视频的迅速崛起初现端倪。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搜狐视频独家好声音项目总播放量超过20亿,独家播放平台超过去年全网播放量的两倍,开创了互联网综艺新时代。②麦迪逊邦http://www.madisonboom.com/2013/10/21/sohu-the-voice-breaking-5-record/由电视节目创作团队创作内容,互联网进行视频播放渠道的进一步开拓的成功案例已经很多,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与互联网、移动终端进行合作和融合,也需要从节目创意、内容生产等各个环节开始改革,从而适应全媒体环境的变化。

由此可见,新媒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力量对比,并对传统媒体形成全面冲击。

2.2 媒介生态环境的革新形成的整体效应是媒介融合

任何一种传统媒体诞生之时都是新媒体,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层出不穷,技术发展改变着社会传播关系的变化,改变着新闻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报网融合,电网融合,需要的不仅是形式的转变,更是新媒体思维的转换。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在新媒体冲击下,在时空和渠道上表现出来的传播劣势越来越明显,传统媒体所依赖的广告份额也逐步缩水,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应该顺应媒介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和思路,在新媒体环境中重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完成真正的媒介融合。传统媒体的转型对新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媒介融合的新闻人才需要新闻教育转变思路,应对变化。

3 传统新闻教育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传统新闻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教育应对媒介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传统新闻教育在媒介变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3.1 传统新闻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新闻教育本应该具有人文教育的品质。我们应该破除新闻教育的功利化误区,夯实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将新闻教育植入到现代大学教育的生命中。要承续现代大学精神,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现代大学精神所内蕴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求知精神去完善新闻教育,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贯通,从根本上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知识变化和知识创新要求,提升新闻教育的学术精神;同时,综合性地开发学生在身心活动层面、政治社会层面、美感经验层面、人伦道德层面和批评精神层面的价值认识,从而使新闻教育形成一个新的范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5]38-44

新闻教育理念应该将新闻教育在宏观上定位为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新闻是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分析,理应让学生拥有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学术视野和认知空间。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新闻教育不能仅集中在新闻业务的功利化培养中,而应该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发展出专业的新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应具有合理的新闻教育理念,以指导新闻教学的实际行动。

面对全媒体环境的冲击,新闻教育理念更应该在稳定中求得新的发展。在稳固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应该将课堂的触角伸向新闻教育发展的最前沿,针对新闻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实时分享,使得新闻教育能够与时俱进。

3.2 传统新闻教育环境下,课程设置相对陈旧

传统新闻教育较重视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通识课程的教育,但是,在新闻专业课教育中,真正与新闻实践接轨的课程不多,并且多为理论知识,导致新闻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生产一线。另外,传统新闻教育适应媒介变化的能力较低,媒介环境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层出不穷,传统新闻教育在应对媒介环境变化方面调节能力差。在媒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传统新闻教育格局更不能适应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因此传统新闻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其面临很大的困境。

3.3 技术革新对传统新闻教育提出挑战

技术革新要求新闻教育应该对学生实行跨学科培养,由此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等都需要新闻人才具有新闻与数字技术的综合技能。在全媒体无孔不入的信息时代,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有价值地提取和分析是新闻教育过程遇到的新问题。跨学科的复合培养模式也给新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直强调新闻工作人员是“杂家”,但平常意义上的“杂家”一般是指综合的文科素养,还都处在文史哲不分家的综合文科框架下,但是全媒体的媒介融合对新闻提出了真正的跨学科要求,工科技术对新闻教育的作用已经在一次次的技术革命之下变得非常重要,所以,真正的跨学科教师队伍在全媒体环境下尤其难得。新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也成为媒介环境变化下的新课题。新闻教育需要尽快培养出跨学科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以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

4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全媒体环境,尤其是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是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甚至各个环节。在媒介环境剧烈变化的今天,传统新闻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方向和策略,从而培养出符合新媒体环境下合格的新闻人才,具体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基础是新闻教育的根基

新闻教育是人文教育,应该具有人本品质。媒介环境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新闻现象和新媒介产品层出不穷,这让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教育者都感受到了环境变化带来的专业压力。但是,我们在强调适应、强调变化的同时,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依然应该以传统的人文社科基础为根基,将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能力夯实,因为只有将他们的知识根基打牢,才能使他们在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应对底气。新闻人才应该是高素质的、具有综合人文素养的人才,这一点不会随着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媒介渠道变化而变化,因为全媒体环境更多的是对媒介渠道的变更,以及因为媒介渠道的变更所带来的新的传播现象和环境,但其内容依然是全媒体环境下的重中之重。因此,高素质的综合文科素养依然是胜任新媒体环境的重要砝码。

4.2 网络化是新媒体环境的需要

全媒体环境下,不管是新闻教育者还是新闻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顺应媒介环境变化,成为一个网络化存在的个体。在网络化存在的状态下,新闻教育就能够与世界联网,新闻理论与传播规律的讲授应该使用最新的案例和最新的素材,网络中出现的新的传播现象,新的研究热点也应该成为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者知晓和关心的议题。在WEB2.0时代,我们应该自觉成为活跃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者和新闻学习者都应该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探究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事实和传播规律,从而解读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所出现的新的变化。

4.3 移动化是课堂时空的延伸

全媒体环境下,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我们已经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教育在无形中也已经变得移动化,这就说明我们在变成网络化的存在个体之后,新闻教育的课堂已经从教室扩大到网络平台。在互联网的多种产品中,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都可以成为鲜活的可移动的新闻教育平台,这就要求新闻教育者应该有比学生更强的网络化存在状态,从而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有关新闻媒体的最新消息和最新动态,成为教室课堂的有力补充。

4.4 数字化是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是全媒体发展的技术要素。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应该注意其数字化的进程。这不仅表现在教学设备的数字化跟进上,还包括课程设置的数字化过程,即数字化课程在新闻教育中的引进。新闻教育应该在现行媒介环境下将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都进行更新,从而培养出符合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人才。新闻教育正站在新闻学、数据科学、数字媒体科学的交叉路口,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有利于数据分析的学科相结合,才能培养出跨学科的人才,从而应对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专业的冲击。

综上所述,全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变革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深刻地改变着各种传媒形态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新闻教育若要顺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就应走在改革的最前列。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新闻教育依然应该秉承新闻教育的人本要求,重视学生综合文科素质的培养,在万变的环境和媒介渠道中,用文科的综合素养去从容应对。为适应全媒体环境的要求,新闻教学网络化、课堂之外移动化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新闻从业者应成为活跃的网络化个体,以适应网络化的思维模式和生产模式,认识互联网的行业基因,从而适应媒介环境的剧烈变化。跨学科的新闻教育是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闻教育应该走出文科限制,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充分与理工科技术相联系,全面适应全媒体环境的变化。

[1]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解析[J].当代传播,2010(6).

[2]石长顺,景义新.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J].编辑之友,2013(5).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迪·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祝建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设置、学生技能、师资来源[J].新闻大学,2013(4).

[5]单波.反思新闻教育[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4).

猜你喜欢

媒介变化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从9到3的变化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环境
书,最优雅的媒介
这五年的变化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