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中职“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4-08-15广东

职业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制负责人班干部

广东 肖 敏

一、前言

在目前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依靠班干部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这就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个群体: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学生干部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班级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而其他学生则成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对象。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抗性:班干部为了贯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图,凭借班主任授权并依据班级规章制度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而其他学生由于逆反心理或纪律观念淡薄等因素,总是有意无意地挑战或违反班级规章制度。这种“对抗性”使得不少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关系紧张。班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受到普通同学的非议与刁难,这使得不少班干部不敢或不愿进行班级管理,对班主任赋予的班级管理职责采取敷衍的态度。中职班级管理因此面临“班干部职能弱化的状态”:一个班虽有近十个班干部,但能真正负责的不多。班主任也因缺乏了解班级信息的有效渠道,而不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实践中,不少中职班主任因班里学生频繁的“调皮闹事”而身心疲惫,甚至内心沮丧。可见,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原有的依靠学生干部管理其他学生的班级管理思路往往行不通。正是基于这种中职班级管理实践,我们重新定位班干部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转化班干部“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服务者”,尝试构建以“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班主任教育引导为支撑的中职班级管理模式。

二、“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内涵及特点

“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指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以“三人”为基本单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负责人,让每个小组在负责人的督导或协助下开展日常学习生活的自主管理模式。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学生座位编排为基础形成“三人小组”。为方便彼此的学习互助与自主管理,在课室座位编排上,让三个学生并排为同桌。②“三人制”小组建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三人制”小组是学习互助与自主管理的小组,日常学习和活动的开展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和彼此契合。在形成小组时,最好以学生自愿为原则,以减少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内耗,从而达到小组互助与彼此良性影响的效果。③“三人制”小组实行“组长督导制”。每个“三人小组”均要推选出一个负责人,其责任是对本小组成员开展学习互助、纪律协调与监督。若该小组成员违反纪律,不仅违纪当事人要按班级规章制度处罚,没有尽到督导义务的负责人也要接受同等程度的处罚。④“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班主任的直接教育管理为支撑。班主任不仅要依据班级规章制度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处罚,更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不仅明白“错在哪里”,更明白“为什么错了”。⑤班级规章制度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依据。小组成员和小组负责人正是根据本班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日常学习行为。

三、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政策、理论依据

(一)政策依据

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符合党和国家因材施教、民主管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政策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平等对待学生,民主管理班级,发挥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正是针对中职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构建以小组负责人协调与督导下的三人小组成员之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基础,以班主任的教育引导为支撑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公民教育理念。公民教育是国家或社会依据本国的法律和有关要求培养具有依法行使权利和积极履行义务的素质与技能的教育。要将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的素质与能力的合格公民,中职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班级规章制度授权范围内以班级主体的身份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学生形成公民意识、积累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提升公民实践能力提供有效平台。

2.非正式群体理论。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发形成的未经有关权威部门批准或认定的群体。由于空间环境、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利益等因素,一个班级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非正式群体,即所谓的“小圈子”、“小团体”。非正式群体若组织、引导得好,则对正式组织起到支持、分担、稳定和调节的作用。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其负面作用,如其倾向保守、甚至与正式组织产生对抗与冲突等。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则是为了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发挥其对班集体的积极支持作用。

四、“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首先,“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重新定位了班干部的“角色”,融洽了班级人际关系。在该管理模式中,班干部的角色从“班级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服务者”,与其他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卫生等,由“三人小组”负责人进行协助与督导;班主任是班级直接管理者,负责对违纪学生的处罚与教育。而班干部或值日干部,则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协助者和本班学生的服务者。班干部主要负责诸如安排学生值日、办理各种请假或记录学生出勤等具体事务,而不处于学生管理的“最前线”。这客观上使得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基本处于“同一战壕”,增强了其他学生对班干部工作的认同感,大大地减少了他们之间的“对抗”色彩,促进了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

其次,“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独立人格形成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思想日益独立。他们不愿服从长辈或老师的管理,但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与同龄人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中因此形成诸多“非正式群体”。“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正是利用中职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意识与班级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容易影响的特点来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在该管理模式中,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以三人为单位来安排学生座位,建立“三人小组”。这些同学关系和谐、步调一致,彼此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班主任制定详细的班纪班规,为小组成员的自主管理提供了行为准则,大大降低了他们违纪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率。

再次,“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有利于班主任深入班级,有效地加强对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管理与教育。在该管理模式中,小组成员在小组负责人的协助与督导下,以班级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行自主管理。一般性的学习和纪律问题,由小组负责人协助和督导,班主任无须过多干涉。小组成员之间的重大学习与纪律问题,则会通过小组负责人、本班值日干部与学生会值日干部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班主任,这使得班主任准确全面地把握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对一般违纪的学生进行提醒,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从而有效、深入地进行班级管理。

五、“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运行的前期准备

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要事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组建“三人小组”,并以三人小组为单位编排课室座位。②在小组内部推选一名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要责任心较强、学习成绩较好,这样他才能带领和协助本小组成员的学习,督导本小组成员遵守纪律。当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③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作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的行为准则。

(二)“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运行的配套制度

“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在学习和纪律方面进行积极的督导。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由于“三人小组”实际上是一个“非正式群体”,小组负责人往往会碍于感情或面子而放纵本小组成员的某些违纪行为,从而导致“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名存实亡。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对“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与评价:①班级班干部轮流值日制度。在“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班干部成为本班学生的服务者和本班具体情况的观察者,一般不对具体的某个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与管理。但值日干部应把本班每日具体情况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班主任。②校学生会干部晚自习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学校学生会干部每晚对班级的纪律情况与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③教师信息反馈机制。班主任要建立与科任教师及值日教师的沟通机制,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以便获取本班学生的具体信息。④学生日常德育量化制度。班主任应该积极采用学生德育量化制度,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以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

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和建立了相关配套制度的基础上,“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按以下流程运行:①“三人制”小组自主管理。小组负责人协助、督导本小组成员认真学习、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并将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及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②“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反馈。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本班学生自主管理的信息:小组负责人定期信息反馈、值日班干的每日信息反馈、校学生会干部每日纪律卫生检查信息反馈和任课老师和值日老师信息反馈。③“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评价及重点问题解决。班主任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对班级各小组自主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严重违纪一次扣德育量化分1分;小组负责人没有尽到督导责任的,也与违纪组员一样接受处罚;对一星期内没有严重违纪的学生,小组成员加德育量化分1分,负责人加德育量化分2分;学生的德育量化分可以作为学生评优和处罚的重要依据。同时,班主任对各小组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对个别严重违纪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引导,从而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四)构建“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要保证“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我们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①“三人制”编排课室座位后,若仅剩一人或两人的编组。以“三人”为单位将学生的座位编为一排,主要是考虑学生在教室活动和自主管理的便利。三人为一组,不仅比较方便座位在中间的学生进出,还能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彼此影响的比较稳定的群体氛围。若编排之后,无论剩一人或两人,都单独为一排,或可将其并入前或后相邻的一组。②小组负责人的教育与引导。在实践中,由于小组负责人与组员之间关系比较好,小组负责人自身若在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其他成员也往往容易受坏影响。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小组负责人的教育与引导,才能更好发挥该管理模式的功能。③班干部作用的适当发挥。在“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下,班干部虽然不直接对全班的同学进行管理,但班干部也会编入自主管理小组当中,而且大多是小组负责人。他们一方面在具体事务上服务于学生,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另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小组成员,对整个班级的管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三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也需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与引导。④把握“制度管人,以理服人”的原则。班主任在具体班级管理中始终宣传“制度管人”的理念,让小组负责人根据本班的规章制度去协调督导本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生活,并做到“功必奖,过必罚”、“对事不对人”。同时,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尽量防止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去对待学生。只要班主任能切实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班主任虽然不能主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去管理班级,但其工作量必将大大降低,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将大大提高。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公民意识教育融入中职德育全过程的途径、方法与策略研究(2011tjk265)”的阶段性成果。

[1]陈大伟,万正维.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看班干部制.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02期.

[2]谭小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3]江咏梅.班级公民教育:从细节抓起.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年03期.

[4]胡淑梅.公民教育:职业学校德育的应然选择.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人制负责人班干部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三人制羽毛球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竞选班干部
5人制足球运动价值及推广策略研究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竞选班干部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