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龙之争”99年录

2014-08-15

中国商论 2014年22期
关键词:合资汽车产业汽车

何光远观点

品牌代表知识产权,“没必要搞自己的品牌”这个观点没道理。2003年中国就成为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合资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有20多年,但一直没有能够将合资所带来的技术知识转化成为技术能力,中国汽车产业就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在合资企业中,我们在产品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任何一个小小螺丝钉要更改,也要拿到国外去认证,一拖就拖很长时间,这个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2003年中国奠定了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基础,但是中国汽车工业要走向国际市场,不仅要有战略眼光,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2005年8月21日 花都汽车论坛

汽车市场方面,随着我国成为汽车产销量大国,产业结构也面临着升级调整,需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推广高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以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为实现社会整体减碳目标做出贡献。同样,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发展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和产品,打造中国的国际名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2010年3月26日

我认为合资自主是不是自主是要打问号。现在这个问题受国家对外开放大政策的影响。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从政府采购加大了自主品牌比例就可以看出:如果汽车产业总依靠国家政策补贴发展的话,是没有希望的。中国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应自力更生,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

——“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为什么汽车这么关键的技术干不上去?人家说何部长您脸红不脸红,开玩笑讲,真是脸红,我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汽车界很多人小日子过得很好,合资合资再合资,就是像吸鸦片一样吸了一口戒不掉了。

——“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最大的期待把自己的自主品牌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中国的品牌注定能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这是我最大的期待。

——2012年12月

自主品牌由大到强路径不清晰。

——“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我忧虑的是,我们自主品牌汽车怎么能够快速地成长。现在在汽车界也好,社会上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好,谈起合资这个问题,有一些人主张,进一步改革开放,股比就要放开,不要五十比五十了。我对这样的主张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觉得,对于汽车工业也好,其他工业也好,我们只求其所在,不求其所有,只要这个企业是中国注册,向中国政府纳税,在中国招工,那么就是好企业,没必要强调什么自主品牌的繁荣。我对这个观点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这么讲。我问了一些汽车界的同仁,赞不赞同这个说法,没有一个人赞成。所以,我们汽车界同志们要清醒,我们既要看到我们销量的增长,也要对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

我有一个汽车界知名的老朋友,谈到中国现在由大到强,估计今年到明年,销量要增加2000万辆。这位老朋友说,全世界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所有的世界上汽车厂商全到中国来了,而且合资、投资,合资在延长。我本来准备去南韩一天,结果去了四五天,我看了它的车,看了它的研发机构,我看了它的市场,见了政府官员,体会到南韩人进取的精神,自己发展自己经济。所以,我也想趁这个机会把我心里的想法给咱们汽车界同志们讲一讲,请你们想一想,我们自主品牌到底应该怎么办,把这个迷破解一下,是不是没完没了地去合资再合资。

——2014年1月9日

龙永图观点

“不必刻意追求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化的突破口不在整车领域。”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我认为我们不必刻意追求中国自主的汽车品牌。”龙永图在论坛上说。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必须在全球汽车发展的高水平基础上来发展自己的品牌,在丰田、日产、通用、大众的基础之上创造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推动中国汽车全面发展,“在全球化的时代,汽车产业注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不可能有一个美国生产的企业,也不可能有一个日本生产的企业,只有一个全球生产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的胜利,不一定要独资搞出一个中国自己的品牌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胜利。……过去在中国入世谈判时大家都担心中国入世以后,中国汽车产业会在国外汽车产业的冲击之下全线崩溃,情况不是这样,不是全线崩溃,而是全面发展。”

品牌只是一个表征,要看它的实质内容,并非是中国不需要自主知识产权。

——2005年8月21日

“在电视、服装等行业很少提到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不能够为自主品牌而搞什么自主品牌。”

“我觉得当年讲的是正确的。搞自主品牌不是目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汽车消费品,满足整个市场对消费品的需求,这才是目的。”

“很多汽车的优惠政策都想给自主品牌,这样使得汽车制造商动脑筋想让自己的汽车叫做自主品牌,甚至莫名其妙地把一些合资的也叫做自主品牌,利用自主品牌概念的模糊来赢得政策上的好处,这造成了一种投机、造成了利用政策、造成老百姓的民族情绪,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产业方向。”

“在中国股比无论是50、60、70,还是40,只要是中国制造就是中国企业制造的汽车,这没有政策色彩,无关汽车产业不必要的争论。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怎么发展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更加节能的汽车上来,这样才符合全球汽车发展的大方向。”

“无论是中国-日本、中国-德国、中国-瑞典,只要在中国生产汽车就是中国企业,他们给中国创造就业,给中国政府交税,在中国转让技术,这对中国经济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我们始终要把合资企业当成是另外一种企业,是外人,那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汽车制造的关键问题是能不能生产核心零部件和核心原材料。汽车是一个非常全球性的产业,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搞,必须把全世界最好的汽车制造商都引入中国市场来,让他们互相竞争,然后中国消费者得到好处。”

——2014年4月9日博鳌论坛·汽车夜话

猜你喜欢

合资汽车产业汽车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