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壁赋》中歌词蕴含情感的争论

2014-08-15

中学语文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主客泛舟苏子

涂 军

在《赤壁赋》全文欣赏结束后,学生以为本课学习结束,我又抛出了一个在教学欣赏中故意隐去的内容,希望能引起学生的探讨,锤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特安排了一节探讨课。

师:我们在欣赏全文后,是否注意到有一个内容我们没有深入的探究,那就是课文第二段中苏子的歌,现在大家自读品味这几句诗,想一想苏子在这首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大家可以找出自己的依据,各抒己见。

(生读,思考五分钟)

师:哪位同学品味到了苏子在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

生1:我读出了苏子的怅惘之情。诗中说“望美人兮天一方”表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而不得见的愁苦。

生2:我觉得并不是怅惘之情,而是喜悦之情,从诗的前两句来看, 意象是 “桂棹”、“兰桨”、“空明”、“流光”,构成清新、明朗景象,自然表达惬意、空灵的意境。所以该诗应该表达了苏子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师:看来大家有异议。

生1:美景也可以写哀情呀。在这样惬意的情境中产生思念、怅惘之情,不是很自然的吗?

生3:我觉得应该理解为借景抒情,因为此时的主客正“泛舟”赤壁,前文中已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所以,“击空明兮溯流光”,不正是此时此景的概括吗?因此,表现了主客游山涉水的愉悦之情。

风是气象学研究、大气科学研究和气候研究中最重要的参量之一。准确及时的风场数据可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对飓风等恶劣天气跟踪及登陆预报的准确性。大气风场对于气候学和气象学的研究、大气动力学的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环境监测、风能发电和军事航空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气风速测量的激光雷达多采用多普勒效应,该类激光雷达称为多普勒激光雷达。

生4:我同意,并且第二段的开头就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也是他们愉悦之情的直接吐露。

师:可你们的说法并没有直接解决“乐景写哀情”之说呀?

生4:我认为不能说是乐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是因有情然后设景,于是景物是有选择性的,写景是为了表达哀情。而主客游赤壁是先有景,然后生情,应该理解为触景生情。生的是愉悦之情。

生5:“望美人兮天一方”难道是愉悦之情吗?

生1:是呀,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日日思君不见君”,那是多么的痛苦呀。

生6:(突然站起来)我觉得他们都没有知人论世地去解读这首诗。

师:那你来知人论世地说说你的见解。

生6:此时的苏轼是被贬黄州,身处困境,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从后文中可以看出,他以自己的旷达和洒脱从窘迫中脱离出来,以至于他能和友人泛舟游赤壁,心怀轻松和惬意。怎么能说他此时是痛苦的、怅惘的呢?

生7:除了大的背景下的知人论世,我觉得上下文也证明主人是愉悦的。上文有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下文中,客人吹洞箫是凄婉悲恸之音,在第三段开头有“苏子愀然”,这一转变,说明苏子此时的情感是由喜转悲的:喜于泛舟游赤壁,喜于“一觞一咏”;悲于客人的箫音之哀,所以他有“何为其然也”的反问。

师:很完整的解读,切入点很独特。综合看来,持“触景生情说”、“知人论世说”、“上下文勾连说”的同学认为苏子此时想表达的是轻松愉悦之情;持“诗句直译说”和“乐景写哀情说”的同学认为苏子心怀悲伤和怅惘之意。我觉得大家说的各有依据,但还可以拓宽视野,让我们能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果你有新的见解,还可以发表高见。

生8: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诗句本身。

师:本身还有内涵?愿听其详。

生8:“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课下注释为:眺望美人,美人却在远方;我觉得这两句可以理解为:眺望远在天边的“美人”。

师:你有什么高论?

生8:(停顿了一下)我觉得这两种表达在意思上一样,但侧重点不同。“望美人,美人却在远方”,表达的是思而不得见的痛苦。但是,如果把“渺渺兮予怀”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我的思绪越飞越远,一直想到了在远方的“美人”,美人的意思可以追寻它意,在此不多说。那么再“知人论世”,此时身处困境,苏子仍然怀念着远在朝廷的君王,他本来是被君王贬黜的,却仍然怀念他,牵挂他,说明苏子并没因自己的困境之身放弃自己报国的壮志,更说明他是如何的超脱旷达。并且在我们学习过的作于同时同地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不是也有早生华发的现实,(注:在学习本文之前就先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却仍然满怀对英雄的仰慕的豪迈情怀吗?所以,今晚的苏轼同样是一种豪迈的情怀,愉悦的心境。

师:非常精彩的分析,谢谢!看来大家也赞同你的高论。

生9:老师,那客人是“倚歌而和之”,难道“歌”与“乐”不一致?

生5:是呀,客人是应歌奏乐,怎么会主客不一致?

生8:看来客人的理解和你的理解是一样的。

生10:他理解有误呗。主人是因景抒怀,客人是因景生悲。

师:好一个“因景抒怀,因景生悲”,面对此景,主客确实有不一样的情怀呀。看来一诗多解,因视角不同理解也不同呀。苏子因已超脱,本无凄婉、怅惘之情只是因景抒怀;而客人却因赤壁古迹,囿于人生短暂、功业未成、人生无常的悲叹之中。

猜你喜欢

主客泛舟苏子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天下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我被克隆了
李学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