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文印信息化发展 助力智慧校园建设——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刘学民在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4-08-15付凯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印成本信息化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提升科研水平,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科研人才和学生;另一方面则是要做好细致的服务工作,让教育资源更好的普及。

2013年是“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一年,是2012-2013年七项重点工作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今年教育部召开了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接着,为加快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印发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都是为了确保今年各项重点工作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引领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实验室、会议室和图书馆等都已经普遍实现了信息化手段的管理。如何在已有的设施基础上,为高校师生提供更精细的服务,让他们更喜爱我们的校园,更愿意留在这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我们信息化部门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文印信息化是我们以前考虑比较少的一个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也是属于外围设备,通常不受重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的各科研单位、院系所相对独立,文印设备的采购也是分散的,没有系统化的来考虑。教研人员和学生的论文装订和批量文印,大多是由校内的商业机构、文印小店来完成。

这样的文印现状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隐患。

第一是信息安全隐患。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研成果。论文、科研课题这样的重要信息内容就会随着开放的文印环境,而意外的泄漏出去,因为在街边小店,谁都可以看到这些重要的科研文件。在复印过程中,这种泄露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提高和重视。如果学校的科研环境不完善,或者安全性没有保障,会影响到能否聘用到国外著名教授。如果课题研究内容泄露,会导致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这种问题不仅在高校比较严峻,在我们国家也是一样,比如过去很多标明绝密的文件,会被其他人误看。所以一定要树立这种信息安全意识。

第二个隐患是成本。很多台文印设备分属于不同校内科研单位,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必然有大量的重复采买成本。由于系与系之间不会有太多的交流,科研经费充足的系或部门会倾向于采购高端文印设备,实际需求印量却未必匹配;而经费不足的系或部门则采购价格低的设备,超负荷运转的设备又很难保证文印质量。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希望后勤部门可以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将设备统筹安排,做到既有人维修也有人维护;在使用方面,老师都要熟悉智能化的管理,才能提高效率,从而节约成本。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成本节约却是很重要的环节,从理念上要重视,从执行办法上要想如何执行。未来高校自主办学,成本控制和设备整体管理,就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再也不是依靠国家拨款,可以粗放管理了。

在国外,很多高校都是统一部署文印系统,统一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师生通过校园卡自助完成文印,只有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文印内容,就不存在科研泄密问题了。在中国,我们虽然离这一步还有距离,但至少在技术层面现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我相信,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这样的未来并不遥远。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信息化的角度为改革推进做出更多努力。 (付凯)

猜你喜欢

文印成本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惠普首推“智慧文印中枢” 开启新智慧办公时代
浅析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印发展意见与对策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以3D打印为例探析高校文印市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