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州直新型工业化

2014-08-15竹效民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伊犁州优势产业工业化

竹效民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2013年底,伊犁州党委召开2014年工作会议,州党委书记黄三平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夺取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攻坚之年,也是自治州成立60周年喜庆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必须紧扣“前提在稳定、重点在经济、关键在工业、重任在县市、动力在改革”的主导方向,为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会议强调:“坚决摒弃不以GDP论英雄就是不要增长的思想,时刻牢记发展仍是解决伊犁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壮大总量,扩大规模”会议要求2014年州直要“做强工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会议对2014年提出的工作任务、工作方针和工作要求看,经济工作仍然是州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济工作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又是重点。

一、州党委工作会议对加快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要求

州党委工作会议在安排部署2014年新型工业化工作上可谓浓墨重彩,制定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目标、新方针、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举措、新要求。会议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部署中强调,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州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日月星珠”企业集群,迅速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在着力构建新型工业化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会议要求:“坚持优势优先,用好差别化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足资源转化文章,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建设新疆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石油石化产业基地、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纺织基地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指出未来伊犁州直要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石油石化产业、煤电能源产业、金属冶炼加工产业、生物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纺织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十大支柱产业。

二、伊犁州直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2013年,州直GDP预计完成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28.3亿元,增长19.2%,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1.8亿元,同比增长19.2%,比上年低5.5个百分点。预计2013年,州直三次产业比重是23.5:33.5:43。可以看出,由于2013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与上年持平,只有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比上年降低5.5个百分点,影响到州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6%的目标没有完成。同时,也影响到三次产业比重的退化。新世纪之初的2000年,州直三次产业比重为36:25.4:38.6;2010年进一步优化为23.7:36.6:39.7;2012年又提高到22.8∶37.4∶39.8。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之前,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不断上升、三产日渐合理优化的发展过程。但是,2013年由于工业出现增长滑坡,出现了三次产业结构倒退的现象。

2013年州直GDP总量达到681.9亿元,比1978年增长54.56倍,年均增长12.1%。其中,“十五”至“十一五”时期发展较快,经济发展速度以15%左右迅猛增长。仅从工业经济发展看,1978年,州直工业总产值仅为2.5亿元,2013年预计达到326.2亿元,是1978年的130.5倍,年均增长16.5%。2013年州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预计实现收入287.3亿元,预计增长12.3%。由于工业企业的其他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可以参考2012年的经济数据。2012年州直规模以上工业汇总数据显示,烟草、钢铁、电力等八大行业共有企业111家,占州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3.03%;完成工业总产值227.61亿元,占州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32%;实现增加值66.94亿元,占州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46%;资产合计469.61亿元,占州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89.71%。这些数据都表明,烟草、钢铁、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这八大行业,是伊犁州直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州直的工业经济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滑坡之后,州直国有毛纺、皮革、水泥、煤炭企业等几乎全军覆没,轻工集体企业也全部破产变卖。从本世纪开始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各种所有制(尤其是民营个私有企业)工业企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援疆工作不断加大力度,州直工业经济进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2004年,州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到2013年预计实现228.3亿元,短短9年,增长了近5.3倍,年均增长20.3%。从增长速度看,这一增速是比较高的。

三、伊犁州直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州直的工业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实事求是地讲,虽然近年来州直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州直的整体工业化水平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如果按照州直“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6%、新疆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1%、全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的增速推算,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伊犁州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这样我们人均GDP才能与全疆、全国的水平看齐,从现在看显然压力很大。2013年州直工业经济在GDP的比重中仅占33.5%,工业增加值仅占23.7%。与其他进入工业化中期、基本形成比较成熟的工业主导产业的地州相比,我们虽然有几个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型工业企业,但是从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主导地位看,工业化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是部分行业发展缓慢,在全疆形成规模和优势的行业不多。从自治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工业统计数据资料看,采用产业优势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计量方法,对州直26个工业行业大类在全疆的优势状况进行计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看出,州直目前的优势主导产业不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及电力热力生产(排第二位),有色金属加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排第四、第五位)。这些数据和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州直的皮革毛皮及其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印刷业等这些原本在全疆优势比较明显的行业,由于产业发展缓慢,其现状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有的甚至已经销声匿迹。

三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没有实现协调发展。从近年来州直的发展情况看,第一,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比较滞后,与全国和疆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全国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3%,工业增加值占38.5%;全疆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3%,工业增加值占38.9%。而2013年我们这两个指标仅为33.5%和23.7%,差距相当大。2012年州直的城镇化率仅为42.3%;而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全疆城镇化率为44.5%,州直比全国低10.27个百分点,比全疆低202个百分点。第二,州直的工业生产主要是依托优势资源,大部分矿产资源都在偏远的山区,因此这些以资源开发和加工的企业都就近资源地建设,远离城市,使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脱节。

四是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存在资源闲置荒废严重问题。伊犁州直拥有丰富的资源蕴藏,属于资源大州。中央32号文件确定新疆是未来我国西部经济发展重要支点后,在一系列向西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政策推动下,国内的大集团、大企业也都看好伊犁河谷的资源条件,纷纷抢滩伊犁河谷。但是由于我们缺乏招商引资管理经验,一些大企业入驻以后,只是为了跑马圈地抢占资源。他们获得资源的开发和加工生产权力之后,资源开发行动缓慢,资源加工迟迟不动,新型工业化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遥遥无期。尤其是在煤炭、水能等资源领域,这种现象尤其突出,挤占后来的有实力、有开发生产意愿的企业到伊犁发展的空间,导致我们优势资源的闲置荒废,必须改变这种阻碍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

五是新兴产业发育不良。当前州直工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加工传统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资源开发终有尽时,一些传统产业会逐渐会消亡或者失去其优势,沦为落后产业。因此需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扶持和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就州直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来看,新兴优势产业的选择要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选择的新兴优势产业要具备后发优势,能够利用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经验,赶超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注重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生态文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四、加快推进伊犁州直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全力建设好工业园区

州党委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聚集化’,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健全产业发展协作机制和项目异地建设利益分享机制,引导项目入园聚集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园区的规模经济效应、节约集约效应、辐射带动效应。”要求2014年州直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8%。具体要求提升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新源工业园、伊东工业园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比重;推进清水河、伊南、苏拉宫工业园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尼勒克能源化工园、巩留工业园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力争2015年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示范园区,建成两个以上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工业园。

建设好工业园区,应该借助内地发达省市办工业园区的经验。对口援助伊犁州直的就是发达的江苏苏南地市,他们在创办工业园区方面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借助江苏对口援疆有利时机,在创办工业园区方面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突破口就是学习援疆地区创办工业园区好的经验,让对口援疆部门和干部帮助当地建立产业园区。具体到州直,一是把援疆资金和援疆项目与创办工业园区结合起来,把伊犁当地的资金和援疆资金捆绑集中安排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二是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具有丰富创办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经验和智慧。三是援疆干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当地干部学会创办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建立一支扎根伊犁,永远不走的人才队伍。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把伊犁河谷确定为我国煤化工七大基地之一。当前,煤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大类产品生产技术都比较成熟,加上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管道建成投产,煤制气的输出有了顺畅的通道,煤化工的产业链分支多、产业链长。煤化工通过焦化、气化、干馏等生产方法,可以生产出煤气、化肥、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炸药、染料、医药等30多个大类、500多个产品。这些产品都有巨大的市场。伊犁州直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煤化工生产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内生产成熟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大力发展煤化工。在引进这些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助推企业加快生产建设,落实投资,促进开工建设。同时,坚决清理圈占资源、开发不足、加工深度浅、转化效率低的企业。对一些为了跑马圈地,抢占资源,之后便以老牛拉破车的速度,不紧不慢开发建设,甚至无声无息,停滞不前,几年不见动静的企业,运用市场竞争和政府必要调控手段,剥夺其拥有资源开发的权力,让那些有实力、有技术,能够立即上马开工建设的企业代之。

(三)加强兵地融合和协调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形成了特殊兵地两套平行的行政管理系统。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就会在经济建设和发展工业企业上形成各吹各的调,争抢资源。资源分割,重复建设,自相残杀,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尤其是各个县域在招商引资,扶持发展工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以往更是存在这些问题。根据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针对伊犁河谷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资源,应该在区域统筹,利益共享,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上要创新,充分发挥兵地、县(市)及各方优势,整合生产力要素,打破资源垄断,避免重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工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各展所长,利益共享,融合发展。今后兵地领导和企业要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以“融合兵地优势,发展区域合作”为目标,形成了团结协作、融合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良好局面。

(四)加快推进伊犁州直优势工业产业发展

各地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总是由少数几个优势产业带动的。伊犁州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州直生产总值要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的预期目标。如果仅依靠州直传统产业的常规发展显然难以完成,需要工业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州直优势产业的发展水平,一是要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州直已初步形成了卷烟、钢铁、电力、煤炭等十几个部类的优势产业,要以巩固现有基础,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努力推进现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要做强卷烟、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加大引进和整合力度,加快发展食糖、白酒、乳品、肉食、粮油、饲料、香料、蜂蜜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名牌、特色带动战略,建设主导产品优势突出、核心企业竞争能力强、面向全国、辐射中亚和西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煤电煤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采、选、冶、深加工和建材等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州直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五)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促进新兴优势工业加快形成

就目前州直情况看,提升传统产业应突出巴口香、中粮屯河集团相关糖业公司、伊犁钢铁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冶金、建材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研发新品,创立品牌,提高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可以依托州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合理有序地引进多晶硅、光伏发电、多晶硅片等新能源产业链,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依托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新源工业园及等特色园区,充分利用伊犁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中亚市场优势,以川宁公司发酵体积硫氰酸红霉素、苏源生物化工苯丙氨酸、新姿源孕马尿结合雌激素等项目带动,加快培育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形成具有州直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同时,根据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今后我们还要在煤化工产业、石油石化产业、煤电能源产业、金属冶炼加工产业、生物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领域里大有作为。

(六)发展企业坚持大小并进,让“日月星珠”竞相辉映

州党委工作会议在指出过去我们工作不足中说道:“工业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骨干企业支撑力不足,‘日月’不够明、‘星珠’不太亮”。这是我们的不足,也为我们预留了发展的空间,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州党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日月星珠”企业集群(所谓太阳级是指年产值超百亿的企业,月亮级是指年产值超20亿的企业,星星级是指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珍珠级是指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各地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州直工业经济发展,既要扶植发展、引进光照大地的“日月级”大型企业集团,也要高度重视,积极扶持遍地生辉的“星星珍珠级”中小微企业。“日月级”大型企业是推进伊犁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星星珍珠级”中小微企业一方面能够为大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星星珍珠级”中小微企业是解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改善民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形成大小并进,“日月星珠”竞相辉映,大中小微企业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州党委工作会议要求,今后要坚持大小并举、扶优扶强,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日月”级企业集团。同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和民生工业快速成长。积极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打破区域垄断,促使资源跨区域流动,实现有效配置,真正使优势资源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集中。

[1]黄三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夺取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胜利而奋斗》〔N〕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报告,《伊犁日报》2014年3月日。

[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Z〕2010;2011;2012。

[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局:《伊犁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伊犁日报》2013.03.13。

猜你喜欢

伊犁州优势产业工业化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伊犁州纤检所严查“黑心棉”
宁夏海原县草畜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