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摄影艺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2014-08-15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通识美的

李 欣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自从181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发明创造了世界第一架照相机到1839年由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使图像得以记录下来,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造型艺术对日常的生活、生产及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回顾世界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在许多大学开设了摄影专业;日本也早在1916年就开始了正规的摄影教育。可是,作为起步甚晚的中国摄影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到今天也已在全国建立了硕士、本科、专科、夜大、函大、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为社会造就了一批紧要的专业人才,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摄影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交汇的产物,是人类了解、认识、反映社会及自然的一种形象化方式,也是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中涵蕴的审美理想,极具审美趣味及审美价值的内容,实在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巧夺天工的结合。作为摄影者,通过对于画面的建构、色调的调配、场景的组合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在一种下意识的指导中得到心灵美感的满足。同时,复杂的摄影器材凝聚了现代的各种高新技术,包括机械的、电子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摄影者凭借着对摄影技术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使的摄影者得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从而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一下照相机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包含了科学与应用技术、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与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使人成为“人”的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蔚然兴起。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初,当时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过于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从而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也就是自由、独立的人。因此,自从20世纪开始,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如今通识教育步入华夏大地虽然历时不久,但如果我们能打破既有的观念,把摄影从专业的、纯艺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摄影艺术作为高校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普及科技的教育,又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其作为一个人的全面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要深入谈一下摄影艺术在大学通识教育中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摄影艺术观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因为受到摄影本身的技术限制,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重道轻技的影响,从而使得许多的学生以为,摄影不过是照照相、拍一些照片而已,估计只要是个人都能干,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没有什么精神内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相机的普及,因为容易得到而不知道珍视,使得这种不切实际、轻视摄影艺术的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必然对于摄影艺术的发展及摄影人才在社会的地位构成不良的影响,进而严重有碍于中国摄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可是,如果把摄影艺术引入高校通识的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了解摄影艺术,那就不一样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通过普及摄影艺术的教育,他们就会认识到原来摄影是这样的复杂、这样的深邃、这样的有趣、这样的富有审美的教育。进而不由自主抛弃既有的成见,或许还会以一种的专业精神去要求自己,去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提升自己摄影的赏鉴能力。同时,对于整个摄影事业在社会的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摄影器材,作为一系列复杂的工具,不仅包括照相机,还包括各种应用附件,具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无论社会人士或在校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经济条件,择优选择适合自己的机型,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机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它集物理、机械、人体工程、电子、材料、数学等学科为一身,融科技知识和专业学问为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拥有着多种功能,良好的效应,便于入门,充满趣味及那神奇的奥秘,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的能力。所以说在通识教育中,选择摄影工具来培养与提高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很合适的。

三、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人的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核心的思维力外,还体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等水平上,而观察是诸种智力因素的先导。常言有云:摄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摄影实践需要摄影者在纷繁复杂的景象中抽取出其中精华的部分,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因此,摄影可以训练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捕捉美,在时间的长河里猎取美,在空间的坐标中塑造美,在百姓日用的凡俗中择取神圣。摄影家的观察具有细致入微、深刻洞察、反应敏锐、迅速发现(按快门)的特点,这种观察力素质是摄影家特有的基本素质。因此说,学习摄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摄影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其美学价值自不待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及形成良好审美观(感性观)的教育。摄影用来完成艺术创作,凝聚了拍摄者的审美追求以及价值偏好,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及深度,这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创造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艺术。由此可见,摄影在拍摄活动中所获得的图像,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区分纪录手段还是摄影艺术这一不同性质的根本依据。摄影艺术的审美过程可以使人们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独特的美,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人的身心,从而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加上精湛、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又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因此说,对于摄影艺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责任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摄影创作中,教师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得清楚,而且要构思新颖,角度独特,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技巧来创作。鼓励学生运用一些新颖的手法创作作品,有利于坚定学生的创新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掌握摄影技术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穿插发散、联想、类比、逆向等思维训练,让学生利用这些思维方法,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尝试拓展性的创作拍摄,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灵活性、独特性的思维品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摄影实践,既训练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其创造能力。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摄影实践不但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教会了他们去欣赏美,享受美,使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

六、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成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成人与成长,而通识教育核心是在使人成为人,也就是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作为高校的通识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打破专业的限制、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评的精神,也就是使得学生“成人”,从而可以独立思想,拥有独立的人格,从而映照伟大哲人康德的思想: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作为弱势的大学生们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几乎都放到了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为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另外,课堂上还存在着一种灌输式教学,把所谓的知识硬塞进学生的头脑,从而在他们的心灵中,“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断”的领域越来越小,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少敏锐的感觉、直觉、领悟、灵气,看问题做事情往往呈现出模式化、刻板迟钝、思想僵化。在校大学生二十来岁,正值风华正茂的时期,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阳光洒脱的精神风貌。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这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背景的深刻影响,也有学校自身专业教育的问题。同时,也强烈地折射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严重缺失,而作为大学生通识主要内容的摄影艺术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启发和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与判断能力,瞬间的领悟和捕捉能力,丰富的表现力和无限的创造能力。摄影艺术是个“我影照我心”的艺术形式,只要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镜头释放,就一定会感到无限的快乐,进而使大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因为摄影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学习摄影艺术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加摄影比赛,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进一步开阔摄影艺术教育的视野,充分利用美育资源,把摄影艺术教育延伸到校外,扩大到整个社会,把美的欣赏、美的体验和美的创作结合起来,使摄影艺术教育活动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摄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就是让大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他们亲自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把摄影艺术教学纳入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拓展,也为通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且也可以为中国的专业摄影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和发展带来一举两得的好处。目前高校的摄影艺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主客观的发展不利因素,为了能真正、更好的发挥摄影艺术教学在高校学生通识教育中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学校还应当更多地吸引摄影方面的教育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摄影艺术课时,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简言之,大学通识教育之路是任重道远,那么作为其中之一的摄影艺术教育亦是任重道远。

[1](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英)伊安·杰夫里著,晓征、筱果译.摄影简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林路.摄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5]龙文摄影.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通识美的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