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合并药疹临床分析

2014-08-15陈春萍

关键词:谷丙多夫拉米夫定

陈春萍,陆 兴

(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225009;2.江苏省扬州市苏北医院新区分院,扬州225009)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免费治疗的总目标是降低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减少传播[1]。由于艾滋病仍无法彻底治愈,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其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最主要[2],因其被临床广泛应用,致抗病毒药物导致的药疹时有所见。我中心2012年新增15例抗病毒治疗病人,其中有4例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药疹。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 病人来源:15例均为2012年符合规定新增的治疗病人,男12例,女3例。年龄20~58岁,CD4 70~298个/mm,平均202个/mm,均为第1次抗病毒治疗,在我中心接受治疗者。

1.2抗病毒治疗方案 初始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0例,3TC+AZT+依非韦伦(EFV)3例。

例1 患者男23岁,CD4 298个/mm,方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服药后第4天开始出现发热,体温在39℃~40℃左右,3 d后全身出现蚕豆大小水肿型红斑,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皮疹表面有渗液,口腔黏膜糜烂,伴疼痛,皮疹瘙痒剧烈。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实验室:白细胞12.4×109/L,谷丙转氨酶47.8 U/L;谷丙转氨酶15.6 U/L。患者否认近期服用其他药物,在服药之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为正常,治疗给予停用抗病毒药物,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每天静脉滴注。4 d后症状好转改为5 mg每天静脉滴注,皮疹明显好转后改为强的松20 mg口服,同时抗组胺药物,抗感染及支持等治疗。皮疹局部处理,以消炎、干燥、支持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红斑丘疹以炉甘石洗剂外涂,有渗液的糜烂面主要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和雷夫诺尔氧化锌油外用,眼、口腔、外生殖器黏膜损害均对症处理。2周左右皮损逐渐消失,肝功能1个月左右好转。

例2 患者男,年龄31岁,CD4 268个/mm,初始治疗方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服药3 d后面部出现皮疹,为针尖样大小的脓疱伴严重水肿,继而腋窝,躯干也出现类似密集针尖样脓疱,伴有发热,寒战。实验室查白细胞8.14×109/L,谷丙转氨酶14.8 U/L,谷草转氨酶24.6 U/L,停用抗病毒药物,给予地塞米松7.5 mg静脉滴注,抗组胺药内服,用药1周左右皮疹消失,并出现大面积脱屑。

例3 患者男,年龄22岁,CD4 309个/mm,初始治疗方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服药7d之后,面部开始继而全身出现玫红色丘疹、斑丘疹伴瘙痒,皮疹未融合,疹间皮肤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6×109/L,谷丙转氨酶12.3 U/L,谷草转氨酶18.4 U/L。给予抗组胺治疗,同时未停止抗病毒治疗,5 d后皮疹逐渐开始消退,1周左右完全消失。

例4 患者男,年龄33岁,CD4 121个/mm,初始治疗方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服药3d左右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和例3相似,实验室检查正常,治疗方案同例3。

2 讨论

15例接受HAART治疗者中,4例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引起的药物过敏症状,过敏途径均为服用治疗艾滋病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均包含3种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包括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Ls)和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Ls)[1]。许多抗病毒药物可引发皮疹,以非核苷类最为明显,尤其是NVP,一般在治疗的前3个月出现过敏反应。4例病人均在服药7 d左右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轻度皮疹,一般不予以停药,予以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NVP在导入期出现的轻中度皮疹应延长导入期直至皮疹改善,然后增加到全剂量,NVP导入期出现的中重度皮疹(3至4级皮疹为起泡,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瘙痒,黏膜受累等),均应停止抗病毒药物。文献有报道NVP引起的皮疹10%左右为中重度[3]。笔者也发现NVP引起的皮疹15%左右为中重度,与临床基本符合。

将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症状的急性、潜在致死性、特异性不良反应称之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引起DIHS的报道[5],不同的药物特异性T细胞导致不同的临床皮疹类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DIH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DIHS是由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6]。但目前,尚不知道HIV病人的CD4、CD8值和病人病毒载量的多少,与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有无直接关系。

[1]张福杰.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7.

[2]苗明山,乔静怡,郭会军.艾滋病治疗用药的风险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31-1633.

[3]王钊,吴明江.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0.

[4]石平荣,李凯,段逸群,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117-120.

[5]Mitani N,Aihara M,Yamakawa Y,et al.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ue to cyanamid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reactiv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es[J].J Med Virol,2005,75:430-434.

[6]Sheherd GM.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drugs: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Mt Sinai J Med,2003,70:113-125.

猜你喜欢

谷丙多夫拉米夫定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盐酸帕罗西汀所致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报告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