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需求、技术和产业三个导向寻找“智惠”的方向

2014-08-15孙刚锋滨江区发改局局长

杭州 2014年4期
关键词:杭州智慧信息化

孙刚锋 滨江区发改局局长

从需求、技术和产业三个导向寻找“智惠”的方向

孙刚锋 滨江区发改局局长

杭州市民有需求而且乐于借助科技手段更进一步提高生活品位,便利生活、安全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导向。

去年以来,不少城市纷纷举起“智慧城市”建设的旗帜,这契合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智慧城市建设以提高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为主要目标,将推动城市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需要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从高处着眼、从实处落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

智慧城市建设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目前,智慧建设可以从需求、技术和产业三个方面寻找切入点。我们知道,市委提出要建设东方品质之城,杭州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公认的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杭州市民有需求而且乐于借助科技手段更进一步提高生活品位,便利生活、安全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需求导向。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和无线宽带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了很强的技术支撑,可以这样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现代科技使人的需求得以变成现实。而从产业方面,杭州已经拥有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大产业支持。杭州高新区经过几年的打造,已形成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通信、信息软件支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相关运营服务的网络信息全产业链体系,必将能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产业发展基础和技术服务支撑。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仍然要坚持“制度重于技术”。 吴敬琏先生强调,在中国信息化的过程中,制度和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技术的作用。激发需求、培育产业、鼓励创新,归根结底是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和困难来看,主要标准缺失、信息孤岛以及政府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智慧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都需要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具体而言,一要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按照三中全会要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要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政府要着力做好智慧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搭建好大平台,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行业标准制定,扶持发展好智慧产业和培养引进智慧城市相关人才。政府还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形成社会各界协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合力。二是推进智慧城市相关立法,主要是加快制定关于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大数据共联共享打好制度基础。智慧城市的“智慧”主要出自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成为当务之急,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互联网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同时,规范数据开放共享流程,资源共享,以便于企业能专注于开创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加快企业协同创新,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纵向技术和横向应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各企业、各部门具备协同创新,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包括接口标准、数据标准,增强设备的兼容性,实现智慧城市各层面硬件设备和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将杭州标准上升为中国标准乃至世界标准,从而把握杭州智慧产业的话语权,为杭州智慧产业打造杭州经济发展的新蓝海而形成各方合力。

猜你喜欢

杭州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