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少儿运动员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训练

2014-08-15徐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弧线教练员节奏

徐峰

(江苏省南通中学 江苏南通 226001)

助跑是跳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及时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取得合理的身体位置,为正确且快速有力的起跳和顺利过杆创造良好的条件。

弧形助跑路线是背越式跳高的典型特征之一。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动作的衔接较其它跳高姿势更加紧密自然,助跑水平速度的利用率高,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这正是弧线助跑的优越性,也足见其技术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助跑弧线半径的大小及其弧线曲率的变化,和助跑步长、步频以及助跑速度、节奏的变化有直接的关联,这说明了弧线助跑技术性强、要求高,对后续动作阶段的技术影响大。初学跳高的少儿运动员,因生理、心理的特点,影响动作的因素较多,如不正确掌握弧线助跑技术,则会增加后续动作的不稳定性,从而会大大影响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的正确掌握。

因此,在少儿运动员进行背越式跳高的训练初期,应重视少儿运动员的助跑技术的训练以及相关素质的提高。

1 对少儿运动员助跑技术错误出现的分析和认识

在多年的训练实践和赛场上对比赛的观察中,发现少儿运动员在助跑方面出现的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里有训练方面的原因,也有少儿运动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如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这些错误技术的性质、成因,及时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助跑效果,完善整个跳高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中,有些运动员在运动技术形成初期,或在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对自己采用的助跑方式甚至是出现的错误都认为合适或是正确的,而且深信不疑。此时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严格按要求做,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譬如,有些运动员受了以前跨越式跳高直线助跑的影响,感到直线助跑加速有力,起跳也有信心。但实际训练中,由于其错误的动作认识,经常出现起跳和过杆技术的错误,如垂直速度不够、最高点在杆内、背弓不能及时形成。所以,在这方面教练员必须多引导、多讲解、多示范、多采取形象直观的手段,在学与练的过程中,让少儿运动员自己加深动作认识,提高动作认识。

2 少儿运动员助跑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助跑训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练习,在竞赛中,运动员完整技术的正确发挥以至一个高度的成功,正确的助跑技术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解决好助跑中的每一个细节。少儿运动员在练习助跑技术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重视抓好跑的技术。一个跳高运动员如不注意跑的技术,而要提高助跑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跑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对背越式跳高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掌握好助跑的速度。一定要在掌握比较正确的助跑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情况下,提高助跑速度,加长助跑步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往往有时候,为了急于向背越式跳高助跑速度快的特点去靠拢,不顾少儿运动员助跑技术及能力方面还不完善,盲目加快速度,加长助跑距离,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相反会起到破坏作用。虽说助跑距离不长,但它对人体的体能和神经方面消耗却很大。为什么,因为运动员在面对一定的高度下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精神压力,此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通过助跑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水平速度,调整出自己最大能力,为起跳打下基础。此时,若运动员没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往往会打乱完整技术的节奏,产生动作变形,结果事与愿违。由此可见,在这方面把问题解决好,对少儿运动员助跑技术的提高极为重要。

第三,在技术形成初期,建立一个良好的节奏感。良好的助跑节奏不仅能节省体力,提高速度,协调动作,也为快速起跳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助跑节奏的建立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手段去实现。

第四,抓好弧线上跑的内倾技术。从助跑结构看,弧线阶段是助跑中难度最大的,也是考查一个运动员助跑掌握好与坏的重要指标要求。身体在弧线上的运动使身体向内倾斜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就象一个压紧的弹簧为迅速弹起创下良好的动作基础。好的内倾技术,必须是在有好的跑的技术和助跑节奏的基础上,来强调合理的弧度。

第五,必须加强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跳高运动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很高。掌握了助跑技术并不一定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充分表现出来,少儿运动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助跑技术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以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自控能力。

3 少儿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训练

以上从不同角度谈了一些有关训练的看法和问题,具体到怎样去做,采用什么方法手段来训练好少儿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也正是本文要阐述的。经过多年的训练实践,本人积极探索,总结训练的经验和体会,摸索出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第一,针对平跑技术差造成的助跑技术错误,在训练前阶段的专项准备活动中,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站立式起跑、加速跑、跑的专门性练习,要求动作放松、自然,强调纠正跑的技术动作,对于腿部力量差的运动员可采用跨步跳、原地的负重弓步换腿跳等。在练习中,不能只提一般的要求,要对运动员不厌其烦地给予语言提示:如“提高重心”“加大步幅”“抬腿送步宽”“注意后蹬”等,使学生随时注意。

第二,对于助跑节奏差,如“碎步”“加速不均匀”“前紧后松”“忽快忽慢”等错误,防止和纠正的方法手段如下。

(1)弯道变频跑。先大步跑几步,后再快频跑几步,交替进行。大步跑要放松,有节奏(教练员可配合喊1、2口令),变成快频跑时不能改变身体姿势,要求脚步加快,让运动员体会怎样加快频率。

(2)在弧线跑和助跑高中都要强调后“3步、4步”的频率,可用数字口令、击掌等信号给予提示。

(3)做不要起跳板的短助跑“跳高远”强调后几步助跑节奏。

第三,遇到弧线跑身体不内倾,弧线不准确,过大或过小,后两步跑成直线(或与横杆平行)等症状,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要求学生跑不同半径的圆弧,如沿地面上的画线做8字形跑,S形跑,跑时不断提示身体内倾动作,使其能从控制动作变成习惯动作。

(2)由直道进入弯道跑后,向小半径切入,增加本体感觉。

(3)在足球场中圈反复做变频的绕圈跑,或进行两步—四步的助跑“跳高远”。

第四,至于对助跑步点不准,起跳点不稳定的错误,该怎么办,助跑点不准与助跑弧线的大小,跟助跑标记的准确、助跑节奏的稳定有关。所以在助跑技术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先对起跳点、助跑弧线和步点做出明显标记,以努力控制助跑弧线和节奏。在每次跑后,教练员指出偏差,及时纠正、调整,直到运动员形成正确合理的助跑路线和节奏感。

(2)在教学训练中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要求少儿运动员在助跑前先稳定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随后的动作中,养成思考的习惯。

(3)努力培养少儿运动员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队员动作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地观察、判断、调整,掌握自我学练的方法。

(4)促使少儿运动员养成助跑时默念的习惯。在初期,教练员、其他队员按照一些简练的词语——口诀或数字节奏,如“加速”“内倾”“1—2、3—4”等,进行大声提示,队员自己也随之出声,努力找感觉,并养成习惯。以后的助跑练习中,在默念及自我暗示下,应不断加强、巩固正确的本体感觉。

第五,在前面的技术练习基础上,反复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助跑步数8步左右,直线部分四步要求稳固加速,后四步弧线跑时,要求加速均匀,身体放松,有弹性,节奏感强。

第六,教练员应特别注意,在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根据少儿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素质练习,科学合理地安排,以促进少儿运动员身体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更利于技术的掌握和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总而言之,任何一个有前途的少儿运动员基本上都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只有尽早地对他们加强技术训练,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技术方面的弱点,单凭一时的热情,而不能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强迫不能成为教练员的训练艺术,而让运动员有创造性地进行富有成效的自主学习训练,这正是每一个教练员的职责,也是值得每一个教练员时时去思考和探求的问题。

[1]段世杰,尚修堂,王宣庆,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69-275.

[2]赵连甲,吕强,史鸿范.跳高训练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25-127.

[3]孙守正,徐良彦.跳高[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9-23.

猜你喜欢

弧线教练员节奏
You're my eyes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轻快漫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冲 浪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弧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