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恽南田与王石谷的友谊探究“常州画派”形成的原因

2014-08-15李鸣楼

戏剧之家 2014年14期
关键词:王时敏恽寿平南田

李鸣楼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25)

一、常州画派的界定及艺术特色

常州画派的界定历史上大致有四种说法:第一:“黄宾虹之说”,1947年6月17日,黄宾虹在《致郑拙庐》的信中说:“……而唯天启、崇祯之际,名画辈起,要以常州画派之邹臣虎、恽香山为第一流。”邹臣虎、恽香山是明末清初常州地区两个专工山水的画家,由此可见,黄宾虹认为常州画派是专画山水的。第二“沈柔坚之说”,沈柔坚在1987年编写的《中国美术辞典》中说:“常州画派亦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始于北宋居宁,南宋於青言、元代於务道、明代孙龙、清代唐于光、恽寿平等,皆属之。祖属徐崇嗣、赵昌的没骨画,以草虫、花卉写生为甚。此说认为常州画派是专画草虫花卉,而非山水,且始于北宋,历元、明、清数代。笔者认为此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认为常州画派始于北宋历经几代的说法不妥。因为沈柔坚列举的几位常州地区画家,历史上影响不大,不具备立派的条件,且他们不属于同一个朝代,缺少内部联系、师承关系、共同理想、艺术风格、绘画主张,不具备画派的内在要求。第三:“俞剑华之说”,俞剑华在1937年所著的《中国绘画史》中说:“及恽寿平起,以天纵逸才,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宗,而创纯没骨体,清秀妍雅,工整艳丽,于姿态生动中,尤富气韵书卷之趣,遂为花鸟画正宗,从之学者极众,相号为常州派。”第四:“张庚之说”,常州画派的名称,最早见诸于清《国朝画征录》,这部书成书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作者系秀水(今浙江嘉兴)画家张庚(1685一1760年)。他在该书中写道:“及武进恽寿平出,凡写生家俱却步矣。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又说:“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张庚上述几段话,说了下列几个要点;第一:“遂有常州派之目”,正式为常州画派定了名;第二:“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说明有一群画家集合在恽寿平的旗帜下因而能够称“派”;第三:及武进恽寿平出”,说明恽寿平是这个画派的创始人,开宗立派的时间是“恽寿平出”的康熙年间。第四:“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恽寿平创没骨体画法的渊源是“以北宋徐崇嗣为归”。

俞剑华之说和张庚之说皆认为恽寿平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笔者赞同这个观点。恽寿平的人品、画品、诗品、书品及学养,足以为当时代人所仰慕倾倒,为后世之人传承学习,恽寿平本人具备能成为某一画派领军人物的条件:首先,他在山水画达到极高水平时又研习花卉,“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第二、“恽寿平的山水画实非‘四王’所能企及”(俞剑华《中国绘画史》。第三、“工诗词古文,毗陵六逸,南田为上,书法褚、米,自成一格,时称三绝”(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第四、恽寿平人品出众,有高尚的民族气节,还是个书画鉴赏家和文艺评论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界定,常州画派是清初常州人恽寿平所创,并以恽寿平为核心的一个画家团体,以北宋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兼工山水和花卉,以花卉为主要表现对象,所画花卉“极生动之致,向背、欹正、烘日、迎风、挹露,各尽其态”,“因风拂舞,乍低乍扬,若语若笑”。改北宋华靡富贵的院体画风为“淡雅”的基调,高度重视写生,崇尚“形神兼备,真而且妙”。

“常州画派”的艺术特色:第一,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首先是文人画派,他们摄掠山水、兼工花鸟,水墨与设色并举,皆有较高的造诣,然代表这一派艺术成就的还是他们的没骨花卉画,有其独特之处:其有别于黄荃的“双勾添彩”,虽然以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也有别于徐崇嗣具有“富贵”画风的“没骨法”它淡化“富贵华糜”的画风,彰显出淡雅秀隽飘逸的文人画新面貌。第二,“常州画派”高度重视写生,每画一花卉,总是先观摩踹度无数遍,得其神后而绘其形,反对“不似”,追求“且似且妙”,妙趣横生,意蕴独到。第三,“常州画派”擅画能书,文学功底深厚,诗文书画相辅相乘,相得益彰。第四,色彩上的新创造。常州画派改变过去勾线填色的方法,以水色交融运笔实施造型技巧,笔触生动精美,兼工带写,设色明丽,该浓则显其浓,该淡则抒其淡,浓淡变化丰富有序。恽南田笔下的牡丹花、菊花、牵牛花、荷花等花卉,设色以淡雅为主,恰到好处的施以“浓”的变化,使得花朵枝叶舍妖艳浓重之姿色显娇俏柔嫩之态。第五,“常州画派”擅长寄情于画,借画抒情。恽南田在画跋中说:“自古以笔墨称者,类皆有所寄寓,而以毫素骋发激宕郁积不平之气”。又说自己作画是:“聊写我胸中萧寥不平之气”南田把自身的遭遇与贫苦大众相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融自身之情到人民大众的情感之中,反映了大众之情,具有时代精神和意义。

二、恽南田与王石谷之间的友谊源于对彼此才情画艺的敬仰,但是二人的处世哲学不尽相同

就“常州画派”产生的原因而言,笔者曾经撰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和“畦径说”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观点。

“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恽南田舍不得放弃苦心研习多年的山水画,但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把眼光移向山水画之外,探寻更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画种。对于“新产品”的选择,南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包括对新产品的买方市场,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市场的可接受度以及消费者的层次都做过精确的计算。与山水画相比,南田至少看到花卉画有有以下优点:1.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更容易受到青睐。2.花卉画的篇幅较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3.花卉画不像山水长轴那样易受居室条件的限制,普通民居皆可挂载。4.价廉物美。5.可画于扇面,携带方便,又是身份的象征。实践证明恽南田的市场分析是正确的,“没骨花卉画”是恽南田就经济市场环境诸多因素作深入分析以后,决定上马的新产品。“常州画派”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产生了,经济原因是常州画派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畦径说”认为:恽南田面对清初画坛陷入形式主义模仿的现状而陷入深深的思考。在恽南田和王石谷长期交往共同切磋画艺的过程中,恽南田发现其本人和王石谷都是在重复古人走过的道路,毫无新意,尤其为自己被畦径所束而感到苦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南田深知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写生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为了还艺术本来的真面目,南田进行了反复的探索,然而在山水画方面毫无突破,乃舍弃山水,而转攻写生花卉,于是“没骨花”出现了。恽南田的花卉作品来源于生活,充满生气与创新,这样的艺术作品充满了生命力。超越畦径,还艺术真正的生命力,这是“常州画派”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除去以上两个原因以外,笔者再从“友谊说”的角度探究常州画派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恽南田与王石谷年轻时就交往很多,经常在一起合作山水画,30岁左右二人结为异性兄弟,从此以后二人交往愈加平凡。“昔人用笔于笔墨之外,别有神趣……余每观昔人用意处,畅焉若有所得,不禁沾沾自喜,而不意二百里间,乃有石谷王子先获我心……志一时同调之难,而结契投欢……”。青年时期的恽南田对绘画中的神趣有着热切的追求,每次观昔人画对神趣若有所得而沾沾自喜,想不到两百里之内的王石谷其画中神趣捕获了南田之心,因“同调”而“结契”,二人对山水画的理解仿佛高山流水遇知音。类似这些关于二人友谊的史料记载也很多,但是多表现为他们彼此被对方的才情画艺所倾倒。但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不尽相同,最终将走向决裂,“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正是恽南田向王石谷决裂的宣言。

《瓯香馆集》第一百九十八页有南田这样一段画跋“尝见王晋卿贻东坡书云,吾日夕购子书不厌。近又以三缣博两纸,子有近书,当稍有遗我,勿多费我绢也。东坡乃以澄心堂纸、李承宴墨,书黄州大罪中作黄泥坂词,并跋二百余言以遗之。夫王晋卿因东坡遭贬谪,其交往深矣,然爱其书不可得,犹以缣素易之,因知笔墨赠贻,不能独厚知己,古昔已然,非自今也。南田生与石谷子结契且廿年,未尝蓄盈尺小幅,而寻常面交,长绡巨帧累累也。前年曾取藏墨,易石谷画扇一面,又石谷所慨然者,未知澄心堂纸上书黄泥坂词,何时得效坡翁故事耳”。这段画跋告诉我们:恽南田是王石谷相交了二十年的密友,却不曾拥有王石谷一张盈尺小画,即便是求得一副扇面还要用藏墨交换,而寻常面交却能拥有王石谷长绡巨帧。几十年的密友关系如何体现?恽南田在王石谷心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位置?实在是让人生疑。

《瓯香馆集》卷十一有一段画跋记载这样一件事情:一日石谷从苏州来常州会见恽南田,南田搜阅石谷所带画作,发现一幅画精美绝伦,惊叹欲绝,南田爱不释手,石谷对这张画也非常满意,有十五城不易之状。这幅画作放在南田的案头,南田观摩十余日,题数语归之。后来清初画坛泰斗、四王之首、石谷的恩师王时敏也想得到此画,而石谷也不肯割爱。可是,再后来南田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了此画,原来王石谷把此画高价卖给了一位盐商所收藏。南田气之不过,在原来所题跋之后又题一跋:“偶过徐氏水亭,见此帧乃为金沙潘君所得,既怪叹,且妒甚!不对赏音,牙徽不发,岂西庐、南田之矜赏,尚不及潘君哉?米颠据舷而呼,信是可人韵事,真足效慕也。但未知石谷他日见西庐、南田何以解嘲?”即便王石谷不把恽南田当一回事,可是你总不能不买西庐老人、恩师王时敏的帐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尊师敬长的思想在文人墨客间应该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王石谷“重金钱薄情谊”。这让人对王石谷的处世哲学难免生疑,恽南田曾经在一封信中还提到:弟拟索石谷小幅相寄而尽不能得,在虞山留数日怅然而归。好一个“而尽不能得,怅然而归”正道出了恽南田对王石谷的满腹怨言。这不仅让我们对他们的“亲密友谊”表示怀疑,甚至让我们对王石谷的人品提出质疑。

三、恽南田与王石谷之间“瑕疵”的友谊是常州画派形成的又一个原因

《西庐画跋》是清初画坛泰斗王时敏画作题跋,里面记录有王时敏对王石谷的评价,王时敏认为王石谷古今绝艺,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五百年来一人而已,更有胜者说,石谷简直可以当烟客我(王时敏)的老师了。还有一例,石谷43岁时,应王时敏所求而作《仿古山水册》,王时敏见后爱不释手,又补绘两帧,竟题作摹自石谷。(陈炳著《虞山画派》”王时敏是当时画坛领袖,其孙王原祁是朝廷官员,主管全国绘画事,地位显赫,如此高人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其效果可想而知,相关史料对王石谷的画受人追捧有以下记载:“其声价之隆,收藏家无不知之。都门有写真片,价格昂贵”(《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二》前言);“声名惊爆海内,远近丐求者户外屦满,欲作铁门限之矣”(王世敏《西庐画跋》;“故其笔墨价重一时,海内趋之,如水之赴丘壑,凡好事家,悬金币够勿得”(恽南田《瓯香馆集》;乌目峰头睨王侯,等闲墨戏过营丘;人间作业钱多少,得似青山买不休。(笪重光于石谷画作《岩栖高士图》上题诗。如此高的成就早已经让王石谷飘飘然了。南田当时的情况却是“风雨常常闭门饿”,此时的王石谷内心里是傲视恽南田的,关于王石谷的这种“傲气”恽南田也是感受颇深的,《南田画跋》有这样的记载:“写生家日研弄脂粉,搴花探蕊,致有绮靡习气,岂有董、巨长皴大点,墨雨淋漓,吞吐造化之快乎,剑门桥客以此傲南天宜也。庚戌八月,南天草衣偶记”。南天自称草衣,自谦的认为“写生花”难舍绮靡靡之习俗之气,不能登大雅之堂,而王石谷的山水画具备有董源、巨然的长皴大点,墨雨淋漓,吞吐造化之快感,似乎只有王石谷的画才是绘画正统,而南田的画是旁门左道,因而王石谷以此傲视恽南田。这是恽南田亲笔记录,我们可以肯定的得出结论——“二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因对“山水画”和“写生花”的不同见解而生,实则源于二人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处世哲学。面对王石谷的“傲气”,恽南田回之以“傲骨”,我偏偏要把你所藐视的东西证明给你看,于是恽南田向王石谷发出决裂的宣言,“是道与兄独步,吾耻天下第二手”,也就是说,山水画给你王石谷一个人独占风骚吧,我就是当一个第二名都是都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字字句句彰显了恽南田的傲骨之气,结果恽南田创立的“没骨花”成功了,以至于“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常州画派”的形成与恽南田和王石谷这种“瑕疵”的友谊不无关系,如果说只有恽南田一人对王石谷有看法还不能为证,清初画坛六绝之一的吴历也因为某一件事而与王石谷绝交。可是我们不仅会问:为什么他们之间这种瑕疵的友谊会存在那么多年呢?笔者认为是“互相利用尔”。王石谷看中恽南田的是绝佳的的诗书题跋才情,恽南田为王石谷的画做了大量的题跋足以证明这一点。恽南田看中王石谷的除了才情画艺之外,还有的就是王石谷的知名度,希望能借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好卖画而已。王石谷的知名度因王时敏而生,王时敏对恽南田也有不错的评价,但无王石谷之高,南田也多次准备拜访王时敏,终因谋生未能赴约,到王时敏病危时才得以相见,此时的恽南田写了几组诗文相赠,大有恨与烟客(王时敏)为迟客之感。总之,道不同不相为谋,恽南田另辟蹊径创“没骨花”留下画史美谈。

[1]潘茂.常州画派[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2]陈炳.虞山画派[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3]恽格.瓯香馆集[M].商务印刷馆,(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猜你喜欢

王时敏恽寿平南田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语言分析
王时敏南园的造园艺术探析
恽寿平书画艺术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王时敏苍茫浑厚山水画艺术探析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王时敏隶书探微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
清代画家恽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