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4-08-11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效能社交个体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19)

【管理科学】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公艳艳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1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及干预网络成瘾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比例为12.6%。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性别维度差异显著;网络信息成瘾无性别差异。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影响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羞怯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负相关。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存在显著差异;羞怯因子能够预测各种类型的网络成瘾。

高职学生;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网络成瘾类型

一、引言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以及生理功能的损害。据临床经验可将网络成瘾分为5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网上交易成瘾。而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者是不同质的群体,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亦不同,形成和维持其各自症状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预防和干预的措施也相应不同。而在大学生群体常见的是网络游戏成瘾、人际关系成瘾和网络信息成瘾三种类型。这三种网络成瘾产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在对网络行为频繁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害羞、缺乏家人朋友的认同和支持,且不善于社会交往,这些因素可能与他们沉迷于网络有密切关系。其中羞怯(shyness)是指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者抑制,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着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羞怯个体往往表现出逃避社交的行为但其内心仍有社交需求。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如果个体觉察不到,就会因羞怯而存在社交障碍。社交效能感(social self-efficacy )是个体对自己发起和保持社交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信心或信念,它是人们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一种主观知觉。Bandura研究发现,低社交效能感的人倾向于将不确定的社交场景解释为危险情景,个体更容易关注自我,回避真实人际交往。因此,羞怯个体可用于支持的社会资源较少,体验到的社交效能感低,从而出现逃离社交的行为。而基于网络具有隐蔽性、避免直接接触的特点,促使这些个体倾向于选择威胁系数较小的网络渠道以满足自身交往需求。因此我们预测此类个体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更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高职学生常见的三种网络成瘾类型与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不同成瘾类型的因素,进而提出预防网络成瘾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陕西某高职院校各专业随机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份,其中男生52,女生99。一年级115人,二年级36人,文科71人,理科80人。

(二)测量工具

1.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采用周治金、杨文娇[1]在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问卷采用Likert5点评分,共27个条目。网络游戏成瘾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90,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3,网络信息成瘾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7,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总的分半信度为0.88。

2羞怯量表。使用王倩倩[2](2007)修订的Henderson(2001)《大学生羞怯量表》。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3-0.77,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0,各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56-0.75。

3.社会支持量表。使用肖水源[3](1986)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包含 10 个题目,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三个维度,以 4 级评分,量表的总分范围为 12—76,得分越高表示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重测总分一致性为 0.92,各条目一致性在 0.89-0.94 之间。

4.社交效能感量表。使用周文莉[4]2002编制的《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包括27个题目,包括应对陌生人效能、信心表达效能、亲和力效能、主动交往效能、应对困难情境5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问卷总体Cronbach系数为0.867,分半信度为0.697,各因素的系数在0.56-0.817之间,分半信度 在0.534-0.759之间。

(三)施测程序及数据分析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的基本情况

根据以往研究,网络成瘾者的比例大约为5%-10%,部分研究将网络成瘾类型各问卷得分的平均分1.5个标准差为界进行分类,本研究根据样本量,将各问卷平均分1个标准差以上看作是各类型的网络成瘾者,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基本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看出,网络成瘾总人数为29人,成瘾比例为12.6%。不同网络成瘾类型在性别上存在人数差异,对此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成瘾总分存在性别差异显著(x2=14.829,p=.00;x2=6.495,p=.011;x2=9.298,p=.002)),网络信息成瘾不存在性别差异(x2=0.478,p=.489)。

(二)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各量表上的差异比较

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各个量表的差异比较发现,对羞怯量表总分及拒绝的恐惧、自责、表达的自我限制因子在成瘾组与非成瘾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247,p=0.001;F=3.04,p=0.003;F=2.108,p=0.037; F=3.49,p=0.001),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即成瘾组更加羞怯;社交效能感量表总分及应对困难情境效能在成瘾组与非成瘾组之间差异显著(F=-2.0,p=0.047;F=-2.066,p=0.041),成瘾组得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即成瘾组学生社交效能感及应对困难情境的能力更差;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在成瘾组和非成瘾组之间差异显著(F=-3.033,p=0.003;F=-2.215,p=0.028;F=-3.61,p=0.001),成瘾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非成瘾组。

(三)高职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分析

表2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总体看来,羞怯及各因子与网络成瘾类型存在显著相关,羞怯程度越高,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而相反,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存在负相关,个体社会支持越少,体验到的社交效能感越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表3 高职学院学生网络成瘾总分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资料、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为:网络成瘾=3.682学校满意度-3.412专业满意度+1.854周上网次数+0.319羞怯+27.530。

表4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资料、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为:网络游戏成瘾=0.162羞怯-0.103社会支持-3.145性别+13.222。

表5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资料、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为:人际关系成瘾=0.125羞怯-0.098社会支持+8.147。

表6 大学生网络信息成瘾与羞怯、社交效能感、社会支持等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信息成瘾总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资料、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回归系数显著。回归方程为:网络信息成瘾=0.169羞怯+0.405上网原因+4.649。

四、讨论分析

(一)网络成瘾类型基本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成瘾总人数为29人, 占调研人数的12%,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及网络成瘾总人数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成瘾的比例大于女生,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5],男生对游戏更着迷,而本研究发现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在性别之间也存在显著,但是与以往结果不同的是,虽然调研发现,女生上网的原因更多的是聊天和信息查询,但是女生人际关系成瘾的比例小于男生,这可能由于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固定、符合其喜好的人进行交往有关,因而网络信息成瘾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学生高考后最大的理想就是就读一个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如果现实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不符合个人期望,则会体验到失落和挫败,以及对就读学校和所学专业的不认同甚至抵制,从而导致个体缺乏学校归属感和成就感的体验,进而导致个体内心空虚。而个体一旦接触到网络并体验到快乐,往往更容易沉迷于此,因此学生就读学校和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会影响个体网络成瘾的倾向,个体对所就读学校和所学专业满意度越高,付出越多的精力到学业,迷恋网络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相反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加大。

(三)羞怯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正相关

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羞怯及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成瘾组的羞怯得分更高,即羞怯因子可以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羞怯得分高的学生,往往现实生活中,不擅长人际交往,参与集体活动较少,造成空余时间较多,情感的不外露导致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较少体验社交效能感,由于网络隐密性和匿名性,羞怯个体往往更容易在网络空间中寻找到认同,体验到自我存在感,因此羞怯个体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更大,羞怯是网络成瘾较好的预测源。

(四)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可以预测网络成瘾,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在成瘾组和非成瘾组之间存在差异,相关分析也发现两因子对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相关,但是支持利用在成因组与非成瘾组之间不存在差异,除与人际关系成瘾相关外,与其他网络成瘾类型无相关,可见支持利用因子对网络成瘾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低的被试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性格的羞怯或孤僻获得的客观支持和体验到的支持较少,个体情绪无法宣泄,从而转向匿名的网络,通过网络交往获得支持以弥补现实的不足,因此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更密切[6],而研究发现,与网络信息和游戏成瘾的回归系数相比,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回归贡献量并不是最大的,因此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各类型的影响机制有待于研究。

(五)社交效能感与各类型网络成瘾存在负相关。

回归分析发现,社交效能感并不能预测各类型的网络成瘾。其中只有应对困难情景效能因子在成瘾组与非成瘾组之间存在差异,应对困难情境效能终于游戏成瘾和人际关系成瘾相关,三种类型网络成瘾中,只有人际关系成瘾与社交效能感及三个因子存在相关,说明社交效能感可能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相关更大,但并不能很好的预测人际关系成瘾。本研究结果与李媛媛[7]等研究结果不一致。李媛媛采用谢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量表发现社交效能感能够很好的预测人际关系成瘾,结果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研究结论

网络成瘾比例为12.6%。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性别差异显著;网络信息成瘾无性别差异。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影响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羞怯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各类型存在显著负相关;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存在显著差异;羞怯因子能够预测各种类型的网络成瘾,而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各网络成瘾类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其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1]周治金, 杨文娇.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11 : 754- 757.

[2]王倩倩.大学生羞怯特点及其自尊、孤独、人际情境觉察能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4月.

[3] 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4]周文莉,顾远东.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研究[J].海峡科学,2007,2:42-45.

[5]翟成蹊,陈舒音.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23:314-315.

[6]翟成蹊,陈舒音.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24:104.

[7]李淑媛,范士青.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8,1:86-88.

[责任编辑张君宽]

2014-06-11 退改:2014-06-23

公艳艳(1982— ),女,山东省蒙阴县人,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讲师,教育学硕士。

*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科研课题“大学生羞怯、社会支持、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04-B20,课题负责人:公艳艳。

G718.5

A

1008-4649(2014)03-0075-05

猜你喜欢

效能社交个体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社交距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