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经济“新棋局”

2014-08-08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4年15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贵州

本刊评论员

贵州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的消息公开时,在社会上曾引起较大关注。作为西南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省份,贵州未来发展能与长江流域整体规划紧密联系起来,确实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贵州发展外向型经济、摆脱地域弱势的重大机遇。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包括贵州在内的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至此,从之前学界讨论到国家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构想迈进又一个新阶段。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长江经济带建设承载着优化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面前,增强协调性、整体性但又不失地方特殊性,应该是长江经济带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必须要考虑的发展基调。“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是长江经济带这个“新棋局”的关键战略目标,把长三角这个重要经济增长极与“经济发展回旋余地最大”的中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打通黄金水道各个节点的脉络,培育新的经济成长机制,优化配置沿海沿江要素资源,可以预见,长江经济带将为中国经济巨轮再添新动力与新活力。

在这种战略框架中,就发展态势看,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角色特征,重点还应偏重创新产业培育成长基地、产业转移承载基地、生态屏障的构建者和守护者。创新产业的培育是全球趋势,经济效率的提升,其核心手段就是不断有效创新,这是一种创造性优势,贵州应该积极作为;在符合市场原则与政策规划的前提下,产业转移是成本相对较低、效率相对较高的发展方式,对增强本地发展活力确实利大于弊;贵州的生态屏障功能已经有了极高的战略地位,这是发展与增长必须首先认同的前提。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看,“融入”应该是贵州加盟长江经济带的常态。按我们惯常的“优势思维”,贵州在劳动力、土地和发展潜力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极大开发利用价值。在开放竞合的国家战略框架内,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融入”,才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发现自己的劣势所在,方能有取长补短的可能与动力。

开放时代,要警惕“优势思维”为“独善其身”开道,防止思想惰性与决策措施的口号化,防止陷入难以弥合的市场信任危机,破坏营商氛围。这些当然是一种较为极端的可能性,但常常提醒确有必要。在长江经济带这个大家庭中,以适当的“劣势思维”去考虑贵州的发展现状,或许更能产生“取长补短”的策略灵感,比如交通、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金融、资本体系不发达,人才、创新战略有待优化等等,都是需要更深刻融入才能求得解决之道。从目前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中比较,贵州的实力差距可能是“8到10年”,所以“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不要沉迷于“优势思维”,是贵州干部群众应该具备的正确态度。

贵州积极加入长江经济带规划,为“取长补短”式的发展远景提供了无限可能,贵州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都值得为此付出努力。如果我们把国家总体经济规划理解为贵州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沿长江省市的经济强势,与其构成的发展合力,将会有效弥补贵州短板,为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价值实现渠道,贵州的开放与发展格局也将会得到更高层次的拓展。

(执 笔/岳 振 责任编辑/ 喻 丹)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贵州
长江掠影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贵州教育出版社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长江8号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