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留学,怒放的青春不纠结

2014-08-07罗卫平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孩子学生

罗卫平

2008年以来,高考生源已出现“五连跌”:2008年全国考生总数1050万,2009年降为1020万,2010年跌破千万为957万,2011年933万,2012年915万,2013年降到了912万。

据2013年9月24日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分析,低龄留学开始急剧升温,近三年来中国留学美国的本科生增长率为31%,留学国外高中的毕业生比例从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将高考视为唯一的出路,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国内考生的一项选择,被称为高考的第二志愿。

一些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正在遭遇全球化的冲击,弃考留学只不过是这种冲击下的一个缩影。

声音1:学生声音

关键词:

规避高考 独立自主

发挥特长 竞争优势

黄晓青(上海市某附属中学高三学生)

我正在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我这个成绩考一本无望,又不甘心在国内的二流大学混下去。身边有不少同学都出国留学了,加上我也很向往国外大学新鲜而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式,坚信出国是自己最好的出路。出国留学还可以让我离开父母温柔的“包围圈”,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好机会,我也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周婕(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学生)

欧美地区的教育模式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我希望去欧美国家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选择出国是我自己的决定,爸妈很支持,已在着手准备我的出国事宜。尽管我的成绩很好,明年考个国内的好大学没问题,但我不后悔,去海外留学一直是我的梦想。

杨勇(济南市某中学高三毕业生)

我是高三畢业生,成绩很不好,三本都不一定能上。爸爸通过关系可以让我上新西兰留学,学费一年也要六七万,我家资产也就不到40万,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去。我舍不得父母,父母应该也会很担心我。还有就是花了那么多钱出国留学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吗?回国就业就一定有高薪等着吗?如果不是预期的那样,父母花的那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还得上。留不留学,我感觉很纠结。

声音2:家长声音

关键词:

放手发展 国际背景

时机适当 随波逐流

郑玉敏(上海市某中学学生家长)

我正在办理孩子的出国手续。为了让孩子能发展得更好,我从小就让他学书法、钢琴等。但从孩子自身情况看,他目前的学习成绩肯定考不上名校,从今后的发展考虑,我宁愿让孩子把读普通大学的时间花在国外读语言及大学预科,再读一所好的大学。我们对孩子从小就非常溺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独立能力。在国内,我们狠不下心让他吃苦,送去国外,离开父母,让他好好锻炼锻炼。

赵祥新(南昌市某中学学生家长)

孩子还在读高一,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我们已有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这是经过我们慎重考虑的。首先,我们听取了孩子“是否有出国留学的心理准备”的意见,由孩子自己来选择留学的国家和学校。第二,我想是否出国还要看家庭是否有条件。就我们的经济状况来说,已经有能力供孩子留学。第三,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来看,孩子的自主能力较强,身体健康,性格外向活泼,完全有能力独立地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第四,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国际教育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送孩子出国留学越早则收益也越大。

顾春军(河南张家口某中学学生家长)

我不赞成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在国内完成高中或大学教育,有了明确的专业目标和学习计划后再到国外深造。孩子在国内学不好,一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留学,以为这样就可以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外面的世界更加自由开放,“思想野”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随波逐流。有些家长图虚名,认为留了学,拿了外国文凭,回国就可以找个好工作,这是不切实际的,未来属于真才实学者。作为家长,切不可盲目从众,早早就将孩子送出国去。

声音3:专家声音

教育质量 学生意愿

舍本逐末 理性留学

顾文鼎(上海华侨国际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我是非常支持高中生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8岁左右,可塑性较强,无论是在语言还是环境方面,他们都比较容易适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性也较强,能够比较顺利地在国外求学。再者,我国人口很多,虽然国内大学在不断扩招,但是重点高校仍然门槛高,招生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读一般的高校,甚至是民办学校,或参加自学考试等。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国外同等级别的学校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与其在国内“混”四年,还不如多花钱留学,接受质量较高的高等教育。

李泓娟(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我不支持低龄学生出国留学,过早地出国是舍本逐末。出国留学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学生独自一人到异国他乡读书,要独立处理许多事情,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老师同学关系处理等。首先应认真考虑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自我控制就是一项很关键的能力。低龄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没有形成,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学得好学得坏还不一定,一旦错过最佳基础教育时期,家长后悔莫及。

帅扬(北京工业大学中加学院院长)

高中毕业生初出茅庐,生活经验缺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限,在出国留学的判断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随波逐流去留学,认为国外学习生活既好玩又有趣,洋文凭回国就业有优势,国外留学还能打工挣钱等等。事实上,有不少小留学生在经历了初来乍到的新鲜与兴奋之后,感受到了异域学习和生活的艰辛,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不堪重负,甚至有人因此学业中断、半途而废。这就更加需要家长对孩子的留学规划做一个细致的考量。

夏孝才(厦门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出不出国留学,孩子的意愿最重要。当前许多孩子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稀里糊涂就出国了;或是家长为了攀比和面子,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其实,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有明确的留学意愿和目的,出去以后遇到问题才能正面看待并积极解决。国外教育的人文环境是外部相对自由、宽松,但内在比较严格,是“宽进严出”型,学生需要自己约束自己,否则学业可能完不成。

具体留学哪个国家,我们也要量体裁衣、对号入座。英、美和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担保费用相对比较高,要求家长的资金实力很强;澳大利亚、荷兰、爱尔兰等国处于中间水平;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担保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家庭是可以承受的。

许珂科(重庆市资深英国留学专家)

低龄留学生会面临比海外留学的研究生更大的语言障碍和学习压力,这是可能导致留学生挂科的重要因素。在西方大多数国家,挂科后只能选择重修并全额支付科目学费。对许多学生来说,出国第一年是适应期又是挂科年,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不敢向家人开口,或者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挂科。于是,这些留学生就希望通过打工的方式赚取重修费。西方许多国家限制了留学生一周的打工时间,并规定其工作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但很多低龄留学生却无视这些规定。根据近三年来英国移民局的遣返审查统计显示,在被遣返的低龄留学生中,有50%是因违反了打工规定。

突破文化局限

发言者:Sandy,女,留学日本3年

高中毕业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我和家人就开始琢磨,是否应该到国外留学?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国外好,毕竟可以拿个洋学位,而且洋学位的含金量高,它的教育得到国际承认,可谓是将来求职的通行证。一旦持有这个通行证,就能让我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除了学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经历。

但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本身会不自觉地表露出那些原有的中国文化的痕迹。在与日本文化的碰撞中,我学会了怎样应用和发扬这些宝贵财富,也逐渐认识到这些影响自己的意识、行为和道德标准的文化并不总是正确的。还有很多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方式都是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而恰恰是这些全新的方式能够弥补我现在的局限和不足,让我的认知能力日臻完善。

私人建议:我建议高中留学者,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是多么奇妙!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朋友无论是和当地的还是和来自其他国家的新伙伴交往,都将使你在一个新的文化氛围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更新生活观念

发言者:John,男,留学德国2年

当初出国的目的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走出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回顾这两年,感觉自己真的尝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学习上,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一个人必须照顾好自己,这种生活真的让我感觉到自己要活着,而且要健康地活着。

私人建议:有的人认为,出国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特别是在德国,也许你刚刚熟悉了环境就要准备回国了,在专业上很难有实质上的提高,但出国留学不光是为了专业上有所提升,更多的是学到一种生活观念。到了国外,耳濡目染地接受到全新的生活观念、消费知识及思维模式,这些东西也许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有利于国际社交

发言者:Marge,女,留学韩国2年

高中一毕业,我就选择去韩国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做“国际人”。因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不仅能让你学会更加自信和独立,还能极大地提高你的交际能力,懂得理解并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开阔眼界,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国际人”,这也正是近年来国内有眼光的大公司、大企业所急需的人才。

私人建议:出国后的高中生往往还是有一些腼腆,应主动去与当地人交流,融入当地的生活,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比如说,打工就是很好的提高国际社交能力的机会。而留学的过程,实际上等于你在亲身涉足和体味那些书本上所讲授的历史。

易放纵自我

发言者:Prince,男,留学英国3年

我在高中时学习不是太好,觉得出国可能很好玩,再者当时国外文凭吃香,就逃避高考出国去了。可出国后才发现,原来留学是很苦的,失去了在国内优越的生活条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呆在陌生的环境里,很多东西得从头开始学、从零开始适应。生活的确很苦,我想首先对于留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饮食,东西方饮食差异很大,我觉得大多数留学生根本不可能适应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私人建议:我不大赞成一些父母在孩子高中一毕业就把他们送去国外,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太幼稚了,一下子脱离父母,自己对许多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把握和处理,且外面的诱惑又太多,很容易就放纵了自己(而且放纵的程度往往不是家长能够想象的)。

出国原则模糊化

发言者:Stein,女,留学加拿大3年

出国之后可以得到一种不同的生活经历,视野也变得更开阔了,但切记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我有个同学,在国内学的是中文,出国去学的还是中文,我觉得这样提高不大,没有多大意思,拿到学位证书以后怎么办呢?我都替他发愁。

私人建议:如果你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或者申请到全额奖学金,你也许可以安安心心地出国读书做研究。但如果你是为了回国工作,那么可以考虑先工作两三年,再出去看看,因为国内公司很看重工作经验。即使你是海归,但是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也不一定合他们。当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出国“充电”,这样镀金也会镀得更漂亮。

国外学校并非都好

发言者:Reed,留学美国2年

英国也曾经是我留学的首选,喜欢那种古老而沉淀的文化底蕴,可是其昂贵的费用实在是负担不起,那里的教育质量可以说和学费等价。美国也是我喜爱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不喜欢美国的氛围和其霸道的姿态,但对于学习和工作,那里绝对是块金土地!有一点是很欣慰的,在国内听老师和同学磕磕巴巴地讲英语,和在国外每天听人家开口闭口讲母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可以让自己每天都“浸泡”在这个自然的语言环境里。这样,我的语言能力每天都在跳跃着进步,能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我的无价之宝。

私人建议:海外也不是到处都有好学校。不过如果不慎上的学校不好,虽有坏处也有好处。好处就是导师不会有一个几百万的课题而撒一群学生去放羊;最大的坏处是导师对专业前途、研究方向的拿捏可能不准,对你的选题可能不好。

只要别“放牛吃草”就行

发言者:Weill,男,留学马来西亚2年

我也是高中留学的,当初之所以选择马来西亚,主要还是因为其入学门槛低,签证成功率高。中国学生只需要高中毕业就可申请。同时,攻读本科费用为每年4万-5万元,而攻读硕士费用为每年6万-7万元,相对在英、澳获得同样的学位对资金的需求低了不少。所以,对于自己和家庭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留学两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高中生留学有利也有弊,但还是要看自己能否适应和自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父母是否能对孩子在海外的生活足够“关注”。当初,我父母就对我的心灵“扶持”和“施压”。刚开始,爸爸送我出国留学,一路上照顾我、关心我,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更下定决心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当然,我妈妈每个星期也都给我打电话,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担心我可能会因为独处他乡没有学习压力,而把学业荒废,至今我对父母的“施压”感激不已。

私人建议:如果在海外有监护人(或者海外学校非常正规),或者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国外读大学不失为一种好选择。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高中生去英国读大学,那么既可以选择读本科,也可以选择读预科。预科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这样的顶极学校,通常只接受成绩拔尖的学生。反过来看,学生年龄通常比较小,一般在16岁左右,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高中生到海外读书,要分情况区别对待。

还有一点要把握的是,家长对高中生留学后的“追踪关注”。国内很多高中生一考上大学,家长就一味“放牛吃草”,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导致数门功课“挂彩”,甚至被退学。而身在国外的高中生,如果家长因为“鞭长莫及”而疏于管教,那么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不良情况会比国内高中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留学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确实是应该共同经营的事业。

故事1:16岁男孩美国留学逛赌场5天输光18万

2012年9月,16岁男孩王一凡进入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梅特德伊一所走读私立高中就读。王一凡的父母在重庆从事汽车生意,家境比较富裕,留美后,除了学费外他还有每月800美元的生活费。

选择走读制高中的王一凡,原以为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寄宿家庭交流,交到更多的白人朋友。然而,由于他在出国前并没考察过自己的寄宿家庭,到美国才发现,家里只有一位美国籍菲律宾未婚女性。“她每天下午4点去工厂,凌晨2点下班,白天补眠,从第一天开始,一天三餐都是我自己从冰箱里找饭来热着吃。”王一凡说。他不但没能通过家庭提高英语,反而由于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和班里大多数白人同学的关系仅止于“点头之交”。“基本一个学期都没有找人说过心里话,跟爸妈和国内的同学说,他们又没有切身体会,我都快憋死了。”

2013年3月,王一凡的班級转来了另一位华人学生张凯。张凯12岁就跟随父母移民,既会中文又对当地了如指掌,王一凡将他视为自己在海外挚友。认识张凯一个月后他发现,这位挚友出手大方,好像总有用不完的钱。经过询问,才知道张凯每周都会进一次当地赌场。

“未成年人怎么进去?”

“你穿成熟点,我再给你找人做一张假学生证。”

几天后,王一凡就揣着一张加利福利亚大学的假学生证和张凯一起进出赌场。“可能是每次我去都西装革履的,进门时不去看安保的眼睛,开始几个月没有被拦下来查过证。”

在张凯的影响下,王一凡开始出入赌场。输钱后,总觉得换个地方就能赢回来,甚至到酒吧的赌场去赌钱。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他输掉了18万人民币。事后他以参加语言培训和买车为借口,向家里要来3万美元补缺。王一凡输了想赢,赢了想赢更多,再加上他发现赌钱时特别容易交到“朋友”,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逃课去酒吧。“刚开始还会找生病了之类的借口,后来就想着反正寄宿妈妈也没时间管我,老师告状也找不到人,就有恃无恐。”

由于王一凡频繁地出入赌场,衣着打扮也渐渐松懈,安保开始怀疑他是未成年人。2013年9月初,王一凡被安保拦下查证。几天后,伪造假证和未成年人出入赌场的行为,被赌场告发到学校,面临被退学的危险。

故事2:理想是希望与现实的交织

刘峥,现就读于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

“曾经以为留学的路途举步维艰,遥不可及,可是现在回头看看,虽然有过些许挫折、困惑,但我终究还是做到了。”

自从进入大学开始,与其他同学还没有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相比,刘峥已经将自己大学毕业后的目标定位在出国继续深造。不错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环境,带给他的是比别人更为成熟的思想。刘峥从小就对汽车的设计制造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制造业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落后的不只是一个层次,我无法忍受每天学习的东西是别人已经淘汰了很多年的东西。所以我想要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理念,更开阔的视野。”

语言是摆在刘峥面前的第一道难关,虽然通过雅思考试,但和外国人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我本来以为我的听力还不错,可在初到澳洲的前三个月,还是很大程度地听不懂当地人在讲什么。”除了语言,离开熟悉的亲人到一个文化生活完全不同的国度里学习生活,孤独感和焦虑感会时常伴随着他。然而,就如一把双刃剑,这些带给他的负面情绪的东西同样也让他成长。自己做饭,洗衣服,独自处理在国外的一些事物,没有父母在身边,任何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去解决。刘峥告诫有意出国读书的孩子:“出国留学,在思想上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要觉得留学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要一味地觉得在国外的生活是美好的。”

故事3:怒放的青春要拼搏

张硕,90后,高一单身赴美,开始了留学生涯。现为哥伦比亚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科学。

她经历了初到美国时绝对孤独的两年时光,因为她害怕别人笑话她那可怜的英语;如今,她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去非洲做义工,到CNN国际部去实习,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当初,我无法和别人沟通,我不能表达我的想法,我更害怕别人知道我的英语很差,所以我就天天呆在Calhoun的图书馆里,就这样过了两年。”那时候她很想念朋友,可是每次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她都会笑着说:“我很好。”后来,张硕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和其他同学尝试着接触和交往。高三年级时,她已经可以在全校师生面前读自己写的演讲稿。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做义工的体制,看到很多同学到其他国家去做义工,所以我就申请,自费去坦桑尼亚。”张硕回忆说。在那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张硕用尽全力去照顾那些比她年纪小及同龄的女孩,“她们的生活条件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女孩子生理期的时候,她们用的是那种很脏的布,没有水可以洗澡,那是让我无法忘记的岁月。”她说。从坦桑尼亚回来之后,张硕在校园里组织了一个捐款活动,“只要100美元,就够我所去的那所学校里的所有女孩子一个月的卫生用品的开销。”这个捐款一直持续到张硕高中毕业。直到现在,她依然和那所学校的女孩保持着联系。

张硕如今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风云人物”了,“既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也是学校多次大型联谊会的策划和主持人,我想可能是我高中的时候过得太寂静了,到了大学之后,就这么闹腾!”她打趣地说。

张硕在大学是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科学的,大二暑假的时候,张硕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在CNN国际部实习的机会。“一个星期要实习三天,自己的功课还要正常,那段时间真的是忙死我了,每天都要凌晨两三点睡觉。”在CNN实习的那段日子里,张硕接触到了多位“名记”,他们渊博的知识,犀利的言论,对职业的执着,都深深影响了她。“在那里,我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那段时间里,我找到了新的目标毕业后去做一名战地记者,那能实现我的价值。”她说。张硕的右手食指上戴着一枚戒指,上面刻着:珍惜时间。

张硕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在美国,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单单是成绩,他们更多的是全面地看一个人,“他们看的是你一个时间段的成绩,如果你的文化课成绩不好,你可以舞蹈很好,体育很好。比如说,这段时间我耽误了我的学习,他们会给你时间给你机会,而国内更多看重的是那张试卷,这一张卷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要拼命的,这个不分地域。”“我和在国内的同学相比,我的高中有更多自我思考的时间,我一直都在想,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一直朝着自己阶段性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每天都埋頭于功课,无力去思考。”她说。

编后语:出国留学,让中学生从过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有了四通八达“立交桥”的多样性选择,但出国留学并不是家长和学生眼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家长和孩子要理性对待,既不能盲目跟风,也无需因噎废食。在出国留学后更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唯有付出更加辛勤的汗水,怒放的青春才会无怨无悔。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唯有深度刷新刻板化的应试模式,提升教育人本化、成才特色化、课程自主化的国际品质,才能重塑文化博弈时代“教育中国”的清新形象:不仅化解“生源流失”的种种窘迫和危机,而且在未来全球教育市场的再分配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高贵和应有经济回报。

猜你喜欢

孩子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孩子的画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