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吉林省中部玉米晚熟区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4-08-07张艳铭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玉米

摘要:吉林省地处东北亚中心,位于亚洲黄金玉米带的腹地,是国家重要的春玉米产区。多年来,玉米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吉林省中部晚熟区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步,非常适宜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但玉米单产在年度间波动很大,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因素很多,本文对该区域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玉米;种植方式;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28-1

1 吉林省中部玉米晚熟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降水分布不均

吉林省中部的四平、长春地区雨热同步,地势平坦,土壤以壤土、砂壤土为主,土壤较肥沃,很适宜玉米生长,所以区域内多以玉米为主,连绵成片。区域内年降水量达450~5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多年以来都是春旱严重,所以每年春播时期,抓苗保苗就成为玉米稳产高产的关键。整个春季干旱多风,土壤极易失水,这样的气候条件对播种保苗极为不利,当地种植户多采用催芽坐水种植,但遇到整地、播种达不到要求,也极易造成缺苗断条,对玉米的保苗及后期生长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1.2 种植方式与密度不合理

玉米的种植,经验表明以南北垄为佳,因为南北垄在玉米通风及采光等方面都有极其优越的条件,但在实际种植中,区域内的玉米种植,由于历史原因,多数玉米栽培都是采用与田间公路垂直的垄向,这种垄向不利于玉米通风和采光,影响后期玉米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另外,据田间调查反馈来看,大多数农户不能够做到合理密植,不能根据品种特性保持株距,还是以传统品种的方式进行留苗定苗,这不仅不能发挥品种的密植特性,达不到高产的目的,而且也浪费了人力、地力,无形的增加了成本。

1.3 连作时间长,病虫害严重

由于玉米的市场导向作用,区域内的地块,基本上连年种植玉米,连作时间太长,倒不开茬口,致使一些玉米常见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比如玉米螟危害严重,黑穗病、大小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频次越来越高,而且防治上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常年连作,对土壤中的养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元素被过分吸收,造成了土壤养分的不平衡,这对于玉米的稳产高产是十分不利的。

1.4 肥料施用不合理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耕作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现在农村基本没有畜力耕作了,加上农村大规模养殖少之又少,而农民又不愿意在农家肥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所以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现在多数耕地基本多年都不放农家肥,种地只凭化肥大量投入,农家肥的减少,使得土壤的地力逐年下降,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含量等越来越少,而一次性施肥造成玉米后期脱氮的情况极其普遍,另外,中微量元素的投入也被忽视,只重视大量元素的补给,这就造成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越来越不如从前。

2 提高玉米产量的技术措施

2.1 改变耕作制度,实行保护性耕作

当前,制约我们这个地区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低温冷害,而是春旱造成的违误农时和因墒情不好造成的缺苗断条,为此改变耕作制度,解决春旱问题是当务之急。所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宽窄行免耕播种技术,力争一次播种拿全苗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2.2 推广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

高光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改变垄向和垄距的耕作方法,垄向改为磁南偏西18°~20°,使垄向与北方夏季的阳光照射方向一致。将原来60~65厘米的小垄改为大垄行距170厘米,小垄行距30厘米,2米为一个组合垄。第一年按耕作行宽30厘米,休闲行宽170厘米进行播种。在耕作行上种植2行玉米,株距为13~15厘米,每公顷保苗6.0~6.5万株。第二年在第一年耕作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左右进行播种,仍按耕作行宽30厘米,休闲行宽170厘米进行播种。通过高光效栽培技术,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边行优势明显,减少风蚀,防止水土流失。

2.3 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播后苗前用阿乙合剂进行封闭除草,适时间苗、定苗,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百株玉米卵量达1~2块时放蜂,第一次放蜂7000~8000头,隔7天放第二次,亩放蜂量12000~13000头。

2.4 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实行测土配方施化,增施有机肥,一次性施肥的地块,要视土壤墒情控制施肥量。低洼地块,要增施磷酸二铵作种肥,防止前期供肥不足,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同时要重视中微量肥料的施用。

作者简介:张艳铭,本科学历,公主岭市双龙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玉米
无花果田间管理
收玉米啦!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田间管理到位 棉花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