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TT法检测金黄色萄萄球菌活菌数的研究

2014-08-06唐曦阳

关键词:计数法活菌菌液

袁 琳,宁 丹,唐曦阳,李 晶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武汉 430074)

常见的细菌计数方法有比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血球板计数法等.比浊法和血球计数法均能较快的反应细菌数,但不能判断细菌的活性,易受培养基成分和代谢产物性质等的影响[1-3].平板菌落计数法操作复杂、重复性差、耗时长,不适于大批量实验.

MTT 法简单、快速、灵敏、稳定[4],能准确的反应活细胞相对数目,目前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检测、抗肿瘤药物筛选、细胞毒性试验和肿瘤放射敏感性测定等[3, 5-7].MTT 比色法其检测原理为利用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将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以甲臜生成量与活细胞数量的关系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 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2,8,9].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线粒体中,而在原核细胞中主要存在膜间,故MTT 法也可用来检测活细菌数量[10].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是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材料,也是重要的食品污染指示菌.本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象,探讨MTT 法应用于活细菌细胞数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和检测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 25923),由本室保存.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粉、红霉素、MTT 等(Ameresco,美国).MH肉汤(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氯化钠、二甲亚砜、无水乙醇为国产分析纯.

酶标仪(Multiskan ascent,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台式恒温振荡器(THZ-B,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洁净工作台(SW-CJ-2FD,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DH3600B,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 菌种的活化

将保存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接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于37℃,180 r/min过夜培养进行初级活化.将活化好的初级菌种按2.5%的接种量进行二级活化,于37℃,180 r/min继续培养 6~8 h,使其达到对数生长期,用于后续实验.

1.3 吸光度范围的确定

将菌悬液用培养基倍比稀释,于595 nm下直接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或加入MTT 溶液于37℃作用3 h后以DMSO溶解,于570 nm 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设6个复孔,重复3次,下同.

1.4 DMSO 用量的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中,MTT溶液作用3h 后,分别加入1~3倍菌液体积的DMSO,于570 nm下检测不同用量DMSO 对吸光度值的影响.分别以培养基、菌悬液、菌悬液+ MTT、菌悬液+不同剂量的DMSO 为对照,于570 nm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

1.5 MTT 作用浓度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加入96 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05~1.0 mg/mL的MTT 溶液于 37 ℃下恒温培养3 h后加入DMSO 200 μL,于570 nm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

1.6 MTT 作用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加入96 孔培养板中,加入MTT 溶液于37 ℃恒温培养0.5~4 h后加入DMSO 200 μL,于570 nm 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

1.7 MTT吸光度法与平板计数法的相关性

把培养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进行倍比稀释为11个浓度梯度.以0.1 mL/孔均匀涂布接种于96 孔板中,以上述MTT法最适反应条件测各孔吸光度值.同时以0.1 mL/皿均匀涂布于MH固体培养基平板,37 ℃培养24 h,计数各皿菌落数,建立菌液吸光度值与活菌数目的关系曲线.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吸光度范围的确定

将培养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接种于96 孔板,进行倍比稀释后,测定OD595,结果见图1a.将与其平行的另一块板加入MTT作用3 h后测定OD值(λ=570 nm,下同),结果见图1b. 由图1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吸光度值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浊度初步估计细菌的数量是可行的,但由于浊度值之间的差异很少,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干扰其结果准确性(图1a).用MTT 法检测细菌数量或活力时,当OD570在0.3~1.7时,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趋势(图1b),在此范围内OD570值与细菌数量呈正比. 为确保各次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实验中所用菌液均调整浊度至OD595值在0.27±0.03范围内.

图1 不同稀释倍数对吸光度值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lution ratio on the absorbance value

2.2 DMSO用量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菌悬液接种于96 孔板中并加入MTT 作用3 h后,加入不同量的DMSO 溶解,测得的吸光度值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结果见图2.如图2所示,随DMSO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呈上升趋势,当DMSO用量达菌液体积的2~2.5倍时基本达到峰值.考虑到96孔板每孔的容积,故本实验条件下确定DMSO 的最佳剂量为200 μL,即菌液体积的2倍.在此范围内,培养基、菌悬液、菌悬液+MTT、菌悬液+不同剂量的DMSO 所测吸光度值均约为0.2,对MTT法实验基本无影响.故后续实验均以菌悬液+ DMSO为对照.

V/μL图2 不同体积的DMSO 对吸光度值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volumn of DMSO to the absorbance value

2.3 MTT 作用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菌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MTT 溶液作用0.5~4 h后加入2倍体积的DMSO,于570 nm下测其吸光度.测得的吸光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3所示.当作用时间达2 h时吸光度值可达到峰值,故MTT最适作用时间为2 h.

t/h图3 MTT 作用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MTT reaction time to the absorbance value

2.4 MTT 浓度对吸光度值的影响

将菌悬液接种于96 孔培养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TT 溶液,作用2 h 后加入2倍体积的DMSO,其吸光度值呈现典型的“钟型”变化趋势,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当MTT作用浓度为0.15~0.25 mg/mL时吸光度值达到峰值.为保证MTT的量足够与菌液中琥珀酸脱氢酶反应,且在MTT 量充足的情况

下尽量降低MTT 毒性,在本实验条件中MTT的最适终浓度为0.25 mg/mL.

ρ/(mg·mL-1)图4 MTT浓度量对吸光度值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the MTT concentration to the absorbance value

2.5 MTT吸光度法与平板菌落计数法的相关性

将MTT法所测的吸光度值与相对应的活菌数目之间建立线性关系曲线,结果如图5所示,活菌数目(菌落数)在一定范围内与菌悬液的MTT吸光度值成线性相关,R2=0.9966,y=1008.9x-22.327.

D(λ) 图5 吸光度值与平板菌落数目的关系Fig.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rbance value and the tablet colony numbers

3 讨论

MTT能被活细胞线粒体中脱氢酶还原成蓝细胞活性状态色Formazan 颗粒,颗粒形成量与活细胞数量成正比.细菌个体很小,通常在培养基中呈混悬状生长,低速离心很难将其从培养基中完全分离.而Formazan颗粒需要有机溶剂溶解,这可能是MTT法在细菌中很少使用的原因之一.

本文首先探讨了在不去除上清的情况下,DMSO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中Formazan颗粒的溶解情况,当DMSO用量低于2倍菌液体积时,Formazan颗粒不能完全溶解,吸光度值随DMSO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当DMSO用量高于2.5倍菌液体积时,吸光度值则不再升高,说明Formazan颗粒

已完全溶解.因此,2~2.5倍菌液体积的DMSO为最适的溶解Formazan颗粒的实验条件.当MTT作用时间达到并超过2 h后,其吸光度值即可达到峰值,这与细胞需要作用3~4 h不同,可能与两者脱氢酶存在的部位不同及代谢活性有关.

MTT对活的细菌具有毒性,当MTT的终浓度小于0.15 mg/mL时,随着MTT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不断增大;在0.15~0.25 mg/mL时,吸光度值维持在较高水平;但MTT浓度继续增大则吸光度值呈持续下降,说明高浓度的MTT导致细菌活力下降甚至死亡.这可能是因为大量形成的Formazan颗粒结晶对细菌形成机械损伤甚至破裂死亡.以有足量甚至过量的MTT与菌液中琥珀酸脱氢酶反应,本实验确定最适MTT浓度为0.25 mg/mL.

当细菌数在105~107个/mL时,MTT法所测的吸光度值与平板法所测的细菌活菌数量呈线性相关,R2>0.99,说明MTT法在一定范围内可准确反映活菌数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 栩, 邬于川, 夏世平, 等. MTT法进行活菌计数的方法学探讨[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4): 291-292.

[2] 汪志荣, 高 琼, 马传鑫, 等. MTT法测定大肠杆菌活菌数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12): 2642-2650.

[3] 吴窈画, 谈书华, 范超超, 等. MTT法检测细菌细胞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微生物学杂志, 2011, 31(3): 67-72.

[4] Sladowski D, Steer S J, Clothier R H, et al. An improved MTT assay[J]. J Immunol Methods, 1993, 157(1/2): 203-207.

[5] 向 丽, 朱 江, 曾 静. 细菌药敏试验MTT法与常量稀释法比较性研究[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 29(1): 45-46.

[6] 杨翠云, 刘永定. MTT方法评价微生物细胞活性的探讨[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4): 577-580.

[7] Nuryastuti T, van der Mei H C, Busscher H J, et al. Eeffect of Cinnamon oil on icaA express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by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9, 75(21): 6850-6855.

[8] 陈胜杰, 陈 欢, 胡凌俊, 等. MTT法在木醋杆菌活力检测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6): 8828-8829.

[9] Mosmann T. Rapi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cellular growth and survival: application to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assays[J]. J Immunol Methods, 1983, 65(1/2): 55-63.

[10] 高 伟, 唐益雄. 一种快速检测细菌、真菌生长及繁殖的方法[J]. 解剖学报, 2002, 33(6): 656-658.

猜你喜欢

计数法活菌菌液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神奇的计数法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多位BCD—B码转换几种方法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