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现状调查测绘及三维建模―――以原汉口英租界为例

2014-08-05彭金辉刘素玉张巧利

测绘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汉口租界风貌

彭金辉,刘素玉,田 伟,张巧利

(1.武汉市房产测绘中心,湖北武汉 430015;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现状调查测绘及三维建模―――以原汉口英租界为例

彭金辉1,刘素玉2,田 伟1,张巧利1

(1.武汉市房产测绘中心,湖北武汉 430015;2.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

一、引 言

武汉市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建筑主要是由1861年汉口开埠后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组成,是历史遗存丰富,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的含蓄典雅于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和教育、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体现了中外不同地域文化、建筑艺术,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演变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城市的发展要对历史文脉和地方文脉重视和恰当地运用[1]。历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房屋建筑保护利用工作[2],2012年年底《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为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按照关于“将汉口原租界建设成为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目标和“加大汉口老租界、武昌古城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改造力度”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笔者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条例”中关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确定”标准开展武汉市原汉口英、法、俄、德、日五国租界房屋现状进行全面地调查。调查内容采用常规方法着重于房屋坐落、产权来源、产别、结构、层数、建成年份等基本信息,进而确定租界区内房屋总量、面积及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房屋建筑数量和分布,并实施基于房产项目测绘的房产平面图测量及面积计算和分类统计、房屋三维建模等项目,为后续全面展开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房屋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二、原汉口英租界的历史概况

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水运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有“九省通衢”之称。1861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按《汉口租界条约》在今天的天津路所在位置建房舍作为英国驻汉领事馆,开启了汉口殖民租界的历史。随后自1895年由俄、法、德、日等国家沿汉口长江边一字排开强设租界区,南起江汉路,北到黄浦路,西至中山大道,长达七八千米,面积达数百公顷。

殖民主义者们带来的商贸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汉口城市建设[3],便有了众多的西洋建筑和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4],这些建筑有着西方人的设计,更有着中国建筑商的智慧,还有着西方建筑在中国氛围中的转化特点,使汉口成为一个蓬勃发展充满魅力的地方,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到20世纪初,汉口的进出口贸易使其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被称为“东方的芝加哥”。当初洋人对租界的市政建设作了较好的规划,街道分与长江平行走向和与长江垂直走向,平行的走向称为“街”,垂直的走向称为“路”,其间建筑不是西洋风格建筑,就是规则整齐的公寓式房屋,与大多是木结构、零乱、低矮(一二层)房屋的汉正街等地方形成鲜明对照。

原汉口英租界在1861年创建后,英政府又强行根据《汉口新增租界条款》将租界占地面积扩充,它是原五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建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租界区,至1927年3月收回,前后历时66年。

根据1∶2000房产管理图量算[5],原汉口英租界西至现今中山大道,东至沿江大道,南自江汉路,北至合作路,总占地面积约53.25 hm2。

三、房屋现状调查及测绘

房产调查是房屋及其用地有关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是房产测绘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次房屋现状调查充分利用房产管理图、地籍图、地形图、宗地图等图件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比测检核和数据整合,以1∶2000房产管理图上的精确地理坐标来定义房屋座落,对历史房屋进行专项现状分类调查和测绘,进而在1∶2000房产管理图基础数据库平台上,将实地调查获取的属性信息与图形相关联,并在生成符合建模的二维矢量图形数据后,使用3ds Max和Photoshop软件,对房屋平面图和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三维模型,从而建立以房屋为核心,集二维地图和三维模型、数据查询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最终形成原汉口英租界风貌街区房屋现状调查及测绘成果资料。

经调查统计,原英租界内重要历史建筑以欧洲古典风格建筑居多,也有一些中西建筑风格的杰作,它们绝大部分建造于20世纪的最初30年里,反映了那个时期汉口城市发展状况,其中属国家、省、市级文物22处[6],市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23处,拟保护历史建筑44处;另有反映汉口历史时期民居里份10处。

1.房屋现状分类调查

为提高效率,有序推进项目,笔者以“街”和“路”为架构将原租界范围划分成9个地块。根据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等部门确定的相关原则,按“重要历史建筑”和“其他类房屋建筑”二个类别房屋进行调查。重要历史建筑分为文物、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拟保护建筑3个类别,各类建筑物数量以“处/栋”为单位按表1进行统计。

表1 重要历史建筑统计表

其他类房屋建筑是指建成不满50年,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教育意义的房屋建筑;“里份”建筑及各房产集团管辖的房屋建筑。另外,在旧时汉口将极具城市市井气息居住的巷、坊称为“里份”。武汉城市居住里份大部分坐落在原英租界内,是城市里份建筑的优秀代表,在中国近代城市建筑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属民国早期的高级里份,坊内交通分为里巷、次巷和支巷,规模大、结构整齐,房屋前后设有天井,内部采用木质装饰,单元结构为石库门式住宅,也属本次房屋资源调查的项目。

2.房屋现状平面图测量

以1∶2000房产管理图为基础,并与武汉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1∶500地籍图叠加形成工作底图,采用WHCORS系统结合全站仪野外数字采集方式进行旨在满足本项工程要求的房产要素测量和整个租界区房屋现状1∶500平面图的测绘,并用AutoCAD 2002编成1∶2000房屋现状专题图,技术规格见表2。

表2 平面图图幅规格表

3.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分类统计

根据所测1∶500房屋现状平面图,在充分利用其他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笔者研发的“房屋面积调查数据处理系统”自动计算与分类统计各类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基本属性,并生成本项工程相应的统计表格。

四、三维建模及图数一体化空间数据建库

以1∶2000房产管理图、前述房产图及有关分层图中房屋边线数据为基础资料,在3ds Max、Auto-CAD、Photoshop等平台上,以精细建筑模型规格,采用基于矢量数据的建模方法[7],根据不同房屋建筑形态,分别采用平面图拉伸或使用分层分户图等方法构建模型框架。

将外业调查所获得的建筑物原名称、现名称、建筑结构及面积、栋数、地址、建造年代、产权人、使用人等属性与图形关联,在房产管理图数据库上,利用GIS技术建设图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形成二、三维一体化查询分析及视频展示功能。

五、结束语

城市发展引发的人们生活内容及城市功能形态的转变正是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建筑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昔日繁华的城市中心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另一方面蕴含在历史街区建筑甚至砖瓦中的文化内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武汉市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作为贯彻“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出要通过对其实施保护,留住城市之根,延续城市之脉,提高城市品位,张扬城市个性魅力。因此,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房屋建筑进行调查测绘及分析研究,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正是为激起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促进其成为城市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房屋建筑保护与利用规划需有详细的现状调查资料及图数资料的分析。只有对历史沿革、街区空间环境、人文景观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分析,才能找到历史街区所蕴涵的文脉。所有这些构成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文化要素,共同构筑起历史街区稳定存在、发展的支撑点,为了发现并理解这些要素,笔者所实施的调查测绘及三维建模正是其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房产测绘在经济社会服务方面的具体表现。

[1]曹坤梓.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建设,2013(11):78-79.

[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规划武汉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彭建新.武汉的老街巷[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4]朱明石.汉口老房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郑举汉,张鹏,徐磊,等.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J].测绘通报,2012(8):89-91.

[6]《武汉房产年鉴》编委会.武汉房产年鉴2005[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7]陈镇,刘素玉,郑举汉.武汉市城市景观大道房屋三维建模及整治测绘[J].地理空间信息,2013(2):130-132.

[8]郑举汉,彭金辉,田伟,等.物业管理区域图测绘及实景三维建模―――以武汉市为例[J].测绘通报,2013(12):85-87.

[9]陈镇,郑举汉,徐磊.房产基础测绘和GIS在武汉市存量房计税价格评估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2 (8):81-91.

[10]郑举汉,陈镇,李琳慧.基于“智慧房产”的房产测绘技术发展及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3(5):118-119.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3D Modeling of Housing of Urban Historical Conservation Area——A Case Study of Hankow Former British Concession

PENG Jinhui,LIU Suyu,TIAN Wei,ZHANG Qiaoli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唤起人们对历史街区房屋所蕴含的美好历史的向往。通过基于1∶2000房产管理图基础数据库平台,以精确的地理坐标定义房屋坐落来实施房屋现状调查测绘及实景三维建模,形成以房屋为对象、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以准确翔实的图数资料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房屋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也是房产测绘在经济社会服务方面的具体表现。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调查测绘;三维建模

P218

B

0494-0911(2014)10-0098-03

2014-07-14

彭金辉(1965―),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房产测绘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

彭金辉,刘素玉,田伟,等.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房屋现状调查测绘及三维建模―――以原汉口英租界为例[J].测绘通报,2014 (10):98-100.

10.13474/j.cnki.11-2246.2014.0340

猜你喜欢

汉口租界风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包裹的一切
《汉口北》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及交通组织方案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库车城市风貌
中国近现代报刊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上海租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