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卫星增强下的北斗系统服务精度仿真分析

2014-08-05朱陵凤

测绘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北斗条件精度

郭 睿,唐 波,刘 利,朱陵凤

(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 100094)

伪卫星增强下的北斗系统服务精度仿真分析

郭 睿,唐 波,刘 利,朱陵凤

(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北京 100094)

一、引 言

北斗导航系统采用GEO/IGSO/MEO混合星座设计,在轨卫星数量为14颗,由于卫星冗余数量有限,与GPS和Galileo系统相比,北斗卫星星座的空间构型相对偏弱。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接收机时功率很低,容易被接收机附近的建筑物、树木或地形等所遮挡,特别是对于城市内的“高楼峡谷”、隧道、室内或较深的开挖矿区等地区,卫星星座的可见性较差。因此需要在一些对定位服务要求较高的区域建设地基导航增强系统,为北斗用户提供可靠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1-4]。

地基导航增强系统是实现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布设地面或高空伪卫星,增加用户的可见卫星数目,改善观测卫星星座的几何构形,可以适用于山区、矿井和隧道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导航定位,实现对导航信号的增强,有效增强和提高覆盖区域用户定位精度、完好性和有效性,提升用户导航性能[5-6]。

本文针对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北斗系统定位问题,推导了伪卫星与北斗卫星联合定位的数据模型,利用仿真数据系统地分析与论证了伪卫星增强下的DOP、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为地基导航增强系统的建设及关键技术的攻关提供了技术参考。

二、技术原理

1.伪卫星技术简介

伪卫星就是将导航卫星从两万多米高空“搬至”低空或地面上,进行导航和定位,主要分为地面伪卫星和机载伪卫星两种,在原理上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相同,主要观测量是伪距和载波相位。由于伪卫星处于地面或低空,观测模型中没有信号传播中的电离层延迟改正量,但多路径效应比正常导航条件要更复杂,地面伪卫星不存在卫星星历误差项[6-8]。

国外在伪卫星方面已经有3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并成功应用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火星探测等领域。伪卫星的关键技术包括远近距离效应和多路径效应,它们直接影响着伪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导航定位的精度,制约着伪卫星技术的发展。

2.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导航算法

伪卫星增强下的导航观测模型与正常卫星导航相同,其形式如下[9-10]

式中,X表示待估参数,包括3个用户位置参数和1个接收机钟差;ε表示伪距测量误差;A为由各卫星(正常卫星与伪卫星)到用户接收机的方向余弦向量构成的线性化矩阵,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正常卫星AS和伪卫星APS

其中假设伪卫星个数为N,则APS可以表示为

式中,(lj,mj,nj)为测站到第j颗伪卫星的方向余弦值。

由于伪卫星固定安置在地面,不存在卫星星历误差和电离层延迟误差,等效测距误差要小于正常导航卫星。假设所有正常导航卫星的权为1,则地面伪卫星的权可以取为为正常导航卫星的等效测距误差,为第j颗地面伪卫星的等效测距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法方程系数阵如下

三、仿真条件

为了分析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北斗导航定位及授时精度,利用仿真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仿真条件如下:

1)时间:2007年2月1日―8日。

2)真实卫星:5GEO/5IGSO/MEO,UERE为1.2 m。

3)低空伪卫星:8颗,位于成都地区,UERE为0.85 m,相邻伪卫星间距约15 km。

4)观测模式:伪距观测。

5)截止高度角:15°、35°。

6)用户类型:地面用户、空中用户(高度为3 km)。

7)伪卫星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3 ns。

图1给出了北斗星座的仿真示意图;图2给出了地面伪卫星的布站示意图。仿真中对地面用户和空中用户进行区别对待,其中深色线表示空中用户的飞行轨迹。

图1 导航星座仿真示意图

图2 伪卫星布设及用户示意图

四、试验分析

1.PDOP值分析及伪卫星布站分析

基于8颗伪卫星条件,对地面用户和空中用户的PDOP值进行仿真试验,下面给出伪卫星与北斗卫星联合服务模式下的PDOP值(见表1),其中北斗卫星的截止高度角为35°。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伪卫星与北斗卫星联合服务模式,地面用户和空中用户可以分别获得1.0左右和1.5左右的PDOP值。伪卫星高度越低对伪卫星增强模式下的PDOP值影响越是不明显。

表1 伪卫星与北斗卫星联合服务模式下PDOP值

由于PDOP值与低空卫星的布设数量密切相关,下面对联合服务模式下的对地面伪卫星个数需求进行论证,地面伪卫星高度设定为100 m,北斗卫星的高度截止角为35°。

通过分析发现,在伪卫星增强条件下,至少需要4颗地面伪卫星,高度约为100 m,尽量布设在服务区域的周边地区,可以实现1.3左右的PDOP值。

为了进一步说明伪卫星增强下的DOP值改善情况,给出了不同高度角条件下北斗系统的DOP值情况,见表2、表3。

比较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北斗独立服务模式,在正常15°截止高度角条件下,地面用户的PDOP值约为2.3,其中HDOP、VDOP和TDOP精度相当。当截止高度角达到35°时,PDOP达到5.7左右,其中主要误差体现在高程方向和测站钟差上。当有4颗左右伪卫星增强后,地面用户的PDOP由5.73提升到1.32,其中VDOP和TDOP改善最为明显,因此用户的高程和钟差精度将得到明显改善。

表2 不同低空伪卫星个数条件下DOP值(伪卫星增强模式)

表3 北斗卫星独立服务模式下DOP值(北斗独立服务模式)

2.定位及授时精度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在地面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用户的DOP值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下面基于上述仿真数据,对用户的定位和授时精度进行分析。

1)以成都地区的地面静态用户为例,给出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定位及授时精度统计结果,见表4、图3。

表4 地面静态用户的定位及授时精度统计

2)以成都地区的空中用户为例,给出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定位及授时精度统计结果,结果见表5、图4。

表5 空中动态用户的定位及授时精度统计

从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对于地面用户而言,伪卫星增强后,位置精度由6.587 m提高到1.271 m,授时精度由18.179 ns左右提高到1.648 ns左右,其中水平精度提高约3倍,高程精度提高约为5倍,授时精度提高约为10倍。

对于空中用户而言,伪卫星增强后,位置精度由2.770 m提高到1.504 m,授时精度由6.015 ns左右提高到2.372 ns左右,其中水平精度、高程精度、授时精度均提高约1倍。

综合地面和空中用户的定位和授时精度,改善最为明显的是高程精度和授时精度。

五、结 论

针对城区、高楼等可视环境较差的用户,本文提出了伪卫星增强的北斗系统定位模式,推导了用户的定位及授时算法,利用仿真数据完成了试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

1)伪卫星增强能够有效地改善北斗系统的几何构形,降低DOP值因子,大大改善用户的高程精度和授精度。

2)在4颗伪卫星增强条件下,地面用户的PDOP能够由5.7左右提高到1.3左右,其中VDOP和TDOP改善最为明显,因此对于100 km左右的区域增强,至少需要4颗伪卫星。

3)在4颗伪卫星增强条件下,地面用户可以获得1.3 m左右的定位精度和1.6 ns左右的授时精度,与基于独立北斗服务模式相比,高程精度和授时精度改善最为明显,分别提高了5倍和10倍。

4)在4颗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空中用户由于视野开阔,没有建筑物遮挡,可以获得1.5 m左右的定位精度和2.3 ns左右的授时精度,与基于独立北斗服务模式相比,各个方向的精度能够提高1倍左右。

图3 35°地面静态用户的定位及授时精度(4颗伪卫星+14颗真实卫星)

图4 空中动态用户的定位及授时精度(4颗伪卫星+14颗真实卫星)

[1]杨元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J].测绘学报,2010,39(1):1-6.

[2]宁津生,姚宜斌,张小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J].导航定位学报,2013,1(1):3-8.

[3]施冯,赵其乐,李敏,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密定轨与定位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42(6):854-861.

[4]程鹏飞,李玮,秘金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测距信号的精度分析[J].测绘学报,2012,41(5):690-695.

[5]Civil Aviation Authority.GPS Integrity and Potential Impact on Aviation Safety[EB/OL].[2013-09-08].http:∥www.caa.co.uk,2003.

[6]岳亚洲,雷宏杰,高关根.伪卫星定位的精度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9,22(10):1432-1436.

[7]黄声享,刘贤三,刘文建,等.伪卫星技术及其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31(2):49-51.

[8]王坦,刘作学,刘博,等.伪卫星辅助的北斗双星系统军事应用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1,30(12):25-29.

[9]邓强,黄顺吉.基于伪卫星的提高GPS垂直定位精度的研究[J].电子学报,1997,25(3):70-73.

[10]何秀凤,陈永奇,桑文刚,等.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方法及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9(6):795-799.

Simulation Analysis of BeiDou Service Performance with Pseudolite Augment

GUO Rui,TANG Bo,LIU Li,ZHU Lingfeng

提出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北斗定位与授时方法,推导相应的定位及授时算法,利用仿真数据完成伪卫星增强下的北斗地面和空中用户DOP值分析,分析伪卫星布站需求,论证地面用户和空中用户的定位和授时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伪卫星增强是提高北斗系统服务的有效技术途径,在区域范围内布设4颗左右伪卫星可以获得优于1.32左右的PDOP值,地面用户的位置精度达到1.3 m左右,授时精度达到1.6 ns左右,空中用户的位置精度达到1.5 m左右,授时精度达到2.4 ns左右,其中高程精度和授时精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卫星;定位;授时;几何精度因子

P228.4

B

0494-0911(2014)10-0007-04

2013-1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22);第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郭 睿(1982―),男,江西宜春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数据处理和精密定轨研究。

郭睿,唐波,刘利,等.伪卫星增强下的北斗系统服务精度仿真分析[J].测绘通报,2014(10):7-10.

10.13474/j.cnki.11-2246. 2014.0316

猜你喜欢

北斗条件精度
北斗时钟盘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分析误差提精度
基于DSPIC33F微处理器的采集精度的提高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GPS/GLONASS/BDS组合PPP精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