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4-08-01李军宏

当代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小肠腹痛胶囊

李军宏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李军宏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腹痛病例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96例慢性腹痛者及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2组均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检查过程及结果。结果 腹痛组小肠通过时间为(244.8±62.5)min,排出时间为(84.3±28.2)min,胃通过时间为(42.7±19.6)min;体检组小肠通过时间为(214.3±51.6)min,排出时间为(74.4±18.8)min;胃通过时间为(40.8±13.4)min。2组对比小肠通过时间、排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通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病变率,腹痛组为70.8%明显高于体检组的40.0%。2组患者病变类型包括非特异性肠炎、肠溃疡、肠息肉、肠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对于以慢性腹痛为主要表征的小肠病变的诊断阳性率较高,而且具有无创无痛等优势。

胶囊内镜;慢性腹痛;小肠病变;阳性率

慢性腹痛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常因长期腹部疼痛前来就诊。该病具有突发性、病情反复等特点,给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1]。因此积极研究慢性腹痛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极具临床价值。2008年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引进重庆金山OMOM胶囊内镜,广泛用于腹痛及各种腹部不适症状的诊断检查。2008年至今已开展胶囊内镜检查400余例,检查出各种食管、胃、小肠及部分结肠病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接诊的96例慢性腹痛者。该组病例已经经过多次胃镜、结肠镜、全腹CT及小肠系列造影等检查,未发现病变。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为27~66岁,平均(54.3±8.4)岁。病程2~35个月,平均(11.7±0.2)个月。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9~68岁,平均(56.7±9.5)岁。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金山OMOM胶囊内镜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前1d,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晚上10点之后禁食水,检查前6h口服平衡液清洗肠道。每例患者均多次排便,确保检查前大便呈清水样[2]。按照操作规范,带好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连接记录仪器,吞服智能胶囊。吞服后0.5~1h内动态监测胶囊是否通过幽门到达小肠。检查后2h内禁止饮食,2h后可以饮水,4h后可以吃一些小吃,完成检查后恢复正常饮食。检查完取下图像记录仪,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组共186例受检者未发生任何不适。胶囊探头均在1h内到达小肠,并顺利传送出数据。动态监测中,160例胶囊行至结肠,26例行至回肠末端。

2.2 通过情况 结果见表1所示。腹痛组胶囊小肠通过时间以及排出体外的时间均长于体检组(P<0.05);胃通过时间则无明显差异。

表1 2组胶囊的肠胃通过及排出时间

2.3 病变检出情况 (1)腹痛组:检出68例小肠病变(68/96),包括非特异性肠炎30例、肠溃疡14例、肠息肉10例、血管畸形10例、吸收不良2例、憩室2例。检出小肠外病变4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4/96)。另24例无明显异常(24/96)。(2)体检组(90例):检出36例小肠病变(36/90),包括非特异性肠炎13例、血管畸形13例、息肉10例。检出45例小肠外病变(45/90),包括胆汁反流14例、十二指肠炎9例、反流性食管炎9例、胃炎9例、结肠黑变病4例。另9例无明显异常(9/90)。腹痛组小肠病变率(70.8%)明显高于体检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腹痛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病情反复临床特点。小肠病变所致的慢性腹痛多以肠粘膜炎症为主,此外还包括溃疡及息肉等[3-4]。上述病因可能引起小肠痉挛,从而造成长期慢性的腹部疼痛表现。虽然当前慢性腹痛的诊断手段丰富,包括钡餐造影、CT等,但对该病症的早期诊断却仍存在不少难点[5-6]。这主要是因为小肠结构特殊,容易游离,处于腹腔中心区域,间接成像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医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阳性率低。而传统的小肠镜属于推进式的,诊断区域有限,而且检查时需进行镇静镇痛处理,不适合身体素质差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此外该检查还存在出血、肠穿孔及麻醉意外等风险。

胶囊内镜检查具有无痛、动态可视、灵敏率高及检查范围包括全部小肠的特点,使得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适用于身体耐受度差、不愿进行胃镜肠镜检查者。较高的检出率以及无痛无创等优势使得胶囊内镜很可能会为小肠疾病的诊疗确立新模式[7]。统计发现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约为45.0%~82.0%,病理及手术确诊率则为35.0%~55.0%[8-9],与本研究中腹痛组70.8%的阳性率基本一致。同健康体检者相比,腹痛组胶囊在小肠的通过时间较长,这可能是由于小肠黏膜病变导致通道变窄,且表面不光滑。另外病变也会影响小肠正常蠕动,发生痉挛时,也不利于胶囊通过。因此胃及小肠通过、排出体外时间这些数据也可作为患者消化道动力的指标。

虽然胶囊内镜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因此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宜做胶囊检查的:(1)体内已经安置电子医学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这类设备工作时将产生电磁波,影响胶囊的信号传送。(2)食道狭窄、肠道动力弱、疑似肠瘘、肠梗阻或憩室者,这类情况胶囊不宜通过,造成排出困难;或者在到达盲肠之前内置电池的电量耗光,无法形成完整的图像数据。(3)行动极度不便者。吞服胶囊后需要患者多运动,促进胶囊下行,这对于卧床者来说困难较大。此外在上述因素下即使顺利完成了检查过程,且准确率也会大大降低。

[1] 戈之铮.正确认识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4):206-207.

[2] 张洁,王邦茂,闫雪燕,等.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6):172-176.

[3] 赵公芳,柳利明,黄华,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0):926-927.

[4] 卫炜,戈之铮.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26(5):519-520.

[5] 张洁,王邦茂,闫雪燕,等.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6(24):172-176.

[6] 杨伟昂,王炳周,吴灵飞.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6):4081-4087.

[7] 史芸,钟慧闽.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867-872.

[8] 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5.

[9] 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等.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49-11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2.103

内蒙 024000 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李军宏)

猜你喜欢

小肠腹痛胶囊
Shugan Jieyu capsule (舒肝解郁胶囊) improve sleep and emotional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ce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时光胶囊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一根小肠一头猪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小肠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