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文体学的实用翻译研究

2014-07-30若,周健,杨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体学隐喻语篇

王 若,周 健,杨 森

(天津城建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

当前国内的实用翻译研究侧重于目的语写作和译文效果,主要涉及译文的目的和功能,比如方梦之曾用目的论术语阐释林克难“看易写”原则中“写”的原则,“发起人将需翻译的主要内容告诉译者,然后放手让译者自己去写”[1].国外适用于实用翻译的理论主要有目的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等.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2],纽马克提出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的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3].

不过,这些研究多从一个角度进行单层面探索,缺乏多学科、跨学科的视野;研究范围较窄,缺少多种文体的具体研究;在实用翻译方面,缺少多维度的全面探索.本文将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结合,融合了关联理论、目的论、综合法,侧重于多种文体的实用翻译,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旨在加强实用翻译研究的系统性和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1 翻译文体学研究现状与核心理念

文体学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篇章主要特征与其他特征间的关系,阐明篇章的文体风格[4].近年来,文体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涵盖了社会历史、社会文化、功能、心理、语用、认知等方面,引起了翻译研究者的关注.Popovic曾于1976年提出翻译文体学主要研究译文与原文的文体对等[5].笔者认为,这个几十年前的定义下得偏于狭窄,过分强调译文忠实于原作,并且主要侧重于文学翻译.当今的后现代思潮、解构主义思潮促使翻译研究从侧重于翻译对等的规定性研究向侧重于多元的描述性研究推进,使得翻译研究更为全面,更加贴近翻译研究的实际,更加注重宏观的多角度、多文体的综合研究,把对等和不对等都纳入研究范围.

英国学者琼·博厄斯-贝耶尔(Jean Boase-Beier)在2006年构建了翻译文体学的研究方法,该理论从读者和译者的视角入手,探讨文体的作用和文体再创造中的选择,将认知文体学与翻译的认知研究结合,认为非文学翻译可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6].后来该学者又于 2011年在《翻译研究评介》(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中从翻译文体学角度对当今的翻译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研究与评述.笔者认为博厄斯-贝耶尔的研究拓宽了翻译文体学的研究范围,将实用翻译也纳入研究领域,并将研究方法朝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推进.在实用翻译的文体方面,译文的文体风格既有忠实于原作文体风格的情况,也有风格不太忠实却能在目的语中发挥更好的功能和效果的情况,这又涉及到了主体间性研究.

2 实用文体的语篇类型和文体特征翻译研究

2.1 实用文体的语篇类型及翻译标准研究

实用文体学是文体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文学文体(如科技、新闻、法律等)的特征.本部分基于文体特征所具有的功能,将实用文体分成不同的语篇类型,并归纳相关的翻译标准.根据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法》,实用翻译包括普通语言翻译和专业语言翻译,其中经济、科技、法律翻译属于专业语言翻译,对译者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译者的主体性较小,翻译单位较小,以传达原文的信息功能为主,需要关注原文的特殊句法、术语、文献标准;普通语言翻译主要体现译文的交际功能[7],即运用译文进行一种交际,应该以目的语为导向.广告和宣传文本属于普通语言语篇类型中以诉求为重的文本,通常要求对原文做出重大改变[8],需要一种特殊的创造性[9].

根据上述理论和论证,本文将实用文体主要分成三个语篇类型,并从文体角度归纳相关的翻译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实用语篇类型及相关翻译标准

2.2 实用翻译的文体特征翻译研究

上一部分从文体角度,将实用文体根据功能进行分类,并归纳出了不同的翻译标准;本部分则在此基础上,运用文体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实用文体的文体特征,再进行翻译转换的探讨,以确保译者能译出文体效果好的译文.琼·博厄斯-贝耶尔在《翻译文体学》一书中涉及几个主要的文体学术语,本部分将举英汉翻译的例子进行分析.

歧义性(ambiguity)特征的翻译:比如,英文版《建筑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There are three departments of architecture:the art of building,the making of time-piece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chinery.”[10]在这句话中department这个单词存在歧义,字典上的定义是“部,部门,系,科,局,分科,部分”等等.有些学生根据department通常的含义,翻译成建筑有三个系.其实,这里应结合语境并参考词典上所有的含义,选择或推断一个最确切的意思.译文:(传统)建筑学有三个领域: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11].再如,专有名词local utility company如果逐字翻译成“当地公共事业公司”,中国的电气专家和其他读者将不知所云,而如果改成“当地配电局”的话,中国读者将获得比较好的认知效果,能够有效地解决歧义问题.

前景化(foregrounding)特征的翻译:根据 Paul Simpson的定义,前景化指“专门为了激发文学审美效果的文本形式[12],主要指文体风格偏离常规,产生陌生化或新奇的效果.比如,英语新闻中的修辞格有文学性,也有新奇效果.举例如下: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nnounced that large amounts of poisonous chemicals were found in last month's heavy smog that choked the region.笔者的译文是:中国科学院宣布,上月笼罩在该地区的呛人雾霾中发现了大量的有毒化学成分.句中choke一词,在词典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呛人的”,另一个是“充满的”,而这里恰恰是一个双关语,具有前景化特征,原文中用了这个词既包括了笼罩的含义,同时又给了smog一点形象色彩,把雾霾引起人们咳嗽甚至窒息的呛人感觉描述了出来,这时,region也有了借喻的修辞格,可以代指该地区的人们.这里采用了增词翻译法,使原文的修辞效果跃然纸上,加强了读者的认知关联.

隐喻(metaphor)的翻译.笔者总结出四种翻译方法,分别是:原文是隐喻的译成隐喻,比如,新闻报刊翻译中将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rn翻译成:简直比虚幻的独角兽更令人难以想象[13];原文是隐喻的译成明喻,比如一句英语新闻的翻译 Government has been a bull in the china shop,翻译成:政府(的行为)就像是瓷器店里的公牛[14];原文不是隐喻的译成隐喻,如China has developed a unique architectural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timber structure and distinguishing layout and decoration methods[15].译文:中国孕育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以木结构和独特的布局与装饰手法为特征[16],原文中的develop不是隐喻,译为“孕育”则属于隐喻了;原文是隐喻的译成没有隐喻,比如国际金融词汇 capital cushion,原文是隐喻,译为“资本缓冲”则不是隐喻了,但是意思较为清晰明了,从而达到了最佳关联的认知效果.

像似性(iconicity)特征的翻译:根据 Bussmann的定义,像似性这一文本阐释概念衍生自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基于某符号表征的特征与其所指代物的特征存在对应性[4].举英语新闻报刊中的一句为例:The Vice President recalls as a child being “in the committee room when the sign was made green” on the system[17].这句话中the sign was made green使用了像似性的特征,将交通指示灯变为绿灯的形象类比为美国州际高速公路方案通过审议.这里可以译为“该方案通过审议”,将原文的蕴涵意义和象征意义明示出来,关照译文读者的认知效果.

3 基于翻译文体学的实用翻译原则探索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侧重文学翻译;而根据奈达的说法,文学翻译在全部翻译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18].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用翻译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本文对实用翻译下的定义是:除文学文体外其他文体(如新闻、科技、广告等)的翻译;这种翻译类型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信息功能和诉求功能以及读者的接受效果.

实用翻译总体原则:实用翻译应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文体特征,注意译本文体在译入语中的目的和效果,遵循语篇连贯原则,在目的语中做出文体风格选择,翻译策略取决于译入语文体在目的语中是否达到最佳关联的认知效果.

实用翻译具体原则:①实用翻译通常以译入语为导向,实用翻译的文体能够帮助译文实现特定功能,加强目标读者的认知效果;②实用翻译中诉求功能文本的翻译对原作改写成分较大,原作失去权威地位;③实用翻译有时可以用文学翻译方法来翻译,重点强调文体风格[19];④实用翻译中存在译者的创造性[19],创造性幅度视不同文体和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也存在译者对原作的合理阐释;⑤实用翻译存在主体间性,译者须遵从最佳关联原则调节与原作者、目标读者、出版社的忠诚度;⑥实用翻译通常把原作中的模糊表达变得清晰.

4 实用翻译策略探索

从事实用翻译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须视具体语境、译文预期的目的和认知效果而定,并结合不同的语篇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用翻译的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创译法.下面分别举例分析.

(1)直译法.比如:将外文广告直译,方便广告公司内部使用,以了解原文如何实现其效果[19],此时,译文保留了原作的文体风格.再如,李克兴提出法律翻译静态对等原则,要求译文的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语言结构、风格、格式与原文完全对等.比如,an instrument is false if it purports to have been made in the form in which it is made by a person who did not in fact make it that form.译文是“任何文书如有以下情况,即属虚假:该文书是以某种式样制成,并看来是由某人以该式样制成,但事实上该人并无以该式样制造该文书”[20].这个译文采用直译法,再现了原作繁复谨严的文体风格.

(2)意译法.以交际功能为主的语篇,为了在目的语中实现翻译目的和功能,有时可以遵从目的语习惯,对原作风格进行调整.金隄先生曾在著作中提到,一位中国太太款待美国客人吃完饭后,想去烧点开水给客人喝.她想让客人稍等片刻,便把心里想着的中文“你们坐着,我去做水”逐字翻译成了英语:You sit here;I will make water[21].这样的死译尽管每个字都与原文对等,却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可以译成Just a moment,I’ll get you some hot water.因为美国人说话喜欢直接表达,可以省略一些细节.译文采用地道的美国口语进行翻译,具有较好的读者关照,能更好地发挥交际功能.

(3)直译意译结合法:实用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都存在,可以视为两种极端情况.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很多灰色地带,那里直译和意译都存在一部分,译者应该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中努力寻找最佳结合点.王宏印先生在论述异化与归化的关系时,也曾指出“翻译的两极之间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于是就有了‘等化’的可能[22].那么,在直译与意译并非完全对立的情况下,也会有等化的可能性.比如,world wide web的中文翻译是“万维网”.这个中文翻译中存在的直译成分是web译为“网”,同时在文体风格上三个字的声母相同,与原文的发音非常接近,也属于直译成分;意译成分是把world wide译成“万维”,意思有些偏离原文,但发音效果好,读起来朗朗上口.

(4)创译法.这种翻译法往往在广告翻译中采用.朱志瑜先生参加欧盟翻译大会时,有一位女学者宣读论文,认为广告翻译可以先向译者介绍产品,然后由译者直接用目的语写广告,翻译方法属于创译法.如美国化妆品Revlon,中文译文是“露华浓”.该译文只采用了接近于原文的发音,却修改了原文的意思,参照了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23]这样,一个美国化妆品的名称译成中文后采用了引典的修辞格,原文朴素直白的文体风格变成了典雅高贵的文体风格,存在很高的创造性成分.

5 实用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罗宾逊于2001年在《谁在翻译?——论超越理性的译者主体性》(Who Translates?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Beyond Reason)一书中提出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国内翻译学者对这个理念进行了发展完善,并提出了翻译的主体间性概念:翻译受到多个主体的影响,包括原作者、译者、出版商、译文读者等.

琼·博厄斯-贝耶尔(Jean Boase-Beier)从翻译文体学角度指出,把翻译看作与非翻译作品不同的写作类型取决于译者的声音[19],斯基亚维(Schiavi)认为译者的声音中既包括原作者的声音,又包括译者自己的声音[24].美国学者韦努蒂(Venuti)也曾指出,翻译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形式,既不同于外语文本,又不同于用目的语原创的作品[25].实用翻译可以体现作者的声音和风格,通常采用直译法时可以再现作者的风格,采用意译法通常只能再现作品的深层含义,风格会有所损失.实用翻译中可以体现译者自己的声音和风格,比如同一部作品让不同的译者翻译,会呈现出细微不同的风格差异,具体表现在用词习惯、句法特点等方面.实用翻译中有出版社编辑的声音,如果英文原文有与我国意识形态不符的政治敏感性内容,编辑和出版商就会进行合理的删节;同时,编辑也有责任和义务对译作进行一定的修改.实用翻译中的读者虽然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是由于实用翻译须关照读者的认知效果,甚至方便读者利用译文做具体的事情(比如翻译一篇产品说明书或操作手册),所以译者可以预设读者,进行读者关照.

下面以经济学专著汉译中的一句话为例,(economics)exa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andsuggests ways that the poor can be helpedwithout harm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y[26].句中划线部分的参考译文是:寻求各种提高穷国和穷人的收入的解决办法[27].这个实用翻译的译文中存在独特的翻译文体风格,比如有两个“的”,但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原文简洁的文体风格变成了译文繁复的文体风格,译文字数比原文两倍还多.译者根据经济学专业知识,将the poor理解为穷国和穷人是比较准确的,因为经济学不仅涉及一个国家的经济,也涉及世界经济,同时也存在“国家收入”这样的专业词汇.同时,译者结合原文语境和篇章的衔接连贯,将 can be helped进行了具体化处理,照应了上文的income.可以说,“原文内容触发解释者沿着它暗示的方向去继续提问,超越了本文的历史视界,与我们自己的现实视界相融合”[28],这也符合关联理论中的“阐释性类似”[29]的观点.这个译文既阐释出了原作者的本意,又体现了译者的理解,还兼顾了读者,使读者获得了经济学知识,具有较好的认知效果.

6 结 语

本文基于翻译文体学,借鉴其他翻译理论,从文体学角度,较为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实用翻译的指导原则(包括1条以最佳关联为旨归的总体原则和6条具体原则)和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结合、创译等四种翻译策略,并提出了以最佳关联原则调节主体间性的观点.对实用翻译下了定义,分析了实用翻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了实用翻译的语篇类型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翻译文体学对实用翻译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1] 方梦之. 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BUSSMANN H.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绍 璐. 西方翻译文体学研究(2006—2011)[J]. 中国翻译,2012(5):10-15.

[6] BOASE-BEIER J. Styl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7] SNELL-HORNBY M. 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 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9] SOFER M. The Translator’s Handbook[M]. Rockville:Schreiber Publishing,1999.

[10] POLLIO M V. The 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4.

[11]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M]. 高履泰,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12] SIMPSON P. Stylistics: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M]. London:Routledge,2004.

[13] 谷晓晴. 商务英语中的隐喻现象的应用分析[J]. 中国商贸,2010(16):224-225.

[14] 刘艳芳.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 上海翻译,2009(4):16-19.

[15] XUE Qiu-li. Building a Revolution: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M].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6.

[16] 薛求理.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M]. 水润宇,喻蓉霞,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7] 王守仁,姚 媛. 泛读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8]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9] BOASE-BEIER J.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1.

[20] 李克兴. 论法律文本的静态对等翻译[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59-65.

[21] JIN Di. Literary Translation:Quest for Artistic Integrity[M]. 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2003.

[22] 王宏印. 新译学论稿[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3] 石椿年,孟广学. 唐诗三百首今译[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24] SCHIAVI G.There is always a teller in a tale[J]. Target,1996(8):1-21.

[25] 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26] SAMUELSON P A,NORDHAUS W D. Economics[M].16thed.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8.

[27] 萨缪尔森. 经济学[M]. 18版. 萧琛,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8] 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 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9] 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猜你喜欢

文体学隐喻语篇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