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阅读教学重视语感培养

2014-07-30郑尚芬

成才之路 2014年20期
关键词:体会出品味语感

郑尚芬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语文新课标这样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以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阅读,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语感能力。

一、理解朗读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好的文章,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学生通过朗读,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春天的百花齐放,春天的生机勃勃,这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语感能力的培养。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讲的时候教师不用分析古诗的意思,而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出这首诗秋风萧瑟、悲凉的氛围。实践证明:反复朗读是理解诗歌、文章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

二、情感诵读

诵读是在学生对文章已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入交汇,用声音传递出这种语言的美,从而达到对文章的理解升华。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学生在朗诵中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声音、情感,表现一代伟人的、自信、恢宏;舒婷的《致橡树》,学生在朗诵中通过自己的声音、心情传递出木棉的温柔、橡树的伟岸,还有那坚贞不渝爱情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出作者在康桥的夜晚吟诵低唱,辗转寻梦的情感。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体会融合在朗诵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文章的理解,这就是学生语感能力的进步和提高。

三、品味默读

语文之美,美在它的情感语言,美在它的思想内涵,美在它的意境深远……语文世界,勾勒出美丽自然,彰显出美丑善恶,折射出世间百态……语文中的经典永远在哪里守望,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细细地品味,默读就是品味的一种最好方式。默读是快速阅读理解的方式,它更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更能体现出学生的智慧。例如,教材中的小说,都需要学生阅读并整体感知情节内容,只有把握了情节,才能进一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学生在拿到一篇陌生文章时,也能很快地读懂并把握主题,这就是提高语感能力的一种表现,这也是提高学生做高考阅读理解题的一种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我们教师教语文的方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反复地“读”,多种方式地“读”,才能使学生领略语言的美,把握情感的美,丰富意境的美,才能使学生懂得为文之道,做人之理,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促进学生成才。

(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体会出品味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品味桂峰
我与猫的战争
品味四季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团干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