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手段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成才

2014-07-30马计娜

成才之路 2014年20期
关键词:陶冶情感语文

马计娜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

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手段,陶冶学生情感

(1)通过“读”来影响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离不开对经典美文的品读,而品读经典美文正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途径之一,也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熟读成诵可以使学生陶醉于作品所营造的美妙境界中,可以让学生把个人的主观感受同作品的客观内容牵起“线”来,与作者一道同悲同喜、同爱同恨,进而于审美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思想。譬如,指导学生朗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激情诵读,将文本内容形象化、感性化,获取身临其境之感,领会其中趣味。当学生通过自主涵咏、感情朗读,用自己心灵去领悟时,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真、善、美等情感就融入到了学生知识与思想体系之中,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通过“想”来深化学生的情感。这里的“想”是指想象和联想,它们是鉴赏美、创造美所依赖的方式。通过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语文课本中蕴含着许多优美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崇高的形象,启人深思的哲理。这些美的资源都能够感染学生,使其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文章是“情动而辞发”的产物,阅读文章也要“披文以入情”。慢慢地“读”,读着读着就有了“文若己出”的感觉,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渐入佳境了,就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了,产生了敬慕、热爱、厌恶、仇恨等情感。例如,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笔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根据诗歌所描述的情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把握诗句意思和诗歌内涵,进入诗歌所营造的美妙意境,领悟诗歌所抒发的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获得美的享受与启迪。

(3)通过“听”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不乏经典美文,这些作品脍炙人口、真情涌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听”来引发自己的情感。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时,就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着美妙的春之声——细雨沙沙、泉水潺潺、小鸟啁啾、短笛悠悠……委婉、悦耳的旋律似乎让学生嗅到了春天的美好气息,看到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心中悄然萌发。

(4)通过“看”来催生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材中,好多写景的文章可谓是文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教学此类课文就要让学生通过“看”来催生情感。例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北国风光的壮美,笔者就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光图片:蜿蜒的长城、连绵的山峦、广袤的原野、滔滔的黄河……学生的视觉受到了冲击,领略了壮美的风光,为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祖国锦绣河山、风流人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作好了铺垫。

三、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富有情感的教学能够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因此,语文教师要有“人情味”和“亲和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就会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就会进入主动、好学、乐此不疲的学习状态。为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不应板着冷冰冰的面庞,让学生望而生畏。相反,应该以朋友和导师的身份跟学生相处,跟学生沟通对事件的看法,交流对人物的评价,以解除学生的压抑感,让学生怀着愉快、主动的心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达到教学相长、情智相生。

良好氛围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接纳学生的感受,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读书体验。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察言观色”“相机行事”,要能够敏锐地把握学情,洞察学生心理,捕捉动态生成的“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新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在小组或面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有效的交流与分享。第三,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是情感交流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例如,当学生的回答令你非常满意时,你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真的很精彩!”“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的见解跟老师的一样,我很赞成。”这样的评价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个人情感的投入,以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的心扉;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怡情,让情感充溢于初中语文课堂,让情感滋润着学生心田,让情感陪伴学生成才。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中学)

猜你喜欢

陶冶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