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成才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2014-07-30杨文建

成才之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成才历史课堂

杨文建

摘 要:让历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历史的课堂“活”起来,散发课堂魅力,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历史;课堂;“活”起来;成才

最近,关于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上历史课,我做了份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意外,不到40%的学生说喜欢上历史课,而多达50%的学生则选择了不喜欢,还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看到这份结果,作为历史教师心中不免产生些许凉意,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对历史课如此不感兴趣呢?难道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名言在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吗?我想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认为,一个忘记历史、忽视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何让历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历史的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激发课堂的活力,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

所谓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就是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例如,历史情景剧的表演,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的播放,名言名段的朗诵等。这些都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卓尔不群的雅典”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的方式,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中的公民参政情况,我让学生表演了历史情景剧《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通过扮演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其行使公民权利时的见闻和遭遇,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民主权利的概念和轮番而治的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商鞅变法”时,我又让学生表演了《南门立木》和《商鞅舌战群雄》的情景剧,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体会到了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和坚定的决心,让学生“穿越”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欲变法图强的时代。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生活在秦国,是反对还是拥护商鞅变法?为什么?”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清楚答案,这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历史课中像这样的历史情景剧很多,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了让课堂“回归”历史,同时还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呢?

二、开展互动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当今教育已不再也不可能是教师单纯地“教”和学生单纯地“学”的结合,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学生也不再是一味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确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转换师生角色,开展互动教学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强调,互动教学是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师生处于一个教与学的共同体中。那么如何转换师生角色开展互动教学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高中历史教学由历史老师一人唱主角变为大家都来唱主角,老师更多地要营造民主、和谐、热烈、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智都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才。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天地,实现教学相长。

三、运用新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作为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历史教师,我经常听到我的同事在上完课以后的“抱怨”:课堂上学生太“闷”了,一点活力都没有,课上得没劲。我也有过这种感觉,有时想想觉得很为自己不值,辛辛苦苦准备了一节课,结果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我曾经苦恼了很长时间,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近几年的思考,我终于明白,高中历史课堂之所以“死气沉沉”,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唱“独角戏”,忽视学生的感受,课堂气氛自然是凝固的,更别谈什么教学效果了。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力求“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加强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平等、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高中的历史课堂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与现实相联系,扩大知识容量

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应该不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历史知识,而应该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用历史的方法阐释分析现实问题。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见历史对现实具有指示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大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

最近几年的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表明,其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参与性越来越强。在热点、焦点问题方面,考查的知识点很多。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起来,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增强应试能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挖掘,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将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最后,我想引用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的一段话:“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精神,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疑难困惑中探求对策。通过大家的努力让高中历史课堂不再沉寂,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和时代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萍.课堂教学:尝试用新课程指导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

考,2004(5).

[3]丁要贤.高中历史教育的困境与创新突破[J].中学历史教学

参考,2001(4).

(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成才历史课堂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新历史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