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精神的传承者

2014-07-29赵文祥

人民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三中课程教育

赵文祥

清晨,办公桌上。眼前是一整箱的教案和听课笔记,这是我在筹备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90年校庆找资料时无意中从柜子里翻出来的。年轻教师们颇为惊诧,习惯了电子教案的他们似乎还不太能接受眼前一笔一画写成的一摞一摞的教学笔记,而我却似乎被这些书写的痕迹带回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透过一幅又一幅严谨的受力分析图,似乎看到了那时候奋笔疾书的我,看到了当年扎实根基追逐教育梦想的我,看到了在百年哈三中红墙碧瓦、石狮红柱前立下教育誓言的我,看到了一路走来和哈三中精神已经融为一体的我。

成长:我站在哈三中“严谨求是”的起跑线上

1983年7月,我以高分成绩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工作。哈三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它昂然伫立在人们心中,寄托了多少哈尔滨人共同的向往。几乎每位妈妈带孩子从三中门前走过,都要停下来告诉孩子这所学校是多么好,期待孩子能到这里就读。能成为这样一所学校的教师,我踌躇满志。

当年,哈三中教师的平均年龄大约是52岁,我这个“初生牛犊”似乎一下子打破了沉寂的气氛,我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在篮球场上会面,打配合,争高下。我们的关系由“高与低”变成了“肩并肩”。当然,仅有亲和是远远不够的,哈三中学生藏龙卧虎,哈尔滨市最顶尖的学生都汇集在这里,想要真正成为让他们敬重的老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我除了上课、备课,就去听课,不仅听物理学科前辈教师的课,还听其他学科老一辈三中特级教师的课,他们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仿佛给我打开了通往教育圣殿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

一位面向学生却能反手在黑板上画出物理图示的老特教,教会了我什么是风度和严谨;一位不带任何参考书却能在黑板上随手画出标准地图的老前辈,教会了我什么是精密和求是;一位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即刻作诗的老教师,教会了我什么是才学和笃厚……我仰望,渴求,也无比感激在我最年轻的时候能亲眼看到哈三中的前辈们是如何践行“敦品励学,严谨求是”这一校训的。“举大事必慎其终始”,我深以为然。《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要博学、质疑,还要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来研究是非得失,这也是老一辈三中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教风来源。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我曾经为准备一堂公开课试讲过十几次,反思总结,不断调整;也曾为画出一幅标准的图形在台灯下反复练习上百次,只为不让学生有一点的知识偏差,虽辛苦疲累,我却甘之如饴。在今天回忆起来,仍然有很多感慨。

我庆幸我延续了三中精神,“敦品励学,严谨求是”带给我的是累累硕果:每一届学生都全面发展,高考成绩也都名列前茅,95届我带的班级在高考中有17人考入北大、清华,3人直升哈工大博士。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媒体、家长极大的关注。这时我还只是三中一个略显青涩的年轻的班主任。欣喜兴奋过后,我冷静下来,饮水思源,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属于三中,也坚定了我要把“三中精神”传承发扬的决心。

2006年哈三中师德演讲活动中,我做了“重拾三中传统,塑造三中人形象”的专题讲座。当时有一位年轻教师在会后对我说:“赵老师,我觉得时代变化了,我们的教育思路也应该跟着变化,三中老一辈人身上的精神可能不适合我们,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和我们的关系是否融洽。”我循循善诱:“时代虽然变了,但老一辈教师身上的优秀传统不能变,我们向老教师学习的传统不能变。育人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如果你像老教师一样关爱每一名学生,学生会爱戴你,如果还能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严谨治学,身正为范,就能体会到学生对你爱戴之余的尊敬和崇拜,这才是教师立人的根本啊!”那位年轻教师点了点头,似有所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越来越严谨缜密,后来她被评选为“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成为三中又一名百年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突破:我用“百年精神”去挑战创新

2007年,我在全校大会上第一次以哈三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的身份发言,看着大家信任的目光,听到现场持续很久的掌声,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在哈三中工作24年,是三中这片沃土培养了我,既然我有机会接过‘三中精神的接力棒,肩负带领哈三中继续前行的重任,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从1998年担任副校长开始,我就一下子进入了“超人模式”。从行政后勤管理到教学到德育再到学生管理连同学校的资金债务,都由我负责过,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那時的我疲惫得深夜回家倒头就睡,清晨起来再咬牙坚持按部就班处理各种事宜。有同事问我,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平静地说:“其实,我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所有的问题都一定会解决,没有三中人做不到的事。三中是优秀的,三中人也一定是优秀的。”所以,我的时间都用来“想办法”,而不是“找退路”。2001年,本着锐意改革、创新进取的原则,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哈三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决定筹建哈三中新校区,经过论证和商讨,最终采取异地建校方案,瞄着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进行西郊渔场新校区的建设。这一干就是两年,从一片荒地到绿色校园,从鱼塘水泡到各种场馆,深夜、黎明,图纸、预算,每天都在奔波,现在想来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2003年,我们正式搬入气势恢宏的新校区,这一行动是哈三中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哈三中发展的新契机与新挑战,也是我作为三中人对三中最骄傲自豪的回报。

新的校区、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办学规模,给我们带来的不单单是来自舒适的办公环境的喜悦心情,不单单是来自先进的教学设施的兴奋情绪,还带来很多的困难:寄宿制管理的经验不丰富、学校面临的贷款压力、教师们面临扩招学生后多层次教学的压力、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等等,真是一言难尽……我每天都在思考、应对,到艰难处,是三中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处理不完的琐事,多少沟通和奔波,多少难言的无奈和痛苦,都成了今天哈三中腾飞的阶梯,成为延续百年三中屹立不倒的坚挺和稳健。

一所学校想长期独领风骚很难,昔日的辉煌不能说明今天的业绩,今天的成就也不能代表明天的成功。作为校长,我不能只停留在哈三中原有的优势上沾沾自喜,我必须带领哈三中在新的时代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寻求更有生命力的教育之路。

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学校课程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思考、规划,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必修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是创新开设必修课。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由教材这一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長的构建过程。哈三中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处理,结合课程标准对必修教材采取增、删、改、合等策略,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开齐开满选修课。我校开设的选修Ⅰ课程呈现出形式多、内容宽的特点,有限选、任选、必选;内容涉及国家规定的选修Ⅰ的所有模块。选修Ⅱ部分的课程从内容上看更是丰富多彩,课程种类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学科延伸拓展类、科技发明创造类、社会生活实践类、个性特长培养类、人文素养提升类、学校特色活动类、环境资源教育类和国际视野素质类。这些与高考无关却与社会相关的课程设置是与我们对三中学生的期待和要求相吻合的,是体现三中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的。

仅有课堂教育还不够,我们更进一步推行实施了“创新实践教育活动”。迄今,哈三中学生已经获得省实践类活动一等奖24项、国家三等奖10项、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一等奖4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项。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个性明显,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就要充分利用他们在校的每一点时间。我号召团委把学生社团建立起来,实现三中学生优势共进。学生们陆续成立了各种社团四十余个。其中,成立于2005年的哈三中“模联”,先后在北大模联、复旦模联、蔚蓝国际中学生模联、HMUN China模联、哈佛模联大会、波士顿模联等比赛中获得“最佳代表奖”“杰出代表奖”“最佳风采奖”“最佳谈判奖”等大奖。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学生以其个性化兴趣为基础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给他们以丰富的真正热爱的学习内容,给他们搭建张扬、展示、发展个性的平台。

在提出用创新的课程体系配合国家课程改革之初,我还有过担心和忧虑,但全体教职员工的人尽其力和学生们的个体提升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的荣誉更是给我莫大的鼓舞。一路走来,我很庆幸我坚定地用“三中精神”、用三中人的思维去面对困境,去创新进取解决难题。

展望:沿着个性化教育的跑道奋力向前

一个合格的校长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深以为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对于教育者而言,我觉得建立在“知人”的基础上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在尊重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的教育行动,是教育者实现育人理想的终极表现。

如果当时三中不能容忍一个与学生在球场上沟通情感的年轻教师,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教育成就,我也不可能顺利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应该促进人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使每个人的强项得到延伸和拓展,并进而在某一方面成为有成就的人。教育应该是一个“扬长”的艺术,而世界范围内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更不应千人一面,不能整齐划一,而应该在充分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实施个性化教育。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也不例外。我认为:只有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特个性的教师,才能以有温度的方式在哈三中传播个性化教育。为了保护教师的独特性,我在平时的管理中有意识地“放任”教师在职权范围内自由地去教育教学。我校的每个班级都带有班主任和学生的“个性化”的烙印——班旗、班徽、班牌、班标都由老师和学生自由设计;每年一度的“大地彩绘”可以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自由意志;戏剧节、读书月、读书沙龙都是老师们自定主题,随意发挥。

如今,我们的教师队伍异彩纷呈,有能打太极拳的语文老师,有出版小说的美术老师,有能给学生上吉他选修课的历史老师,还有写出散文集的化学老师,有能开个人演唱会的音乐老师,有能在报纸上开设个人专栏、在电视节目担任主讲嘉宾的老师……就是这些业务精良、个性独特的教师们成为哈三中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成为哈三中所向披靡的有力保障。我欣慰地看到在哈三中这片广阔肥沃的土地上,教师们在育人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的充实人生,保有着最可贵的独特的个性。

对待哈三中的学生,我们的评价体系也是丰富多样的。能否改变对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与衡量的方式是最终能否真正落实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根本。如果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去评价学生的成长,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切育人理想都无法真正实现。我在这一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我们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记实表》,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运动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进行实录。无论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方面的评价,还是各类各学科的评价都以衡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尺度,并且以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前提,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自信健康地发展。

教育者应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尊重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让学生的生命呈现出自然色彩,使之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个人主体——这也是我对严谨求是却宽容民主的哈三中一直感激并努力传承的。

百年树人,百年梦想。我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永远向着梦想飞奔,成为能够改变世界、创造未来的教育人。

猜你喜欢

三中课程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