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

2014-07-25文/齐秀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探究式

文/齐秀娟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合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学。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坚持适度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关键词:探究式;适度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了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自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以“问题”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精巧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学模式的开展,反之则会使学生降低学习效率,浪费学习时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语)可见在组织学生自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导学为主的自学探究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计要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指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首先,设计的问题在难易程度上要适度。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肤浅,学生直接就能发现答案的问题一般不设计,如,历史事件中的年份、人物等;问题设计也不能太深奥,学生在思考讨论后没有解答方向的问题不设计。问题设计应该本着让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备课中教师要不断思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要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桃”的效果。其次,问题设计的数量要适度,不宜太多,问题一多,学生在思想上就会产生疲劳、懒惰的情绪。问题设计要做到少而精,涵盖面要比较全,能引发学生思考。

笔者在执教《戊戌变法》这课中只设计了两个问题:(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2)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自学的氛围中去。

二、梯度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一层层的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梯度问题的设计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基础薄弱、思维不活跃的学生可以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全部的题目。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中,又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笔者在执教《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于何时何地?(2)“五四运动”爆发是偶然吗?如果不是,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爆发的?(3)“五四运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4)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不仅了解了“五四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也掌握了此类历史问题的学习的一般方法:一是找寻事件发生的原因;二是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三是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学生根据教师层次设计的问题完成了学习目标,还掌握了一类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达到了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问题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是没有固定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做出解答。历史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科,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吸取历史营养,掌握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灵活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表象中做出深入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多种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如,在执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中,笔者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社会法西斯势力会死灰复燃吗?我们应当怎样防止历史悲剧的发生?”每位学生都能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答案不尽相同。开放性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还能促进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自学探究教学模式,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只要把握适度、梯度和开放度的原则,就能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既能完成教学要求,还能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参考文献:

王定奎.刍议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五个度”[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0(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探究式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