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机制研究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4-07-21刘庆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淮南师范学院辅导员

张 婕,刘庆生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南 232008)

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机制研究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张 婕,刘庆生

(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系,安徽 淮南 232008)

目前由于国家对大学招生计划的增多、高校中师生比失调、“90后”学生成为高校主力军等原因,造成了高校班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着重从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着手,对此做出解析并提出相关班级管理建设的对策机制.

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机制

班级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詹森(L.V.Jhonsno)等人认为“班级管理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1],古德(C. V.Good)则将班级管理定义为“处理或指导班级活动所特别涉及到的问题,如纪律、民主方式、补充和参考资料的使用与保管、教室的物理特色、一般班务处理及学生社会关系”[2].具有鲜明个性的“90后”现已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观念,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思想及行为都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进而导致高校班级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 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人在辅导员工作岗位处理的学生班级问题、与学生的日常谈话,同时对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2010级三个专业(动画、美术学和艺术设计)300余名学生的发放问卷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主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1 班级缺乏凝聚力

“90后”做为新时期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我认同、集体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的概念在学生中渐渐淡化,也给班级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阻碍.并且,目前高校中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不重视开展协作性的团体拓展活动,缺乏对同学们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过于关注个人的发展,对于班级这个大集体关注度明显不足的重要原因.

1.2 班级建设缺乏明确目标和清晰思路

由于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的师生比配严重不足,因此他们工作通常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事务杂的现象,长久疲惫的工作状态造成他们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大多仅停留在以学生不出事和顺利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为最终目标,而往往对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建设思路欠缺考虑[4],并且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老师们对班级学生干部缺少适当的工作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干部对班级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不明确.

1.3 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由于大学班级管理制度条款的制订主要是由高校自主形成的,而班级负责人并未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来规划所谓特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因此,在高校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主要通过班干部,并借助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去约束班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老师过分的去关注如何矫正学生所做出的各种错误行为,而对于其产生的根源却不予深度考虑,并且学生也只会去关注如何形式化地去维护和避免触犯学校的规章制度[5].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1.4 班级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活动分为社团活动、校级活动和班级活动几种基本形式.大一的学生刚进入校园,被大肆进攻、丰富多彩的社团吸引,有的学生甚至一人参加了5个以上的社团.大量的校级活动和社团活动使得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与班级活动产生冲突.且班级活动形式缺乏创新、活动内容重复,特点不鲜明等也是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2 高校班级管理对策机制研究

以上在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亟需探讨和解决,否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将使当前高校建设面对严峻的挑战,现提出相关班级管理建设的对策机制,见表1.

2.1 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觉行为习惯品质的养成和自我奋发精神的培养的过程[7].由于大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已经达到了成人阶段,他们具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论,进入大学后,他们渴望自己在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的独立,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班级事务进行自我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能动性和管理意识,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让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位同学身上,使得同学们成为自己班级的真正主人.

表1 高校班级管理对策机制研究

2.2 培养班级同学团队意识

大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的高中生活都是“二点一线”(学校—家)的模式,并且高中阶段面临着学习任务繁重,个人可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少的状况,因此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当学生们进入大学后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知道如何通过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现较为茫然.因此在高校班级活动中应该多通过组织一些团体性活动,如团体素质拓展训练、班级班会、文艺活动等逐步培养大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2.3 班级进行创新管理

不同的班级因专业、学生层次高低、学生个性、性别比例等不同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贯彻共性,又要体现各自班级风格的特色,学生管理的有关措施还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的发生适时进行调整,切忌千篇一律[8].例如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被试对象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的三个专业就存在较大差异,美术学专业男生屈指可数,而艺术设计专业男女比例较为均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强于美术学、动画专业学生.针对于此,各班级的管理模式则要有所区别,班级的管理要进行创新,让学生们在自主参与订制的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中健康成长.

2.4 班级活动系统化

班级活动系统化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制定一个主题的方式,把各种活动整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本人在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担任辅导员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如:“周周建议”主题班会,每周的周末晚上给班级学生开会,征求大家对于班级建设的意见和想法,同时对现阶段自身的生活及学习状况做出相应反馈,这样可使同学们对大学的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在大一阶段,每个季度举办一次“才艺演示”主题班会,大家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使得彼此之间加深了解;每学年一次的班级干部述职大会让同学们对班级干部的这一学年的表现打分并提出自己对班级干部的建议,通过这种形式拉近了班干和普通同学间的距离,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得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到了班级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活动积极性. 2.5注重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

大学阶段的班干部与高中阶段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注重对班级干部的培养和管理[9].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一是树立平等意识,要让班干部摆正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切忌以“干部”身份自居,应积极动员班干部到同学中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采纳同学们对班级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共同维护好班级工作;二是增加自律意识,学生干部各方面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去获得班级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增强职责意识,作为班干部,对班里的各项工作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应该充分起到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与班级同学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所有班干部都要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为共同建设好整个班集体而不懈努力.

高校班级是每个大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也是造就社会栋梁的课堂[10].加强高校班级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脱心理疾病、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建设在当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L.V.Jhnson and M.A.Bany(1970).Classroom Management. New York:Macm illan.

〔2〕Carter V.Good (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ion.New York:M cgram-Hill Book Campany.

〔3〕周怡.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 (6).

〔4〕柏汇崧,杨涛,何瑾.大学生班级管理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0(7).

〔5〕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7〕彭玉丹,朱爱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时间[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8〕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朱小根.论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3).

〔10〕钱听.关注大学班级功能的有效发挥[J].思想理论教育, 2006(7).

G64

A

1673-260X(2014)03-0261-02

猜你喜欢

淮南师范学院辅导员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洛阳师范学院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