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差异略谈

2014-07-16王英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教社梭罗中学语文

王英

任何国家、民族或地区,对中学文科教材的编写都有别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文科中尤其是语文教材,除要完成母语固有的基础技能训练外,还要承担“文以载道”的任务,这个“道”就是除了要承载本国本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还要彰显执政者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意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如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教社编审顾之川所说:“语文教材不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更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政治、经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每个国家或民族历来都极为重视对母语教材的编写。

中国大陆语文教材多年来一直颇受大众的批评与诟病,近年来,随着清末的开蒙教材《字课图说》及民国时期的《开明语文课本》等老课本的出版,引发了公众对现行教材的关注和讨论:理想的语文教材该是什么样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把目光投向异域,看看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和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有哪些显见的差异。

中美中学语文教材的差异,除属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外,在教材编选和思维训练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笔者依据人教社所编七到九年级初中语文教材与中国首次引进的美国著名中学语文课文精选,即由马浩岚编译、2009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AMERICAN LITERATURE(《美国语文》上、下)教材进行比较,试图寻找教材选编理念和学生语文知识训练上的差异。

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英语(Grammar),主要讲授语法知识;二是拼写(Spelling),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三是文学(Literature),介绍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而我国文选式语文教材是将汉语基础知识与各类体裁的课文及听说读写训练融为一体。本文就中美两国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课文)部分进行基本的比较。

一、 课文编排顺序的差异

美国中学语文课文是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进行纵向排列,编排形式类似中国古代史书的“编年体”,课文取材于不同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特色的代表文章。《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六个部分内容,是按照美国建国前后近三百年历史中六个不同的主题时代来划分,每个主题时代都配以时代故事讲解这一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本时代文学的变迁与发展特征,如第一部分:文明的交会(Meeting of Culture),教材选取的是介绍欧洲人最初踏上美洲大陆的文章;第二部分:国家的诞生(A Nation is Born);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A Growing Nation);第四部分:分裂、和解与扩展(Division,Reconciliation and Expansion);第五部分:不满、觉醒与反抗(Discontent,Disillusion and Defiance);第六部分:繁荣与保护(Prosperity and Protect),课文包括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日益变化的信息时代的作家的作品。这六部分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初到美国当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仿佛在看一幅几百年来琳琅满目的美国历史画卷,脉络清晰,前后连贯。

人教社教材是按课文的主题意思和学生接受程度,将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编排。中国历史悠久,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文言文,最早的有两千多年前的《礼记》、《诗经》、《列子》等。中国古籍虽然越早越深奥越难理解,文字也越生僻,但中国古文选择的面较宽,教材中的课文尽量选择了浅显易懂的短文,安排顺序也是逐渐由易到难,有梯度分层次,在单元安排上也是以课文内容为中心进行组合,因此,无论单元还是整册教材,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按内容统筹安排。

二、教材中本土课文与域外文章比例的差异

美国文化源于欧洲,欧美文化属于同一体系,欧洲历史久远,经典不可胜数,即使这样,《美国语文》教材中也少见欧洲的文章,更是未见一篇来自东方如中国、印度或日本等国家作家的作品,教材中所选课文大多出自本土或与本土有密切关联的文章。人教社初中语文所选的课文,域外作家作品约占五分之一,不仅有篇幅短小的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如泰戈尔的《金色花》、莱蒙托夫的《祖国》、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也有篇幅较长的戏曲、散文、小说,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的《变色龙》等,不仅每一册都有域外作家各类体裁的作品,而且所选比例相对均匀,篇幅和文章难度也是随年级而递增。

三、课文相关知识链接与单元归类的差异

《美国语文》教材中围绕每篇课文都设置了知识链接材料,如教材上册第一部分第一课是哥伦布的《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Journal of the First Voyage America),课文前面的预习设置了阅读指导(Guide for Interpreting)、背景知识(Background for Understanding)、文学与生活(Literature and your Life)、文学聚焦(Literary Focus)等四部分的练习,课文后又设置了问题指南(Issue Guidelines)和作品累积(Accumulation of Work)两个部分的讨论与思考,前后共六项相关知识与问题,训练范围大大扩展。课文前的四部分属于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课文后的两部分,又分若干小问题,属于由课文而拓展的学生思考和写作练习,意在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难度较大,答案也没有唯一性。这样就形成了对一篇课文的知识与思考的包围圈,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不仅可以涉猎丰富的相关知识,而且有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视野大为开阔。

人教社的教材无论从知识广度还是深度,课文练习都缺乏延伸性,学生思维训练比较单一,而且答案讲究唯一性,如七年级上册第二课选编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充满哲理的短文,课前只对课文的哲理性做了简单提示,课后练习设置了2个必做题1个选做题,虽说设置的问题也要求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且不说问题设置有些简单化,也不说当今这种应试教学模式的冲击下教师对选择题有无组织课堂讨论的可能性,这三个讨论练习题的设置上就缺乏具体操作性。

《美国语文》教材所选课文体裁比较单一,多数为记叙文与政论文,单元归类以时间为节点。中国大陆教材以课文主题兼顾体裁归类单元,每个单元后小结性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标要求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训练,练习设置生动活泼,很有趣味性,是课后练习的延伸与拓展。

四、学生课后思考题与学生思维训练的差异

美国是个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的国家,在《美国语文》的编选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不是被灌输的过程,不是被老师牵着被动学习,而是被引导和启发的过程,是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在积极表露并被承认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历史时代和政治文化背景知识,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还会在课后练习的引导下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与自己的感受和当代社会联系起来,侧重于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下面我们试以《美国教材》中第三部分中第六课《瓦尔登湖》(Walden)中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同人教社七年级下册编选的里根总统的演讲《真正的英雄》课后练习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课文前边的背景知识介绍,《论公民的不服从》的写作缘于1846~1848年发生于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战争,梭罗和很多美国人都强烈反对这场战争。为了表达自己的反对态度,梭罗拒绝纳税,因此在监狱里被关了一夜。这次经历之后,梭罗写下了此文,号召人们公开反对他们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课文篇幅并不长。

课后是很有深度的三部分思考题:

解释

1.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推断)

2.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权力而免受惩罚?(分析)

3.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最好的政府?(得出结论)

评价

4.关于一个人应该反对他不同意的政府政策,梭罗所做的论述是否具有说服力?(评价)

应用

5.梭罗说:“如果他们(人们)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为一支真枪来彼此对抗的话,它就必然会碎裂。”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对这一论断做出判断。(社会研究连线)

这样尖锐的五个问题,在当今中国应该是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讨论的课题,美国却把这样沉重的话题放在中学阶段,让学生从小就关注国家大事,评判政府重大决策的正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公民。

人教社七年级下册编选的《真正的英雄》,课前也设置了背景介绍: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突然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剧,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这篇课文就是这次的演讲稿。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列了三个练习题:

一、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

二、调动你的知识储备,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共从文中选了三个句子,略)。

三、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展开交流(选择题)。

“挑战者”号失事,宇航员遇难,不仅美国人悲哀,全世界人民都悲哀,这个灾难是全人类的共同灾难!这样沉重的话题,课后的这三个练习题设置的分量是否轻了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美经贸往来不绝,文化交流频繁,中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材教学的交流与往来却姗姗来迟,仿佛刚刚开启的一扇窗户。窗户虽小,却挡不住窗外清新空气的吹入。

猜你喜欢

人教社梭罗中学语文
王占春学校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变化发展分析
小学生质疑人教社的精神值得赞扬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