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人文青奥的传承与跨文化传播

2014-07-15程丹沈春蕾

文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生态

程丹+沈春蕾

内容摘要:青奥会是全世界青少年的节日,它结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将向世人展现南京城市魅力的同时,也传播了南京特色的本土文化,诠释和传承了“人文青奥”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南京城市的体育影响力、增进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打造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提醒大众关注文化遗产的延续。

关键词:生态 人文青奥 跨文化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倡导我们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他认为:“体育不只是肢体运动,更应该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和教育青年”。而青年奥运会(以下简称“青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至今,应运而生的一项新赛事,它充分体现了深远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内涵,注重运动的文化和教育功能,让更多的青少年获得参与奥运的机会,同时,通过青少年亲身参与奥运,进一步感受奥林匹克精神,领悟奥林匹克思想的真谛。此外,丰富多彩的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也促进了青少年选手对不同文化认知,进而获得感悟各种人类文明的机会,这样既能够增进不同肤色的青年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也能够较好地淡化竞争意识,强化该赛事的国际性,进行更好的世界公民教育。

2014年的青奥会即将在南京隆重开幕,届时,全世界青少年将齐聚金陵,共同参加这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南京也将在大赛期间,向世界展现博爱之都的风采与魅力。本届青奥会将秉承“人文青奥、绿色青奥、活力青奥”的理念,将“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作为本届青奥会的口号,用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将全世界的青年运动员们都集合起来,并为他们而欢庆。南京青奥会将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挑战的教育和讨论,在年轻人之间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2014年的南京,也将在节日般融洽欢快的气氛中和世人分享世界各地的文化。它将在奥林匹克发展运动中成为一个创新的平台,成为能代表国际最高运动水平的赛事之一。

一.人文青奥的生态解析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人类社会的进步, 始终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然而, 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 加速了我们利用资源、开发地球的速度, 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恶化现象,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一部分悲观主义者对人类和地球的未来产生了很深的忧患意识。正是由于生态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将这种忧虑映射到了各个层面,而体育赛事成为了极赋有感染力、受众最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模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深了世人对生态环境的密切关注以及生态体育观念的日益凸显,向人们表明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核心在于生态体育,即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它的时代主题是和谐与发展。众所周知,第一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0年8月14日到8月26日在新加坡共和国首都新加坡城举行,作为第一届青奥会的承办国,秉承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把环境保护作为核心价值的习俗,新加坡成功举办了兼顾环境保护与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一届青奥会。新加坡以“绿色青奥会”为主导思想,在对青奥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努力落实低碳环保,保证了比赛相关设施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了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的青奥会举办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前车之鉴,2014年南京应借助青奥会之机,以城市人文自然风景为特色,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南京市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提倡青少年对生态奥运的理解与传播,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和文化氛围,提升南京的体育软实力,更加凸显生态奥运的理念。

无论从秉承生态奥运理念,还是在青奥会的举办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到:1.国际奥委会文件要求一个国家和某一个城市申办和举办青奥会,举办城市需要用现有的体育和文化教育设施,不需要新建设施,尽可能减少对城市市民生活的干扰。2.国际奥委会文件特别强调文化教育生活和体育竞技同样重要,并完美融合。青奥会应回归奥林匹克精神,呈现出独特的魅力。3.青奥会设想是基于青少年,为了青少年,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使之成为青少年的共同理想;树立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榜样,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参与、互动、共享氛围中快乐地成长。4.具体表现在城市举办、文化教育计划、适应青少年的竞赛项目和规则等方面,其宗旨是突出世界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人文青奥与跨文化传播

(一)人文青奥的理念与传承

“人文奥运”的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的奥运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经过百余年的冲撞与融合的结晶。因此,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和传承“人文奥运”理念。

众所周知,南京被誉为“博爱之都,人文江南”。有着距今50万年的人类文明史和1000多处文化遗产。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南京这样的“六朝古都”也孕育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它们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积淀深厚,博大精深,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南京也正因此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和独特地位,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傲然跻身于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之都。南京在举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应根据青奥会的文化需求,结合自身文化特色,提炼南京乃至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并创设各种有利于文化元素融入和传播的活动形式,为文化的传承提供载体和舞台。endprint

秦淮河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文化的历史底蕴丰厚,历来为世人瞩目,几经沉浮,它曾一度成为文人墨客幽然怀古之地,谁也没有忘记它虎踞龙盘的雄姿。尤其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南京城里的风风雨雨,成为南京历史文化中最令人难忘的章节,也是秦淮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历史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六朝文化的繁盛是围绕着古金陵来完成的。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它孕育了金陵古城的诞生和发展,关于秦淮河的传说实在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此外,明城墙是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名片之一,它是南京最具影响和价值的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建于1366年至1386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1988年1月,它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南京青奥会要完善和传承“人文奥运”的理念需要做到: 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教育,大力推行奥林匹克运动基础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问题,使青少年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此外,要加强我国奥林匹克运动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力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变革,构建自己的研究体系,进行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良性发展,加快中国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融合的进程。

(二)人文青奥的跨文化传播

青奥会是青年间的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是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因此要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和差异,顺利进行跨文化传播,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传播过程中的“对话”意识。信息传播者要与信息接收者进行“对话”,在积极的互动中达到互相的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达。就青奥会来说,青奥会的受众无疑主要是青年人,青奥会传播的最大价值就是实现青年人之间的沟通与对话。青奥会的举办,正是希望奥运精神和奥林匹克理念能更广泛地在青年群体中发扬,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运动除竞技之外更多的教育、文化、人文等元素。正如罗格所说: “举办青年奥运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创建一个类似奥运会的小型奥运会。它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它不是全部意义的体育比赛,而是通过体育教育青年,青奥会要为青年提供了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机会。”

虽然青奥会是为全世界青少年举办的一项巨大的体育传播盛会,但是其传播的核心内容却是文化认知和交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和理念,首届新加坡举行的青奥会,就组织了五个主题、七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五个主题分别是奥林匹克运动、运动技能的发展、健康的生活、社会责任感和表达能力;七种形式的活动包括:与冠军对话、自我能力发掘、世界文化村、集体活动、艺术与文化、探索之旅和海岛冒险。通过这些教育活动,青少年们进一步了解和形成新的奥运价值观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青奥会的召开,使广大青年学习到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和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体育问题;通过学习从而超越自我,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与环境;让青少年在与其他国家成员的交流活动中加强对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同时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多元文化和人群方面的力量。此外,2014青奥会期间,世界各国青少年齐聚南京,亲身感受有明城墙、护城河与秦淮河组成的南京特色本土文化,南京也将向世人展现其特有的人文风貌。

此外,传播人文青奥也可以利用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除了开展中小学青奥知识普及外,更要面向高校来推行青奥文化交流。可以通过开展青奥系列论坛向外国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精髓:首先是人本精神,中国先哲认为,在宇宙万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崇高地位,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具有他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普遍意义和价值。其次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情操,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其人文素养和思想追求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南京青奥会肩负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1.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西方受众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应借助大众传媒进行跨文化传播,整合和扩展传媒资源,力求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应选择中西体育文化内涵接近、西方受众容易接受的内容作为重点,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向全世界传播,以减少潜在的文化误读。例如英语电影通过编织美国的强势文化和话语的霸权,完成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新的控制和殖民,亦即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保持其所谓的“高尚、民主、自由和发达”而这个优势和强权地位大多是通过对于第三世界的“歪曲的凝视”完成的, 是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矮化边缘化第三世界, 英语电影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2.体育文化传播者要抓住受众的兴趣,发掘我国传统体育优势所在,把握住“以人为本”的中西文化的共通点和契合点,借青奥会之契机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3.借助新加坡青奥会的成功经验,我们不仅要组织好开幕式和闭幕式还应设立奥林匹克教育课堂、冠军成长讲座等各种体育文化活动, 可以增强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我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发挥品牌体育文化的力量,将文化与文化节活动有力结合,奏响我国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动人乐章,展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4.通过城际青年奥林匹克文化交流、体育竞赛等多种互动形式,推广奥林匹克精神,鼓励青年参与,着力于追溯和延展与东方文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厚渊源,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通过持久参与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交流而建立起沟通与友谊的桥梁,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交融中西文化,共同认知与学习传统体育文化。5.建立丰富的青奥文化圈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物馆,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承具有非凡的意义,也是全世界的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直接传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场所。

三.结束语endprint

青奥会在南京举办,是一种光荣与责任,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南京将用一座城市的热情与努力,为世界贡献一场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青春盛会。举办青奥会主要是通过青少年来传播奥林匹克的体育文化和人文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奥运会中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青少年学习和理解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全球化问题和体育问题;让他们学会超越自我,通过体育运动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与其他参与者相互交流,促进对新思想的学习和新文化的探索;颂扬奥运价值观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同时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多元文化和人群方面的力量。

南京青奥会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大型体育盛会,是一次全球性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平台。南京将借助青奥会为契机,积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生态观,进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在向世人展现一场和谐、别开生面的体育赛事的同时,也让世界领略南京的厚重的人文风情,凸现中国的国家形象。我们期待2014的南京青奥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高力翔.共生共赢: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2):21-25.

[2]董杰.论奥运会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4,7(4):23-27.

[3]顿志强.青奥会与“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5:335-338.

[4]克劳德.路易.青年奥运会的作用——健康、预防、社会适应[J].体育科研,2008,5:6.

[5]米建荣,张晶,杜玉生.英语电影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与接受[J].电影文学,2009,(23):162-163.

[6]王若穷,王朝军.青奥会视域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1,12:28-32.

[7]袁欣,沈春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的人文课程设置探微——以国学启蒙读物《千字文》为例[J].文学教育,2013,12:136-137.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行业背景高校中的英语后续教育定位与特色研究,项目编号DUA100274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生态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