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风萧萧》中的色彩书写

2014-07-15雷淑娇

文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史蒂芬银色海伦

雷淑娇

内容摘要:《风萧萧》通过借鉴色彩学和绘画艺术的原理,将人物抹上不同的色彩,分别用银、红、白、黄四种颜色来象征四位女性,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命的美感。

关键词:《风萧萧》 银 红 白 黄

《风萧萧》是徐訏的代表作,1943年3月一经面世,立即使连载它的《扫荡报》“洛阳纸贵”[1],并很快风靡“大后方”,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1943年也因而被人称为“徐訏年”。[2]《风萧萧》以“我”与多位女性的交往为主线, 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 故事曲折、奇特。小说虽然以“我”为故事轴心,但却借用颜色塑造女性形象。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五彩斑斓,萧红笔下的儿时的后花园多姿多彩,张爱玲作品中色彩参差不已。“文学所表现的对象大都是有色彩的。就描绘的功能而言,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绘能使艺术形象更具体、生动和具有亲切感。”[3]色彩在《风萧萧》中成为了有机的叙事成分, 参与了小说书写。徐訏将人物涂抹上色彩, 用颜色象征人物。

一.银色

白苹是一位会说日语、英语,擅长交际的百乐门舞女。抗战年代下,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女间谍。由于工作的需要,她出入舞场与战场之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机智地从敌方获取机密情报。“我”初次造访她的个人公寓,“我开始发现她对于银色的爱好,被单是银色的……窗帘是银色的,淡灰色的墙,一半裱糊着银色的丝绸,地上铺着银色的地毡,一条白灰色的皮毯,铺在床前,上面有一对银色的睡鞋。”[4]当白苹问“我”她的房间怎样时,“我”不得不承认“的确是白苹的房间”[5]。喜爱银色的白苹已然成了银色的化身。

色彩学上,银色属于调和色,兼具时尚和稳重的秉性。白苹身处舞场之中,穿着时尚但不轻佻,做事沉稳。身负窃取军事机密重任,她从不轻易流露半点情绪,哪怕半夜只身前往日本间谍宫间美子处时,虽知危险重重,但她仍十分淡定。笑起来总如百合初放的白苹,满身风尘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不希望“我”被人利用,一再劝告“我”专心于学术,且警告“我”要同梅瀛子保持距离;她急中生智,救出了可能被日本军官强暴的无辜的海伦。按理说,间谍应该是以获取情报为最终目的,滥杀无辜实属正常,可白苹依然保持着人性之美。

“银色竟象征着潜在的凄凉与淡淡的悲哀。”[6]最终,白苹惨死于日本间谍之手,死后,连尸首都不能运出来,凄凉得如白茶花。她无私的牺牲精神不禁让人感受到了银色的圣洁与永恒感,白苹无疑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外在美和内在美皆备的民族战士。

二.红色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颜色,崇尚喜庆与美满的中国人有红色情结。人们从红色联想到太阳和火的颜色,因为太阳和火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人们自古至今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热烈等义,并由此引出兴旺、成功等含义。由红色的顺利、成功等又可以引申为受社会好评、受上级领导的重视或重用的含义,如“红得发紫”等。总之,红色在汉民族的传统中是一种美好的色彩。

梅瀛子是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她的衣领与衣袖, 像是太阳将升时的光芒。这一种红色的波浪,使我想起火,想到满野的红玫瑰……”[7]红色被赋予了威武、崇高、精力和行动等意义,一般说来, 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且意志坚强,凡事依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一旦无法实现便觉不顺心。梅瀛子,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是典型的间谍。她光彩照人,只要一出现,她的光芒可以盖过其他所有人,男士们都情愿做她的“卫星”,她尽心尽力为盟国打败法西斯游走效劳,行事利落干净,十分果断。同时,她冷血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她利用纯真少女海伦的美色作为她工作上的跳板,丝毫不顾及丈夫和儿子都在战场上的海伦母亲的感受。正如爱娃·海勒在《色彩的文化》中所说:“罪恶从爱情直至仇恨——所有令血液沸腾的情感都与血密切相关。红色是正面与负面的各种激情的象征色。”[8]梅瀛子无疑是红色的代表,带刺的玫瑰花。

三.白色

《风萧萧》中,海伦是白色的化身。她喜着白色的衣服,“白色的哥萨克帽子,白色的长毛轻呢大衣,手袖着同样的白呢手包, 倦涩地走在白苹旁边,脸上浓妆得鲜艳万分。”[9]她像不染尘俗的水莲,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众所周知,白色象征着纯洁、光明等,徐訏将白色毫不吝啬地赋予海伦,可见她才是徐訏理想的对象。

与始终勇往直前的白苹,变化莫测的梅瀛子相比,海伦“像稳定平直匀整的河流,没有意外的曲折,没有寄突的变幻,她自由自在的存在,你可以泊在水中,也可以在那里行驶。”[10]这是一个天真自然,恬静温柔的女子,清纯自然,温柔可人,极具艺术天赋,擅长音乐,后来因为接触了“我”,又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对待人生,有一种精神之爱的信仰。开始,她热爱音乐,每天都勤奋地练习,后来,她爱上了哲学,以至于想放弃钟爱多年的音乐。“我爱唱歌,因为我心灵有一种陶醉与升华的快乐,我爱哲学,因为它引导我想一点比较永久的存在,想到比较广远,比较细微与根本的问题。”[11]海伦是单纯的,对于喜好不带功利心。对爱好无功利,对爱情,也是如此。她爱“我”,但却与情欲无关,也不以结婚为目的,只是精神之爱,她从没想爱一个人就要彻底地占有他,她的爱简简单单,无关物质,也无关欲望。她如白色般纯洁。

四.黄色

黄色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被称作“天子之色”,具有至高无上、辉煌无比的意义。从心理学和色彩学上讲,黄色是理性思考事物的“理智之色”。喜好黄色的人, 多属于理论家类型。他们才能出众,对自己的能力极具信心。同时又温顺服从,表现出合作的个性也,他们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能进能退,懂得处世之道。史蒂芬太太便是这样的人。

史蒂芬太太是美国海军驻远东的工作人员,因为抗战的需要,她被指派给史蒂芬作太太。她有着姣好的面容,行为温文尔雅,她以史蒂芬太太的身份来掩饰自己的政治生活,用音乐等高雅艺术来遮掩间谍身份。她有着处事不惊的镇静,始终都保持着谦逊的待人态度。她与“我”一起谈论人生,谈论哲学,谈论“我”的“独身主义”观点;她为海伦放弃音乐大为遗憾,甚至想办法请“我”做说客改变海伦的想法;她虽为丈夫史蒂芬的去世感到悲痛,但她的镇定让她继续为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作用……史蒂芬太太装饰自己的家:“嫩黄色台布四角绣着绿色的叶子,还有嫩黄色的窗帘……四周的沙发都蒙着嫩黄的套子。一色浅绿的靠垫,四分之一绣着黄花,于是我注意到嫩黄色的地毯, 是这样的干净,是这样的美。”[12]高贵优雅的史蒂芬太太已经和黄色融为一体。endprint

五.结语

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是有色彩的,颜色不仅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充分享受色彩带来的视觉感,让读者得以有机会细细品味色彩传递出来的信息,这些信息远比语言本身传递的更为深刻。《风萧萧》中徐訏调动了自己的视觉意识,将多种色彩融入叙事,使白苹、梅瀛子、海伦及史蒂芬太太等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徐訏对于颜色的感知和把握,想必与他自身酷爱绘画艺术分不开。

1936年,徐訏来到了浪漫的巴黎,在这里,他除了爱上音乐以外,绘画同样是他热衷的对象。他对绘画与文学作品甚至有过一个巧妙的比喻,他说绘画作品如果是画家的儿子,那么文学作品只是作家儿子的照片。足以可见,在徐訏看来,绘画对于文学有多么地重要。他在日后的创作过程中,许多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艺术家或者和艺术有关。《风萧萧》中的海伦的音乐天赋,史蒂芬太太身上的艺术气息以及强烈的色彩书写相信都与他喜爱对绘画有关,当然也可能与徐訏本人天生的艺术敏感性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徐訏:《风萧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吴义勤,王素霞:《我心彷徨——徐訏传》,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陈乃欣:《徐訏二三事》,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年版。

[4]刘煊:《文学理论与色彩学》,《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第30页。

[5]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注释:

[1]陈乃欣:《徐訏二三事》,台北尔雅出版社,1980年版,第7页。

[2]同上。

[3]刘煊:《文学理论与色彩学》,《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1期,第30页。

[4]徐訏:《风萧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5]同上。

[6]徐訏:《风萧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同上。

[8]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10月版。

[9]徐訏:《风萧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同上。

[11]同上。

[12]徐訏:《风萧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蒂芬银色海伦
白银时代
潮水中央
作家死亡之谜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福尔摩斯·银色马(下)
福尔摩斯·银色马(上)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