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穴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影响

2014-07-12张丙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穴稳定型心绞痛

张丙义

经穴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影响

张丙义

目的 观察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三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体外反搏。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脂、hs-CRP改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脂、hs-CRP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2组血脂TC、LDL-C较治疗1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较治疗1组hs-CR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显示治疗2组hs-CRP含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三种疗法对患者血脂、hs-CRP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药物联合体外反搏组和药物经穴体外反搏组对血脂、hs-CRP等指标均较单纯西医组改善显著。药物联合经穴体外反搏组对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较药物联合体外反搏组改善明显。

体外反搏;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穴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

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也正式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从而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患者采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随着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的逐步深入,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体外反搏研究成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临床实际,笔者在临床中尝试采用经穴介入联合体外反搏及西药综合疗法防治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纳入观察病例75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全部来自于2011年4月至12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门诊与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

1.2 诊断标准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汇编》[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管理部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均衡的临床试验设计,用SPSS 13.0软件进行随机化分配。

1.3.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AHA/ACC关于冠心病和其他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2009年]为基础,结合临床研究规范化治疗要求,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治疗1组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即将体外反搏治疗仪与患者连接,将气囊囊套包扎在患者下肢及臀部,气囊充气压力设为 0.40~0.45kg/cm2,开启治疗仪,采集心电信息,通过心电触发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每人 1次/d,30min/次,疗程15d。治疗2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及体外反搏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压刺激。治则:祛浊补虚、化瘀通络;取穴:丰隆、足三里;选穴依据:根据足三里、丰隆穴中医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2-6]。穴位介入按压材料选取直径为0.3~0.6cm的橡胶球或电极片若干、氧化锌橡皮膏;经穴介入体外反搏疗法。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第二天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液进行血脂、hs-CRP化验检查,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指标数值,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计算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Version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输入及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组间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 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合并症和中医证型分布组间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2.2 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变化比较(表 2),经统计学检验,三组治疗前后hs-CRP浓度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检验,三组患者血脂疗效比较(表 3),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脂各项指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穴刺激可能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表2 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变化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变化比较(±s)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mg/L) 治疗后(mg/L) 降低值治疗1组 25 7.10±2.13 3.37±1.03△ 3.73±1.12*治疗2组 25 7.09±2.08 3.26±0.96△ 3.83±1.19*对照组 25 7.12±2.07 5.59±1.76△ 1.55±0.46*

表3 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s),mmol/L]

表3 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s),mmol/L]

注:△P<0.05;*P<0.05

组别 时间 TC TG HDL-C LDL-C治疗1组 治疗前 5.63±1.34 2.39±0.65 0.89±0.20 3.69±1.18治疗2组治疗后 4.06±1.22*△1.69±0.39*△1.53±0.33*△2.68±0.58*△治疗前 5.76±1.39 2.42±0.65 0.91±0.27 3.65±1.03对照组治疗后 3.31±0.92*△1.66±0.31*△1.56±0.32*△2.06±0.39*△治疗前 5.59±1.32 2.41±0.77 0.87±0.19 3.73±1.13治疗后 4.83±1.23*△2.01±0.50*△1.26±0.31*△3.02±0.97*△

3 讨论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升高和血脂异常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体外反搏作为冠心病的辅助疗法已得到确切的临床验证,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中医穴位外治法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而经穴介入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及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之临床研究属于一个新的尝试。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疗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对C反应蛋白炎性因子和血脂具有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经穴体外反搏疗法即体外反搏联合穴位按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内病外治,将经络气血循行理论应用于体外反搏的一种特殊疗法,非单纯经络刺激和体外反搏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与心脏跳动同步,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于一体的全息综合疗法。通过心电反馈,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疏通气血、化瘀涤浊的作用。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进行有益探索,为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及降低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药学药理学毒理学)[S].1993:51-53.

[2] 王维庭.穴位介入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6):246-246.

[3] 赵传成,温丽红.针刺治疗冠心病85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2):21-21.

[4] 王威,于红,朴顺福,等.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2):857-859.

[5] 王君,张宝文,于新宇,等.疾徐捻转泻法针刺足三里对高血压家兔的降压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116-117.

[6] 闫国平,李积胜.P物质参与大鼠外侧网状核痛觉调制的可能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5):568-569.

R541.4

A

1673-5846(2014)05-0112-02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猜你喜欢

经穴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