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僧学僧 持戒演武——我心中的少林寺武僧团

2014-07-12河南登封岳晓锋

少林与太极 2014年7期
关键词:武者少林寺少林

河南登封/岳晓锋

少林寺武僧团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少林寺常住院内,和出家人一样上殿、诵经,谨守僧衣、素食、独身的传统。但是他们多数并没有受戒。

由于少林寺武僧团的孩子们大多不到国家规定的出家年龄,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皈依佛门,通常要在寺院待上几年以后才能受戒出家)。这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先例:唐代少林僧兵中有很多就不是僧人,明代立过三次最高战功的传奇武僧周友所带领的少林僧兵大多也未受戒出家。作为少林僧兵的延续,嵩山少林寺武僧团组建之初也秉承了历史传统,以佛教徒而非限于寺院常住僧人作为选拔范围。这种选择为少林寺武僧团选拔人才、保持活力、履行使命夯实了根基。

二十多年来,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少林寺武僧团的形象和影响与日俱增,少林文化也因为少林寺武僧团的巡演而风靡全球。作为文化使者、和平使者,少林武僧退役后不论是出国还是在寺院出家,抑或是读了大学、做了企业、办了武校,佛教信仰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少林寺是他们永远的家,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回少林寺焚香礼佛、拜见师父、看望僧友。这种浓郁的少林情结、强大的凝聚力,是其他习武者难以体会到的。

少林寺武僧团的成员不是演员,他们抱着入世的态度和国内、国际顶级艺术家们合作,致力于佛教文化、少林文化的传播交流。他们不会为了舞台效果刻意改变,也不会为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迁就自己。相反,艺术家们常常从他们的简单、质朴、正义和虔诚中找到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设想,最终创作出表现少林武僧生活的空灵作品。

在每一场的演出之前,少林寺武僧团都会以5~10分钟的诵经礼佛作为开场,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即使是在国外,在无人关注的私密空间里他们也谨守戒律,遵行严格的佛教教义。在日常生活中,少林武僧们大都喜欢发展自己的爱好:下棋、学医、吹笛、弹琴以及学习书法和绘画等。在寺院生活长期的潜移默化下,少林武僧身上完全没有习武者的暴戾之气,更没有争强好胜之心。与一般的习武者相比,他们更儒雅、更平和、更圆融,虽然他们个个都是武功高手。

由于身处佛教寺院,经常受到老拳师的指点,加上有机会接触到少林古传拳谱,少林武僧所练功夫保留了传统拳的味道,在武学上的追求也非同一般。他们不必受体制约束,很少为了适应新的竞赛规则而随意更改招式。由于经常要在方丈室前的砖地和客堂砖地上直接演练功夫,少林武僧在日常的练功中很少借助地毯、棉垫等保护性用具,这反而使他们的硬功更加纯熟,弹跳力更真实,也更具爆发力。

在少林寺内,有学问的僧人、修行好的僧人是榜样,也是少林武僧争相学习的动力。由于有更多的出访机会、更多时候代表着少林文化,少林武僧们愿意在功夫上精益求精,更在佛教仪轨、佛学知识、禅宗修行方面学习并身体力行。

每年少林寺武僧团都要组织考功,一年三次。除了功夫必考之外,每人必须在才艺方面至少选择一项,接受学僧的检验。这种激励机制对少林武僧的成长非常有益。

在日常的管理上,除了遵守寺内代代相传的《少林习武戒约》之外,《少林寺武僧团管理制度》也是大家的行为指南,虽然划定了武僧坐卧行走的边界,但其中很少惩罚性的条款。虽然少林武僧的管理相当宽松,告假、消假、上殿、念诵、文化学习全凭自觉,但是大家都很珍惜进入武僧团的这个机会,刻意犯戒、屡教屡犯的人少之又少。

并不是谁都有机会进入少林寺武僧团。除了功夫好、形象好、素养高之外,机缘也非常重要。最终进入少林寺武僧团,并经常出国访问、参加大型武艺作品演出的都是幸远儿,他们的人生大都因此而改变。

少林寺武僧常年持戒演武,并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宿。对传承了1500多年的少林寺来说,少林寺武僧团是一个人才储备库,少林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因为有了这个平台而充满活力。武僧团中留下出家的人,参禅精进,很快成为少林僧团的中坚,离开者则大都成了传播少林文化的火种。

作为少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林寺武僧团已经创造了历史,并将继续完成结缘弘法、光大少林的使命。

猜你喜欢

武者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飞檐走壁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张少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