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前”、“据悉”消息何时了?

2014-07-10陈力丹

新闻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通讯员简讯消息

陈力丹

十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日前”是哪天?“据悉”据谁悉?》,批评了报纸消息中这两个不规范词句的滥用。两年前我在本刊再发一篇同样标题(加了一个副标题“满天飞的非新闻术语”)的批评文章,当然事例都是当前的,因为问题仍然很严重。现在此类现象怎样了?我花费了四个小时,看了2014年2月17日的12份报纸(不计副刊),看来情形有所好转,有的报纸要找“日前”(包括“近日”、“最近”等等)、“据悉”(包括“据了解”、“据调查”而后面没有交代具体内容的表达)得认真看报才行了,例如北京《法制晚报》、上海《文汇报》、广东《羊城晚报》等,这是一个好现象。以下是这天12家报纸这类情形的分布:

现在网络和广播电视的消息,有一些已经处于现在进行时了。报纸上的消息无法做到进行时态,但多数已是“昨天”、“今天上午”了。对于报纸来说,除了特殊情况,所报道的事实当然发生在所写消息之前,告知这个事实发生在“日前”,没有增添任何信息。记者所写的消息,除了恰好在场,多数是通过采访获得的,即据某人或某些人悉。告诉读者事实发生在“日前”、“近日”;告诉读者这个事实是别人跟我说的,但我不告诉你谁说的,这不是耍弄读者吗?这个道理再讲,都腻味了。

目前报纸上为什么仍然存在这类明显不规范的用词呢,主要在于三类情形。

第一类是新华社和中央其他传媒作为消息源,使用了这类不规范的词句,造成各报的消息也照用。特别是新华社的通稿,一旦通稿使用“日前”和“据悉”,采用通讯社稿的传媒只可以改变标题,通稿本身一个字也不能改(可以摘要使用,前面加一个“据”字,但采用的这部分文字,仍然一个字不能改)。这一天多家报纸采用了新华社关于东莞扫黄、关于广西南宁警方对警察打人做出解释的消息,由于通讯社的消息中使用了这类词,于是便经由这一路经被大幅扩散。央视新闻中现在“日前”消息较多,一些报纸采用央视新闻,也连带出较多的“日前”消息。鉴于这种情形,需要向中央级传媒提出要求了:请规范自己的新闻,给全国各地的传媒做出榜样。

第二类是本报记着中仍有少数人(现在总算可以说是“少数”了,以前是多数)缺乏基本的新闻业务训练,习惯于使用这类不规范的词,且报社对此没有把好关。例如这天《人民日报》海外版驻美国的记者关于驳斥美国关于中国“假货第一”的报道:“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处发布报告认为……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2014财政年综合拨款法案》……”。这天该报驻台湾的记者关于两岸民俗交流的报道:“广西南宁宾阳民俗文化代表团一行近日抵达台南市盐水区……据介绍,宾阳县与盐水区……”。所报道的事实都是有具体发生时间的,记者或不懂新闻业务,或为了掩盖过时的尴尬。

还有一种情形,即稿件并非记者所写,而是企业提供,记者改一改或根本不改就添加上自己的署名发表。例如这天《经济日报》“新闻眼”栏目头条署名记者的消息《光明乳业再启股权激励计划》:“光明乳业近日发布公告称……据了解,此举也是……据记者了解,光明乳业是……”。再如这天《北京晚报》署名记者关于微信的消息:“近日,微信朋友圈里通过腾讯地图的街景‘晒母校成为一个热点……据悉,街景功能最初从谷歌开始……”这种写作套路是企业公关部门常用的,他们的目的只在于让企业扬名,而我们的记者懒,拿来填上版面了事。

出现“日前”、“据悉”消息的地方,大多处于报纸版面不显眼的位置。例如《经济日报》使用这两个不规范词的消息,多数出自各版的讯息栏目:“新闻眼”、“综合”、“微讯”、“短讯”、“时讯”、“传真”、“一线传真”、“资讯工坊”、“权威发布”、“服务台”等共10个。这些栏目在各个版面上均不是重点,因而不被重视;这些消息可有可无,新闻价值有限,带有填空性质。

第三类情形,在于报纸采用了较多的通讯员来稿,这是目前“日前”、“据悉”消息的最大的来源。现在报纸的通讯员,大多是具体部门的宣传人员、公关人员或领导的秘书,写宣传稿可能在行,但缺乏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因而来稿中不仅充斥“日前”、“据悉”这类词句,而且内容多数不是新闻,套话空话较多,目的是宣扬本部门的政绩或让本部门的官员露脸。报纸为了照顾面上情况,开辟了相关的栏目;这些栏目多数不成功,基本没有新闻价值,也无法读下去。例如这天《中国青年报》的“团徽微讯”栏目,一共5条简讯,每条第一个词都是“日前”,后面全部是开会或活动。这天的《检察日报》利用二三版之间的中缝,开辟“信息快车”栏目,10条简讯中2条给出具体日期,1条没有时间交代,7条上来就是“日前”,快车一点不快,慢得没有钟点的概念,内容全部是开会或组织了什么活动。五六版之间中缝的“民主足音”栏目,10条简讯中9条上来便是“日前”,1条没有时间交代。内容与民主制度几乎无关,例如表彰了两位监督员、为当地政协委员订了报纸、邀请监督员介入办案、邀请当地人大代表视察本部门等等。这些属于联系群众或接受监督,民主是一种制度,不是随便想出来的主意。

还有一些通讯员与记者双署名的小消息,出现“日前”和“据悉”的比重较大,作为专业工作者的记者没有担当起职责,对通讯员的稿件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根据这种情况,显然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通讯员,报社要担当培训通讯员的职责。我为《中国气象报》的通讯员培训班讲过多次课,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讯员培养,主要问题在于经费和组织工作的付出不好解决。该报只出一位部门主任来做组织工作,负责邀请讲课人和设计活动,提出人数、时间的要求,让各省对口单位出人组织本省以下对口单位派人进京参加学习,学习期间的人员管理也是各省的人自己来管,报社只负责安排住处,提供会场。培训费用的大头,由参加培训的人员所在单位承担;每个单位派出一二个人,费用不会很多,但加起来就解决了整个培训的开支。每次来两三个省、几十个人,连续搞上若干期,效果颇佳。参与培训的通讯员们都很积极,因为进京学习的机会难得;而学到的新闻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宝贵的。如果没有精力做这类面对面的培训,至少可以编制通讯员手册吧?提出一些硬性要求。现在报纸能想到要反面基层和面上情况固然很好,但还要认真负起责任,做好栏目的组稿工作,对稿件提出规范性的要求,不能来什么就用什么。

通讯员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要向他们讲清楚人们为什么需要新闻,不要总想着叙说本部门领导想说的东西。新闻不是一般的讲故事,只要情节,而可以将时间、地点,甚至人物都模糊化,例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故事结构:“在很久很久以前,很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新闻与讲故事的差别之一,是前者必须告之明确的发生时间和消息源。我们常说新闻过后即变成了历史,可是查查已经变成历史的报纸上的新闻,满篇告知某法规“日前”颁布,某事件“日前”发生,而且都是听不知道的“谁”说的,这不见鬼吗?

对于报纸的记者编辑,纠正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现在不是实行考核制度吗?凡是这样写的,见了报就扣分,看谁还敢这样写东西!当然,最好还是编辑部作出明确规定:凡是没有明确交代时间的消息、写了“据悉”又不交代据谁悉的消息,一律不予发表。这样简单的写作要领,要说记者编辑不知道,恐怕没人信,关键在于报纸领导不重视在这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简讯栏目的改进。重视了,解决这类具体的问题成效,是会立竿见影的。

现在各报总在讲改进工作、锐意创新,我看首先还是解决一下“日前”、“据悉”消息满天飞的荒唐现象,第二步解决选择事实的新闻价值问题,以及禁止套话和空话的问题。这些做好了,本身就是一种改进,在这个基础上谈创新,才可能是真的。

猜你喜欢

通讯员简讯消息
一张图看5G消息
理财杂志社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
“微宣传”体系中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是在巩固友谊,还是增加彼此的冷漠
晚步见道旁花开
《上海企业 》编辑部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
简讯
大埔县老促会召开老区通讯员座谈会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