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

2014-07-07黄金芳黄婵李雪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

黄金芳 黄婵 李雪芬

[摘要] 目的 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科;桡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31-03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arterial blood sampling method applicated in neonatology

HUANG Jinfang HUANG Chan LI Xuefen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Luod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l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 blood sampling method which were used to neonatology.Methods 200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100 cases),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pediatric NICU. Radial artery blood method was taken to collect blood samples of observation group,and femoral artery blood method was taken to collect blood sample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Vein strayed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Proportion of hematoma or ecchymosis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Severe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unctur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femoral artery blood,adverse effects on children of radial artery blood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ts advantages conclude convenient operation,safety,simple and puncture success rate,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ology;Radial artery blood;Femoral artery blood;Blood gas analysis

血气分析能够反映出新生儿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是协助医生进行新生儿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和参考价值[1],对判断低氧血症、指导氧疗和调节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故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是儿科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2-3]。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的血气标本采血方式主要为桡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和肱动脉采血等,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小,动脉搏动弱,不易触及且凝血功能差,因而对该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如若操作不慎则易导致穿刺失败[4]。因此,为提高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NICU对200例新生儿分别采用经桡动脉采血和经股动脉采血,并对两种动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需要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新生儿200例,全部患儿均无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将200例患儿分为桡动脉采血组(下称观察组)和股动脉采血组(下称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5min~24d,平均日龄为(4.4±1.0)d;体重1495~4615g,平均(2912±181)g;其中足月儿72例,早产儿28例;

表1 两组患儿穿刺情况比较[n(%)]

组别 n 一次穿刺成功 误入静脉 并发症发生情况 局部疼痛程度

血肿 瘀斑 重度疼痛 轻中度疼痛

观察组 100 97(97.0) 0 0 2(2.0) 30(30.0) 70(70.0)

对照组 100 77(77.0) 8(8.0) 7(7.0) 12(12.0) 79(79.0) 21(21.0)

x2 17.6835 8.3333 7.2539 7.6805 48.41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对照组中,体重1542~4575g,平均(2953±172)g;其中足月儿74例,早产儿2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及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由在NICU工作年限>3年的护理人员进行采血操作,操作前准备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一次性注射器和头皮针,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具体操作如下:(1)观察组:患儿取平卧、半卧位或坐位,采血一侧的上肢平伸外展以使前臂露出,手掌向上,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前臂下段外侧的桡动脉搏动点并进行穿刺点定位(即位于掌横纹上方1~2cm的动脉搏动处[5]),常规局部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手部并使其稍稍背屈以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右手持4.5或5.5号头皮针(接一次性2.5mL注射器)在腕横纹向桡动脉方向与皮肤呈15°~30°刺入,刺入皮肤后由浅入深平稳缓慢进针,接着逐渐向上提针,见回血后固定头皮针,抽取所需的血液标本后迅速拔出针头,拔出针头后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部位5~10min。(2)对照组: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将采血一侧的裤子脱至大腿以下,将其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小腿弯曲成90°角,并将采血一侧的臀部稍垫高,使腹股沟充分暴露,助手协助固定患儿躯体及双腿,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和中指,穿刺点为患儿腹股沟三角区触摸动脉搏动点最明显的部位,操作者食、中指固定穿刺点,右手持2.5mL或5mL注射器与皮肤呈45°或垂直刺入股动脉,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的血液标本后迅速拔出针头,拔出针头后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部位5~1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针见血或提针过程中见回血即固定针头并采血至所需血量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时间(指患儿准备采血至采血结束后按压止血所需时间)、误入静脉率、疼痛程度(躁动、高调哭但不可安抚、呻吟伴表情痛苦及生命体征改变为重度疼痛;无痛苦表情、皱眉、身体轻微扭动为轻中度疼痛[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时有无皮下血肿和瘀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情况比较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穿刺时间比较

观察组穿刺时间为(2.81±0.82)min,对照组为(6.02±1.25)min,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的血气标本采血方式主要为桡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和肱动脉采血等,在本研究中,我院选用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进行对比。

股动脉搏动虽然明显,但其位置较深且搏动弥散因此而难以定位,而且股动脉穿刺点十分靠近股静脉和股神经,在采血操作时如有不慎则会容易误抽静脉血或造成股神经损伤[7];而桡动脉其位置表浅和暴露较好而易于固定和操作,且其周围没有大的血管、神经与之毗邻,因此桡动脉采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且十分安全,另外有文献提示[8],一次性穿刺成功能够使血管损伤减轻,使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和使患儿的痛苦减少。在本研究中,采用桡动脉采血的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为97.0%,明显高于采用股动脉采血的对照组的77.0%(P<0.05);而观察组未发生误入静脉的情况,对照组的误入静脉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动脉采血部位结构相对特殊且皮肤较为疏松,穿刺成功后很难固定,且股动脉是大血管,其压力较高,穿刺后按压不当则容易造成血肿[9],同时在股动脉采血时无法再温箱内进行操作,且需要打开患儿包被而不利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保暖[10],另外新生儿腹股沟处皱褶较多,常有胎脂聚集,易滑且潮湿,在此处穿刺容易引起细菌繁殖。而桡动脉采血部位在手腕处,无需将包被和衣服松解,卷起袖管,根据解剖位置取血即可,且能够在温箱里进行操作,另外其穿刺采血部位表浅,容易进行固定和触及,因而不易穿刺失败而导致出现瘀斑或血肿。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未见血肿出现,而瘀斑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血肿发生率为7.0%,瘀斑发生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动脉由于位置较深,易激怒患儿而致其四肢不自主活动多,因而导致操作难度大,往往需要两人协作,对初学者不易掌握;另外由于穿刺成功后难以进行固定,有时针头会从血管中滑出而致采血失败,从而需要进行反复穿刺而导致操作时间长且使患儿局部疼痛反应强烈。而桡动脉采血则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同时采血部位表浅,容易进行固定,可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及哭闹,且一人即可进行操作,简便易行。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重度疼痛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0%(P<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为(2.81±0.8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2±1.25)min(P<0.05)。

总之,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景建,莫改章,莫淦开,等.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92-193.

[2] 王珍珍.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7-118.

[3] 张凤琴,倪小丽.新生儿两种动脉采血部位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75-76.

[4] 林少群,周雪霞,徐秀凤.桡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9(9):12-13.

[5] 肖定琼,曾定芳,胡秀容.不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59-60.

[6] 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9.

[7] 徐庆,陆蕊君,杨海燕.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气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1A):2882.

[8] 许芬娟.5.5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6):69.

[9] 宋小宁,邵俊慧,王秀香.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6-l17.

[10] 刘小群,李静.两种动脉采血方法在NICU中的应用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59-1660.

(收稿日期:2014-01-14)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
机械通气在小儿耳鼻喉科呼吸困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中医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足背动脉血气采集法在C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