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4-07-07胡海燕张丽华李凤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均分躯体健康状况

胡海燕 张丽华△ 李凤杰

中小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期,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不可逆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不断报道出教师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行为,大量调查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存在轻度或重度心理问题[1-3]。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工作氛围及其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心理健康状况,人格发展[4],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有效调节,以保证教育质量是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大连市中小学随机抽取教师4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2份。其中,高中教师93名,初中教师206名,小学教师63名。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使用统一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处理。

2 结果

2.1 中小学教师 SCL-90总均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5]比较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t P总均分 1.60 ±0.56 1.44 ±0.43 5.15 0.因 子 中小学教师(n=362)全国常模(n=1388)000躯体化 1.76 ±0.75 1.37 ±0.48 9.752 0.000强 迫 1.94 ±0.75 1.62 ±0.58 8.055 0.000人际敏感 1.64 ±0.68 1.65 ±0.61 -0.268 0.789抑 郁 1.66 ±0.70 1.50 ±0.59 4.254 0.000焦 虑 1.54 ±0.60 1.39 ±0.43 4.728 0.000敌 对 1.63 ±0.75 1.46 ±0.55 4.348 0.000恐 怖 1.35 ±0.54 1.23 ±0.41 4.41 0.000偏 执 1.47 ±0.62 1.43 ±0.57 1.35 0.179精神病性 1.43 ±0.54 1.29 ±0.42 4.978 0.000

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各因子分中人际敏感低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偏执因子虽高于全国常模,但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极其显著。

2.2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状况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依照SCL-90评分标准,,当X(因子分)≥2时,即视为阳性表现,具体又分为轻度(2≤X<3)、中度(3≤X<4)、重度(X≥4)。中小学教师各因子阳性检出率见表2。

表2 SCL-90各因子阳性检出率[n(%)]

从总均分来看,此次调查中有18%的教师有轻度症状,2.2%有中度及重度症状。从单项因子来看,具有强迫症状者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7.1%,其余依次为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恐怖。

2.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差异 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SCL-90总均分、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2.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 为明确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教师与女教师在SCL-90量表上的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s)

表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s)

t P总均分 1.55 ±0.51 1.61 ±0.57 -0.739 0.项 目 男教师(n=58) 女教师(n=233)461躯体化 1.57 ±0.53 1.81 ±0.75 -2.928 0.004强迫症状 1.84 ±0.61 1.96 ±0.78 -1.350 0.180人际敏感 1.64 ±0.68 1.64 ±0.68 0.025 0.980抑 郁 1.59 ±0.64 1.69 ±0.72 -1.072 0.284焦 虑 1.52 ±0.54 1.54 ±0.60 -0.282 0.778敌 对 1.60 ±0.76 1.64 ±0.75 -0.375 0.708恐 怖 1.31 ±0.42 1.36 ±0.55 -0.812 0.418偏 执 1.51 ±0.66 1.45 ±0.61 0.650 0.516精神病性 1.40 ±0.51 1.43 ±0.54 -0.385 0.700

结果表明,只有在躯体化因子上,男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其余各因子和总均分上男女教师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本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SCL-90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正常人,这一结果与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结果一致[6-9]。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有18%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2.2%的教师有中度及重度心理问题,这与张丹枫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危机与解决策略的研究结果相似,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不断实行教育改革,这一改革使教师不断面临新挑战和新压力[10],教师需要从各方面不断的完善、提升自己,导致中小学教师面对的心理压力源众多,而教师在应对这些压力时,往往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因此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另外,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教师存在各方面心理问题,强迫症状尤为严重,潘奎琼对365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也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严重,其中强迫症状得分最高。这是因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面临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以及社会大众和教育部门的监督,这迫使教师形成了不断追求完美的心理,长期以往会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面临各界的审核与监督,还要做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这需要教师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来维护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角色之间的转换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或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由于平时教师的工作就很繁复,工作时间较长,这一要求无疑又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身心压力,因此许多教师躯体化症状突出。本研究中躯体化症状表现为阳性的教师年龄在40以上的占总体人数的50%以上,这说明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躯体化症状上表现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以前的教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这种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年纪较大的教师需要比年轻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所以他们在躯体化上表现得更为严重。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教育制度改革后,很多教材与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很多教师表示自己刚适应新版本的教材,教育部门又会做出一些新调整,加大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与难度。而且不同以往应试制度,教育部门要求加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心理素质教育加入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但是现在各地区中小学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因此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要抓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使教师焦虑抑郁情绪非常严重。而且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动力,采取的是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策略,使教师之间产生了竞争的关系,这一举措无疑会影响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使敌对情绪明显增高。

3.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学校与性别特点 对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相当,均比正常人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这是因为国家实行普九义务教育,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面对的压力源较为类似,因此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性别差异的分析结果可知,大连市男教师与女教师在心理方面承受着大致相同的压力,这一结果与潘奎琼、杜丽娟以及王景之的研究结果[11]较为一致。在本研究中,女教师躯体化要比男教师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男女教师比例相差较大造成的,另外由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女性角色相对于男性角色更复杂,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对自身要求也较高,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找到平衡点,能两者兼顾,但这种理想自我往往很难在现实中实现,因此,她们会体验到更多的矛盾、冲突和焦虑,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尤为普遍,这提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使教师学会如何有效调节自身消极情绪,学会在压力中更好的绽放自己,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更应该在关注升学率的同时,为教师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工作氛围。社会在监督教师工作之余,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给予教师更多关怀,更多理解,为教师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以减少教师一些敌对、恐怖、焦虑及抑郁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学生。

[1]杨东升.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调查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89-91

[2]潘奎琼,谢家玲.365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16):931-933

[3]张丹枫.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危机与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28(5):36-37

[4]张亚丽.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6):98-99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19

[6]彭跃红,胡冬莲.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29(2):35-37

[7]李建芹.新乡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92-293

[8]丁风琴.宁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08-410

[9]杜丽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7,21(3):138-140

[10]陈斯君,李安.初探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J].科教文汇,2009(17):9-10

[11]王景之,赵铭锡.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69-72

猜你喜欢

均分躯体健康状况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蝴蝶标本(外一首)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