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抗震减灾规划设计研究初探

2014-07-06王志宏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攀枝花市救灾防灾

王志宏

(甘肃第九建设集团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作为一种频发性自然灾害,据统计世界每年平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仅20世纪,我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此外,全国450个城市中有3/4处于地震区,其中大中城市4/5以上在地震区。目前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中,主要考虑城市的正常发展,从而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而城市的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多是被动地去匹配城市规划产生的空间形态,由此所规划的城市,从政府相关部门到规划设计部门往往都对城市防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因此,若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将着重考虑抗震防灾问题,对其空间布局及防灾资源配置提出要求,可保证地震前的防御与震后救援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抗震防灾空间格局可以主动抵御城市的地震灾害,这对城市抗震防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1 抗震防灾空间示意图

城市防灾空间的类型按照空间形态划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和面状空间,如图1所示。

1 防灾空间布局规划目标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规划需要重点保障城市应对不同风险水平地震灾害影响的防灾救灾功能,具体如下:

1)发生巨震时,保证城市救灾的进行——外部救援力量可以随时到达,对外疏散可实施。发生类似于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一类风险水平的地震灾害时,处于极震区的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往往丧失自救功能,救灾最紧迫的任务是打通对外疏散的通道,将受伤人员紧急疏散到中心疏散场所,同时保证周边省市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的顺利到达[2]。

2)发生大震时,城市防灾救灾基本功能——防灾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可有效维持运转,人员可以有效疏散,城市可以有计划恢复。发生相当于城市罕遇烈度的地震时,城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虽有破坏,但应保证城市防灾应急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好,城市受灾人员能够从疏散通道迅速疏散到固定场所中,城市骨干救援力量 (如综合性医院、主要消防部队)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迅速投入救灾。

3)发生中震时,以城市自救为主,外来援助为辅,基础设施系统(供水、供电)可维持正常运转,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而且城市的基本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2 攀枝花市抗震防灾空间分级

2.1 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1°08′~102°15′,北纬 26°05′~27°21′。面积7440km2,建成区面积约67 km2,下辖三区两县。其以山原峡谷地貌为主,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发生6.1级地震,受灾人口约120万,死亡38人,589人受伤,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23万余户、6.7万余间,损坏房屋19.5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33.6亿元。为此,制定好攀枝花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攀枝花市抗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2 抗震防灾空间分级

根据攀枝花市防御地震灾害的目标与要求,结合“一心两轴四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按照防灾组团、救灾骨干网格、疏散生活分区(防灾街区)3个级别进行划分,防灾组团应保证各自在发生巨震情况下外部救援力量可迅速到达,救灾骨干网格应保证大震情况下各组团防灾救灾基本功能可以实现,疏散生活分区应保证各自在中震情况下应急疏散和城市功能基本正常,相应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

3 攀枝花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

结合攀枝花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绿地系统“一链二带三环多岛”的结构形式,强调以社区和防灾避险绿地为单位的防灾功能单位为体现,与现有基础设施或者特殊的自然地貌(地形条件、河流、城市道路)等标志分隔带相结合。充分考虑行政管理、分区规模、城市天然分界线、防止次生灾害蔓延、救灾机构的分布等因素,进行防灾分区的划分[3]。将攀枝花市都市区防灾分区划分为4个一级防灾分区、10个二级防灾分区和30个三级防灾分区,如表2所示。

“三级”片状的空间格局:“三级”指根据防御地震灾害的目标及抗震救灾功能要求,将攀枝花市划分为三个层次的防灾分区。

一级防灾组团:以金沙江为防灾次生灾害蔓延带轴线,根据规划区用地所属地形条件特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中心城区“一心两轴四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定位,依托攀枝花市西区、东区和仁和区的行政管理范围,保障巨震或超越设防水准地震发生时城市的救灾功能进行防灾组团划分。

表1 攀枝花市城市防灾空间分级技术标准

表2 防灾空间分区表

二级防灾分区:根据中心城区形态格局与自然山水分隔,结合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等关于中心城区防灾分区和责任区规划布局的分布,依托攀枝花市行政区划上街道办的管理范围,保障罕遇地震(或大震)发生时城市的防灾救灾基本功能进行防灾骨干网格划分。

三级疏散生活分区:以规划区内防灾避险绿地空间分布为中心,考虑攀枝花市特殊的地形条件对其服务半径的限制因素,以规划区内分布的河流、主要防灾道路为防灾次生灾害蔓延带,保障城市设防地震(或中震)发生时城市以自救为主进行疏散生活分区划分[4]。

攀枝花市的防灾空间与避震疏散系统如表3所示,防灾空间结构与分区如图2、3所示。

4 结语

现代城市已是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化工业集中的地方,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保障地震时城市的安全和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是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必须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除了大力促进地震科学进步外,其重要的对策便是编制并实施城市抗震设防区划和抗震防灾规划。

表3 防灾空间与避震疏散系统

图2 攀枝花市防灾空间结构(2005-2009)

图3 攀枝花市防灾空间分区(2005-2009)

[1]毕于瑞,马东辉,苏经宇,范继平,郭小东.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2):118-121.

[2]王志涛,苏经宇,马东辉,郭小东,王威.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4):99-104.

[3]高彩霞,刘小鹏,赵小勇.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村镇规划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以宁夏彭阳县白杨镇为例 (2009年~2020年)[J].建筑设计管理,2013,28(4):44-47.

[4]庹彬彬,王银珍,曾春.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3(1):32-33.

猜你喜欢

攀枝花市救灾防灾
航母救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