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研究

2014-07-05李春燕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产学研合作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我国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难以胜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结构的缺失,三是缺乏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机制。因此,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通过制定培养规划,建立培训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选聘兼职教师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如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等,有力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型;产学研合作

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指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七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就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专门提出了具体措施。但就目前来看,这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有内部与外部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束缚等等。但是,认真反省起来,我国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与水平整体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要认真落实上述《若干意见》提出的相应举措外,还必须同时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加快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既有高超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案例背景。这种现象是我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基本现状。审视起来,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缺失

传统上,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教育为主,培养模式一直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为顺应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提出了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一直致力于强化实践育人的工作。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在人才培养上,还一直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各类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考核,远不如理论教学那样严格规范。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教育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从教师个体来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也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实践教学还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重视,仍固守着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加之他们本身接受的就是传统培养模式下的职前教育,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 多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结构性缺失

一是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举办高等工程教育的院校和一些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本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但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老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梯队不合理等现象是这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院校以及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二是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合理。传统上的教师职后培训,几乎都是到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大学学习进修,而很少到有关企业、工程部门或研究机构从事产品研发、参与工程项目等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的。这势必造成了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只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从而不能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三是教师的任用问题。由于现行人事制度和办学自主权的限制,高校基本不可能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或长期聘用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其他行业人才来校工作。

3. 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机制缺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受到政府、社会和高校的热议和重视。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也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们大都出台了一些规定,制定了一些措施,以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注意到,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迫使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政策机制。一是缺乏原始的导向机制。在职称评定上,各级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只强调学术水平,只要求论文、科研项目和成果,没有衡量其实践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条件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失去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缺乏激励机制。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很少反映他们在项目推广、成果转化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业绩,挫伤了他们投身实践的积极性。在工作量和计酬上,往往存在着理论课和实践性教学待遇不一样的现象,也使得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总之,由于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和培养的政策机制,就使得广大教师热衷于理论,而无心于实践,科研选题上往往也较少考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纸上谈兵的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少。取得成果后往往就束之高阁,转化率很低,很难用于生产实际。

二、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不但是高校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由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认真研究,共同解决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时代性课题。

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多年来,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界,几次广泛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看来,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是深化实践育人的思想障碍。所以,全面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依然需要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这就要求从教育管理部门到高校以至教师本人,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强调“实践与应用”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把实践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课题作为科研的重点对象,把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要首先转变 “应用型”低于“学术型”、专业学位低于学科学位等一系列错误观念。要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实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尤其是广大地方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切实担当起为地方培养大批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次,高校应进一步明确符合各自办学定位的实践教育内涵、标准和要求,把实践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更应以培养应用型甚至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努力办出应有的水平和特色来。高教理论界应深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积极引导高校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在推进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中,有效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广大教师则更应该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使自身的思想观念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参与实践作为自身工作需求,把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作为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行动。

2. 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培训机制

长期以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普遍忽视了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也普遍缺乏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培训的内容。近几年,高校相继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CPD或CFD),也只针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较少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际上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新界定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必须把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研究制定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确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办法,制定有力的政策保障,切实把规划落实到实处。在培养培训方式上,要力戒一刀切,避免形式化,注重实效性。通过分层次分类别、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或渠道扎实开展工作。分层次,就是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不同的实践工作岗位。如刚入职的助教,可让他们到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工科专业则可安排他们进实习工厂(车间)跟班。对于讲师,可组织他们在技术或管理岗位挂职工作或学习。而对于高级职称者,可设法让他们在高级技术或管理岗位参与研发或决策。分类别,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安排教师深入第一线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如工科专业教师可进入工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院所,通过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一些理科专业教师也可到科研部门或企业参与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通过真题真做,一方面可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文社科等专业的教师,也要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科研调研、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相关文化领域改革和建设、参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等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医学类专业,则必须安排他们定期到医院临床实践。而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应要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教学论教师把中小学、幼儿园作为长期联系点进行教学实践,熟悉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情况,使他们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专家。特别是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高校一定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诚然,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加强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协调,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各院(系)作为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在学校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寻求产学研合作对象,认真落实本单位的教师实践能力发展规划,确保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顺利推进。

3. 建立实践基地,选聘兼职教师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办学经验表明,建立和学科专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又是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方面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与驻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地方相关行业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互惠互利的、有效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机制,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保证。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高校要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一定从教能力的专家进校做兼职教师。通过“工程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法官进课堂”等形式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这样做,一方面可给学校带来行业第一线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师了解行业实际,熟悉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障

要想加大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全面实现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还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力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

1. 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上普遍存在的“一刀切”、“大一统”、“学术化”等弊端,在职称评审上也应分类指导,分类要求。一是各类高校各级教师职称的任职条件都应有相应岗位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明确要求,将是否承担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相应岗位实践实习经历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情况作为评审的必要条件;二是对一些学科和专业要增加考察其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应用型成果要求;三是建立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称评审体系和办法,以促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总之,通过评审条件的政策导向,引导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参与实践能力培训的考核。如在年度考核中,增加承担实验实训、指导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定性和定量考核内容;对任期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未参加规定的实践培训项目的教师,视情节以缓聘或高职低聘。建立与科研、教学成果同等的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大力表彰奖励。同时在工作量考核和酬金待遇方面,也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鼓励教师主动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愿意下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3. 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

企业普遍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向来是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难题。对此政府应当采取可能的行政干预或政策支持,如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从而帮助高校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合作往往是学校“一头热”的情况下,政府和立法部门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制定相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等,通过立法来促使产学研各方主动联姻,促使各方履行义务,使产学研合作真正成为各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博. 论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89-90.

[2] 曾永卫,张亮峰. 产学院合作教育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3):39-40.

[3] 李春燕. 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23-25.

[4] 居里锴,徐建成. “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责任编辑:吴芳和]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产学研合作教师专业发展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