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的改进

2014-07-03赵拯陆余平

化学教与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氨气

赵拯 陆余平

摘要:通过常见的仪器广口瓶,对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基本无污染,适合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氨气;氯化氢;广口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39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是氨的性质中一个重要的课堂实验。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许多教师都会选择该实验作为课堂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验。

一、课本实验存在问题

我们通常采用通过玻璃棒醮浓氨水和浓盐酸后靠近,观察产生白烟进行的。这样做比较容易,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挥发性药品暴露在空气中易造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外逸,污染环境;醮取液体量少,能接触到的气体过少,则现象不明显,量多则液体易于滴到桌面上,造成浪费。苏教版化学1中通过在棉花球上滴加浓氨水和浓盐酸后用烧杯盖住,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但烧杯有一尖嘴,再加上盖的时候密封性不会太好,实验中少量烟雾也会逸散到空气中。特别作为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操作不熟练,滴加药品时速度等原因导致大量气体外逸的问题时有发生,最后实验室内乌烟瘴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三、操作步骤

1. 准备药品:浓氨水和浓盐酸;仪器:干燥、洁净的广口瓶和胶头滴管。

2. 在广口瓶口底滴1滴浓氨水,在凹陷的瓶盖上滴1滴浓盐酸。

3. 将瓶盖迅速盖上,观察现象。

四、改进的优点

1. 实验仪器常规,操作过程简单。

2. 气体不外逸,接触面广,现象明显。

3. 药品用量少,实验过程封闭,几乎不会污染环境。

五、注意事项

1. 浓盐酸用量不必多,防止瓶盖合上,浓盐酸直接与浓氨水直接接触。

2. 广口瓶应干燥,清洁,便于实验现象观察。

3. 教师大班演示时可以用大型广口瓶,现象同样明显。

参考文献

[1] 白林,韦应虎,张天顺.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研究性教学实验[J].化学教育,2009,(6)endprint

摘要:通过常见的仪器广口瓶,对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基本无污染,适合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氨气;氯化氢;广口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39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是氨的性质中一个重要的课堂实验。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许多教师都会选择该实验作为课堂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验。

一、课本实验存在问题

我们通常采用通过玻璃棒醮浓氨水和浓盐酸后靠近,观察产生白烟进行的。这样做比较容易,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挥发性药品暴露在空气中易造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外逸,污染环境;醮取液体量少,能接触到的气体过少,则现象不明显,量多则液体易于滴到桌面上,造成浪费。苏教版化学1中通过在棉花球上滴加浓氨水和浓盐酸后用烧杯盖住,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但烧杯有一尖嘴,再加上盖的时候密封性不会太好,实验中少量烟雾也会逸散到空气中。特别作为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操作不熟练,滴加药品时速度等原因导致大量气体外逸的问题时有发生,最后实验室内乌烟瘴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三、操作步骤

1. 准备药品:浓氨水和浓盐酸;仪器:干燥、洁净的广口瓶和胶头滴管。

2. 在广口瓶口底滴1滴浓氨水,在凹陷的瓶盖上滴1滴浓盐酸。

3. 将瓶盖迅速盖上,观察现象。

四、改进的优点

1. 实验仪器常规,操作过程简单。

2. 气体不外逸,接触面广,现象明显。

3. 药品用量少,实验过程封闭,几乎不会污染环境。

五、注意事项

1. 浓盐酸用量不必多,防止瓶盖合上,浓盐酸直接与浓氨水直接接触。

2. 广口瓶应干燥,清洁,便于实验现象观察。

3. 教师大班演示时可以用大型广口瓶,现象同样明显。

参考文献

[1] 白林,韦应虎,张天顺.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研究性教学实验[J].化学教育,2009,(6)endprint

摘要:通过常见的仪器广口瓶,对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基本无污染,适合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氨气;氯化氢;广口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39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是氨的性质中一个重要的课堂实验。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许多教师都会选择该实验作为课堂演示或让学生亲自实验。

一、课本实验存在问题

我们通常采用通过玻璃棒醮浓氨水和浓盐酸后靠近,观察产生白烟进行的。这样做比较容易,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挥发性药品暴露在空气中易造成刺激性气味气体外逸,污染环境;醮取液体量少,能接触到的气体过少,则现象不明显,量多则液体易于滴到桌面上,造成浪费。苏教版化学1中通过在棉花球上滴加浓氨水和浓盐酸后用烧杯盖住,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但烧杯有一尖嘴,再加上盖的时候密封性不会太好,实验中少量烟雾也会逸散到空气中。特别作为学生分组实验时,往往操作不熟练,滴加药品时速度等原因导致大量气体外逸的问题时有发生,最后实验室内乌烟瘴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三、操作步骤

1. 准备药品:浓氨水和浓盐酸;仪器:干燥、洁净的广口瓶和胶头滴管。

2. 在广口瓶口底滴1滴浓氨水,在凹陷的瓶盖上滴1滴浓盐酸。

3. 将瓶盖迅速盖上,观察现象。

四、改进的优点

1. 实验仪器常规,操作过程简单。

2. 气体不外逸,接触面广,现象明显。

3. 药品用量少,实验过程封闭,几乎不会污染环境。

五、注意事项

1. 浓盐酸用量不必多,防止瓶盖合上,浓盐酸直接与浓氨水直接接触。

2. 广口瓶应干燥,清洁,便于实验现象观察。

3. 教师大班演示时可以用大型广口瓶,现象同样明显。

参考文献

[1] 白林,韦应虎,张天顺.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研究性教学实验[J].化学教育,200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氨气
氨气泄漏的处置措施
氨气的喷泉实验的一体化改进
氨气的喷泉实验的一体化改进
连续制取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的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研究
氨水和种子要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