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4-07-01何国林王杏芹段金荣石书兵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

何国林,王杏芹,段金荣,石书兵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2.乌鲁木齐县畜牧兽医站,乌鲁木齐 830036 3.乌鲁木齐市农牧局(乌鲁木齐市兽医局),乌鲁木齐 830063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何国林1,3,王杏芹2,段金荣3,石书兵1

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2.乌鲁木齐县畜牧兽医站,乌鲁木齐 830036 3.乌鲁木齐市农牧局(乌鲁木齐市兽医局),乌鲁木齐 830063

都市农业强调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联合二、三产业,发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种功能。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大城市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障碍,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建议

都市农业是大城市发展农业的崭新理念,其强调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联合二、三产业,发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012年乌鲁木齐市地区生产总值2060亿元,人均GDP5957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3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0元[3]。根据已研究资料分析,只有大城市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才可能进入都市农业阶段。按照2012年汇率计算,乌鲁木齐市已进入了都市农业发展阶段。

1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1.1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围绕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结构由2010年的44.43:1.29: 51.95:2.33调整为2012年的43.18:2.26:52.24:2.32,畜牧业比重逐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33hm2,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4333 hm2,春提早、秋延晚蔬菜以及深冬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肉、禽蛋、鲜奶产量比2010年分别增长13.92%、16.59%、14.02%,畜禽养殖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池塘、流水等集约化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稳步提高,总产量达7264t,名优特产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达到总产量的20%。

1.2 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末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达90%以上,畜禽、水产品养殖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机械总动力29.94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7.3%;机耕、机收、机播面积分别达到44.38万hm2、机播32.473万hm2、机收2.8万hm2,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配方肥施肥面积达3.7万hm2,农用化肥使用量较2010年减少1637t。以“新农网”为依托,覆盖区(县)、乡(镇)和村的专网初步建成,资讯、气象、科技、市场等信息的发布量进一步增大;以GPRS控制的LED大屏幕、触摸屏计算机等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拓展。

1.3 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面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成了以市级机构为龙头、区(县)机构为骨干、批发市场和生产企业为基础,覆盖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各级检测(监测)点达到283个。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例行监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等项制度,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2个,新疆著名商标农产品57个,新疆农业名牌产品10个;有效期内的绿色产品56个,有机产品6个。

1.4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2012年末,打造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25家,乌鲁木齐市级17家。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30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3家,入社农户15003户,带动非成员农户45000余户。

1.5 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2012年末,发展农家乐801家、休闲农庄12家、休闲农业园区4家。

2 制约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障碍

2.1 发展都市农业认识有待于提升,政策保障措施不完善

农业产值仅占乌鲁木齐市总产值的1.25%,同时,农业属于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在乌鲁木齐市及各区(县)产业发展中难以成为“重中之重”,存在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各级对都市农业保障供给、改善生态、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等功能认识不到位。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无法支撑都市农业发展,在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机制上还需要不断完善。

2.2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由表1可见:2012年财政收入和支出,较2010年增加1201620万元、1556655万元,分别增加了60.82%和74.76%。由图1可看:2010年—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3.51%增加到2012年的4.17%,三年只增加了0.66%。农业支出的增幅同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不符,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表1 2010—2012年乌鲁木齐市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图12010 —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统计图

2.3 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土地等资源日趋匮乏。由表2可以看出:2012年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总量9.85亿m3,供水总量10.68亿m3,其中第一产业用水6.25亿m3,农业用水量占全年用水量63.6%,存在水资源超采严重,水资源利用趋于极值。通过查阅资料,1993年-1996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就减少2813 hm2,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407hm2[4]。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刚性减少,1996年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为61808hm2,2009年末乌鲁木齐市实有耕地面积57363hm2[5]。在近郊地区,土地资源瓶颈越发的明显,设施农业、畜牧养殖、观光休闲等产业用地难以办理相关手续。

表2 2012年水资源和供水、用水情况统计表(单位:亿m3)

2.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农村分布相对分散,部分地区的生产条件仍然相对落后。由表3可以看出:2010年—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乌鲁木齐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2、0.4和0.55,且年度波动较大。反映出近年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更新较慢。通过查阅资料,目前乌鲁木齐市各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8,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灌溉用水损失在输水过程中和田间,田间渗漏严重[6]。

表3 2010年—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2.5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非农就业不断增加,许多高素质经营主体转移出去,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的收入不断提高。由表4中可以看出:2010—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调查)逐年增加,分别达到16371元、18746元、21659元。从图2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非家庭经营性性收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反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村,脱离农业生产,获取较高劳动报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妇女和老人对新科技运用采取观望态度,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

表4 2010—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调查表(单位:元)

图22010 —2012年乌鲁木齐市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非家庭经营性收入情况

3 加快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明确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完善保障措施

按照“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思路,将农业融入城市,努力开拓都市农业的多元功能,改造经济功能、提升文化功能、强化生态功能、延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都市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着力强化服务体系支撑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3.2 建立健全建设都市农业投入机制

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业主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都市农业建设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重点产业和重点园区。积极协调各类金融组织加大现代农业信贷支持力度,探索设立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特色、有针对性的贷款种类,增加农户小额贷款投放量。完善信贷担保制度,允许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3.3 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互融

实行统一制定城乡规划,乌鲁木齐市各项规划都应把农村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优美为目标,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和实现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础。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把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居民社区作为整体统筹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市区、中心镇、中心村相协调,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发展格局。

3.4 培育新型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规范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切实发挥“三会”功能,推动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1]吴轶韵,俞菊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1):16-19.

[2]蔡意中.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0:13-27.

[3]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乌鲁木齐统计年鉴[M].特载:6-15. [4]张永福.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115-116,134.

[5]胡萍,张永福,冯建旭.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25-127.

[6]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乌鲁木齐市农业高效节水思路[J].新疆水利,2012(3):36-38.

何国林(1982年11月—),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方向:都市农业。

2014-04-18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