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海上丝绸之路

2014-06-30黄育川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

黄育川

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货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15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当时著名的探险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经由东南亚和南亚航行直抵波斯湾。时至今日,同样的海上通道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东亚独特的生产分工网络提供支持。这种分工生产是将整个地区生产的零部件运往中国进行组装,进而运至位于欧洲和北美的最终目的地。以这种联系为基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可能有助于在整个地区内建立起更为融洽的交往互动关系。

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成本锐减,从而使该地区各国无论其规模大小、技术发展程度高低都可以通过生产部件而非完整产品的方式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中获益,这就是东亚相对于全球其他地区表现如此出色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现在许多东盟国家很可能会从未来的生产外包中获益。此外,再加上中国与其多数亚洲邻国的贸易逆差,都使得各方更容易将中国视作机会,而非威胁。

而另一方面,在美国的领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国被排除在外)正力争达到最高标准,对那些看起来与贸易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给予了大量关注,如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管理规则。许多参与国受到吸引的原因在于,与这样一个集团建立联系有可能加速结构性改革,但还有一些参与国则希望借助TPP对抗中国的经济崛起。虽然谈判过程仍不对外公开,但泄露出来的消息足以证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作为推动谈判进程的美国与其他TPP参与国之间存在巨大分歧,其中尤以在有关知识产权、投资指导方针、环境和原产地规则问题上的立场最引人注目。

而随着中国从资金净吸纳国向兼具资金输出国身份的转变,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也将对经济关系产生影响。有人预测,十年内,每年会有多达千亿美元以直接投资和投资组合的形式离开中国,其中大部分会流向亚洲国家。这将有助于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结构性贸易逆差,在人民币开始成为世界其他地区中具有影响力的货币之前,中国自然会采用其作为贸易结算的区域性货币。几百年前,整个海上丝绸之路都采用中国的铜钱作为交换媒介,好像预示了如今中国使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历史就要重演。

不过,当前最大的挑战在于中国如何推进海外华人在东南亚地区发挥作用。5000万海外华人中有3200万居住在东南亚,其中既包括在海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也包括已经融入定居国的海外华人。他们在许多东盟国家拥有大量财富,还在地区生产分工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一些位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电子器件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这就模糊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概念,其政治地位也不甚清楚。

几十年前,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保护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尚不完备,多达三分之二的外商直接投资来自海外华人。他们善于利用其身份、对文化规范的理解和个人关系网减少非华裔外国人面临的一些固有风险。如今,中国注意到了可以反过来利用海外华人为其在东南亚的对外投资提供便利,并帮助开发主要港口、促进工业生产外包、深化与银行的关系以及拓宽分销渠道。

尽管海外华人正在融入居住国,他们依旧表现出了与中国无法割断的文化联系。但他们也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变迁,这些变迁使得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也使他们与这些国家内的其他群体的关系复杂化了。中国侨民在影响外交政策中所起到的作用受到多种动机的左右,但整体而言,这类关系大都很被动。若要使这些关系变得更为主动,就需要审慎处理其中涉及的敏感问题。

中国对外输出资本的挑战在于,如何动员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而非仅依靠东南亚的海外侨民。这就必然意味着,所有重大举措或正式接触都需要符合共同利益、在政府间的平台上进行,这就为推动在公司或个人层面与海外华人进行非正式的和私人性质的接触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框架。

开展超越中国海外侨民社区的交流互动更具包容性,有助于缓解领土争端和历史敏感问题引发的地区紧张局势。如果中国能够与有关国家在搁置主权要求、共同开发争议地区海上资源问题上达成一致,这种做法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此一来,复兴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就可能促进亚洲各国取得更积极的外交政策成果。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
《他者中的华人》:海外华人史的重新书写
高屋建瓴 纵横通透评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国产翻拍电影《误杀》的系列拓新
美籍华裔专家林同炎建言浦东开发开放
跨国网络与粤东侨乡社会变迁:以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为例
家文化的认同与海外华人的生存和适应
全球视野中的新流动:“华侨华人研究”重思
“文化混杂”下独立纪录片的跨文化魅力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