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可散,“神”宜聚

2014-06-28何炜勇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技能信息技术

何炜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种教学时尚,过分追求形式使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科本身的基本要素正在被淡化。本文针对“学科整合”“信息素养”“情景教学”“赏识教育”等时下课堂上的流行元素展开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内涵 课堂实效 技能

有效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走出了单纯“为技术而技术”的“学科本位”误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欣喜之余,笔者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当下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斥着“学科整合”“信息素养”“情景教学”“赏识教育”等时尚流行元素,而“学科内涵”“基本技能”“课堂实效”“有效评价”等传统元素却在被不断淡化,信息技术教学似乎走向了“形”散“神”也散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我们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即在追逐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不放弃课堂实效。

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一、不为“课程整合”而失去学科内涵

[现象]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蔚然成风的今天,信息技术课堂中掺杂的元素越来越多,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内涵却越来越少。记得有一次去听课,教学内容是Word中的自选图形,教师却硬生生地把勾股定理的证明整合进去,几乎整节课教师都在让学生移动、旋转四个直角三角形,传授数学知识,而对Word本身的知识点却浮光掠影,匆匆带过,这样主次不分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不可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思考]如此整合,是我们想要的信息技术课吗?在一星期两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课堂时间被如此多的其他学科内容所填充,学生还能接受多少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呢?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是什么?信息技术学科的“文化”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应当落实在传授给学生一些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思维方式与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节课的勾股定理证明是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定理的证明本身并不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因此不能喧宾夺主,淹没学科本质的东西。

[策略]针对自选图形这节课,笔者认为应该削减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或者干脆把定理证明课改为验证课。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知识传授的过程留给数学课堂,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把精力与时间集中于如何绘制与调整不同类型的自选图形这个核心问题上,也就是要突出“自选图形”的知识与技能,别让整合元素过于笨重,把简单、干脆的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根基不稳。

二、不为“信息素养”而忽视基本技能

[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被慢慢地淡化了,往往一节课学生就是在信息素养不断地“被拓展”中度过。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技术得不到系统的学习与深入的研究,信息技术课堂的“技术”含量越来越低,甚至有些学生感到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不到东西,这降低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吸引力。

记得在一堂关于搜索引擎的课上,教师设计了“必答题”与“抢答题”两个环节。必答题环节教师将学生需要查找的问题先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搜索,称之为:自主探究环节。然后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公布搜索结果。在抢答题环节,教师在大屏幕投影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表面上这节课热闹非凡,但热闹的背后总是让人产生一丝遗憾。

[思考]这节课,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点非常值得肯定,能很好地体现“生本”教育,但在这节热闹的信息技术课的背后,让人看到的是当今信息技术课堂的“浮躁”。离开了信息“技术”谈信息“素养”无疑是纸上谈兵。

[策略]我们必须围绕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展开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有一定的梯度,避免出现类似在“搜索引擎”这节课中出现的无梯度重复的无效任务,要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使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得以落实与吸收,基本技能得以掌握与练习。

三、不为“情景教学”而淡化教学实效

[现象]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吸收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情景性,就是把情景作为“汤”,把知识融入情景中,使得原本干巴、孤零、枯燥的知识,变成一道美味大餐。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度追求情景教学,使得情景和学习任务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状态,主题活动泛滥,自主探究缺失价值,协作学习变成优等生的舞台等现象在当前的课堂中经常可见,使得课堂出现“汤多、味淡”现象。

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情景教学中,活动课与游戏课最受学生的欢迎。因此,一些教师总是喜欢把课堂设计成这类课型。在课堂中,随着一个个活动的展开、一个个游戏的进行,学生热情高涨,机房里呼声一片,最后教师自以为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课后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很多学生只是记住了课堂中好玩的部分,对整堂课的知识却早已没有多少印象。这样的效果,不正是教学情景冲淡了课堂实效吗?

[思考]情景的引入、活动的展开、多媒体应用这些不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本质,不能因为片面地追求教学情景、课堂氛围,而浪费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吸收知识的时间,使得热闹过后,重点、难点被淡化,学生的技能、思维能力没能得到提高。课堂情景的设置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实效的活动,有实效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策略]教学的本质是把握教学目标,讲清重难点,理清教学脉络,衔接知识生长点。情景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这个“本质”展开,绝不能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为追求课堂氛围而放弃课堂实效。情景的创设必须从学生实际与学情出发,围绕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展开,使学生在适度的教学情景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与方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掌控好课堂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如开展自主探究,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探究才有意义;如开展小组合作,教师必须要布置有合作价值的任务,明确合作的要求,强化对合作的指导。

总之,情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教学。

四、不为“赏识教育”而放弃有效评价

[现象]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因此,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鼓励就是赏识教育,于是表扬和鼓励就充斥了整个课堂。这样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但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在蜜罐中迷失了方向。

[思考]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运用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过度的表扬,缺乏实质意义的评价,会让学生迷失方向,产生迷惑,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浮躁的心态和随意应付的不良习惯。

[策略]我们不能因赏识教育而丢失评价的内涵,表扬和赏识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赏识教育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叫好,而是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做法,提出具体鲜明的意见与观点。面对学生的智慧闪现,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面对学生的不足,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出,客观地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才能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追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必须远离教学浮躁,回归教学本真,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做到“形”散而“神”聚,使其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技能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