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中学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内容

2014-06-26吴晓威陈旭远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科书跨文化交际

吴晓威 陈旭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在全球化的当下,语言和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靠语言知识无法顺利完成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为各国教育所共同关注,但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始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而文化只是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一个辅助。另外,各国的英语教育对如何理解文化教育所应包含的内容也不一样。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法分析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学習指導要領』,下称《要领》)对英语教学、跨文化理解的要求,日本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从跨文化理解的视角出发探讨日本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以期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有所启示和反思。

一、日本英语教育的目的

外语教育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理解[1],语言学习的目标是进行交流,但不同的语言从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因此可以说欠缺社会文化知识的外语能力是不完整的。不理解文化和价值观的语言学习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文化的理解比单纯的词汇、语法学习更加重要[2]。所以,近年来,国内外的外语教育越来越重视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传统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教育。

日本文部科学省(下称文部省)从1980年开始,把英语教育的核心从语法和词汇转向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1989年修订的《要领》中,首次提出了“交际”和“跨文化理解”两个词语,提出:“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的素养”的外语教育改革目标[3]。从此日本的英语教育脱离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并把《要领》中的关于语法的要求由13项削减为11项。日本的英语教育开始注重跨文化理解和交流,强调语言是跨文化相互理解、共存共生的重要手段。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和悟性。

1998年重新修订的《要领》中对外语教育的内容重新做了调整。“通过外语,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行交际的态度。培养学生进行听、说等实践的交流能力[4]。修订后的《要领》新增加了“实践的”要求,强调了外语的使用。《要领》中的“文化”包含日本的文化和世界的文化,外语是了解世界文化,并让世界了解日本的手段、工具。在《要领》中,虽然把外语设为学习科目名称,但原则上外语=英语,日本中学生学习的外语即英语。

2002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行动计划》(『「英語が使える日本人」の育成のための戦略構想の策定について』),明确提出:在21世纪,具有能够使用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可欠缺的[5]。同年1月,发布《学习建议书》(『学びのすすめ』)[6],指出今后的日本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年2月召开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提出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养教育的方向》(『新しい時代における教養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7]中,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促进学生参与社会交际、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这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不仅把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内容,还把其列为21世纪日本年轻人素养教育的内容之一。

2008年3月,文部省发布了新《要领》。新《要领》把旧《要领》规定的每周3小时的英语课时增加为4小时,要求掌握的英语单词数量由900个增加为1 200个[4]。新《要领》中课时的增加,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文部省认为900个单词的词汇量不足以保证进行基础交流的需要,所以增加为1 200个。可以看出,新《要领》的修订表明了文部省加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从二战结束至今,日本英语教育目标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参见表1)。《要领》的内容要求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能力、素养、程度。从这三个方面,以及其中的具体分类,可以看出日本的英语教育所重视的方向。文部省把英语教育的学习范围由“英语圈”扩展为“外国”,到现在“国际社会”,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扩大了,学习的内容也由外在的日常生活,转变为深层次的、抽象的语言、文化理解。

表1 日本英语教育目标的发展过程

资料来源:綾部保志:「中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における英語教育観の変遷:目標を中心に」,『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集3』.京都:立教大学,2005年,79頁。

从日本英语教育观的变迁可以看出,文部省的英语教育政策是被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左右的,但重视学生的“交际”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始终是20年来日本英语教育的主要方针。那么,作为教育方针的主要载体日本中学英语教科书又是如何处理“文化”和“交际”问题的呢。

二、日本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

在使用英语教科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单词和语法,课文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要领》的要求,日本的英语教学目标可以分为:1.学习并掌握英语,培养用英语表达的基本能力;2.培养用英语交际的积极态度;3.培养语言和文化的兴趣;4.加深国际理解四个内容。目标中的3和4与教材中的题材关系紧密。

日本中学英语教材的选择是根据日本的《义务教育各学校的教学使用图书无偿措施相关法》[8](「義務教育諸学校の教科用図書の無償措置に関する法律」)的第13条第4项所规定的,各都道府县村的教育委员会自行从文部省提供的教科书目录中选择的。日本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是由东京书籍出版社:《NEW HORIZON English Course 1—3》;中教出版社:《EVERYDAY ENGLISH 1—3》;开隆堂出版社:《SUNSHINE ENGLISH COURSE 1—3》;三省堂出版社:《NEW CROWN ENGLISH SERIES 1—3》;教育出版社:《ONE WORLD English Course 1—3》;光村图书出版社:《COLUMBUS ENGLISH COURSE 1—3》;秀文出版社:《NEW TOTAL English 1—3》,七家出版社发行。

本文选择三省堂、中教、东京书籍、教育、开隆堂、秀文6家出版社的教材,共18本教材为研究对象,从题材和数量入手,分析日本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探讨教材对跨文化理解的作用。

(一)教科书中文化的内容

参考《中学指导要领》[3]和《英语学和英语教育》[9]中的分类,可以把教科书中的文化相关的题材分为以下9种。

1.日常生活:打招呼,自我介绍等;2.学校生活:课堂,和朋友的对话等;3.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等;4.地理、历史;5.语言、交际;6.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等;7.年轻人的文化:动画片、漫画等;8.国际话题;9.传说、神话。

18册教材共有189课,其中含文化题材共有113课。把113课按照这9个题材,以年级为单位统计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教科书中文化题材统计表

资料来源:大川光基:「異文化理解教育の可能性」.http://www.kairyudo.co.jp/general/data/contents/06-information/07-nakamuraeigo/59/59-02.pdf#search='%E7%95%B0%E6%96%87%E5%8C%96%E7%90%86%E8%A7%A3%E6%95%99%E8%82%B2%E3%81%AE%E5%8F%AF%E8%83%BD%E6%80%A7'。

从表2可以看出,1年级的文化内容学习以日常生活、传统文化为主,2年级和3年级的文化学习则以风俗习惯、地理、历史为主。1年级的学生受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限制,学习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在各出版社的1年级教材中,都把生活的场景设定为日本,以日本的家庭和访日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少男、少女间的日常交流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来看,风俗习惯的相关内容较多,其次是地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相关介绍。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地理、历史、语言等内容都涉及跨文化理解的学习,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全球化时代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此外,还有部分教科书把科学、幻想、环境保护等具有时代性的话题放入教科书中。

(二)文化内容涉及的国家

把文化题材涉及的国家按照三个地域来划分:A.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Inner Circle,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B.把英语作为公共语言的国家(Out Circle,新加坡、印度等);C.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Expanding Circle,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等)。把各年级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所涉及的国家出现的次数,按照三个地域来划分可以得到以下比率。如果有在同一课中重复出现某一地域的情况,会重复计入所在地域。

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圈和日本的文化内容占全部文化题材的主要部分。1年级的课文中以英语圈为主。而在2、3年级,英语圈的文化比率有所降低,把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国家的文化比率有所提高。把英语圈外的国家文化,特别是亚洲的文化题材放入英语教科书内,是日本80年代末以来英语教育的一个趋势[10]。体现了日本把英语教育转变为国际通用语教育的一个目标。

(三)教科书中的国家和其相关内容

1.日本

在教科书中,折纸、象棋、书法等日本传统文化代表的相关内容经常出现。寿司、天妇罗、寿喜烧是日本料理中经常出现的。日本人在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你喜欢日本料理吗”、“你学过日语吗”、“日语难吗”等问题是日本人经常向外国人询问的。而外国人对日本人感到疑惑的事情有,看到在电车中打瞌睡的日本人,盯着外国人看的日本人等事情。课文中的场景设定为观光途中的情况较多,在观光的途中介绍日本文化。比如在镰仓散步的时候,介绍了镰仓大佛和禅的历史;在广岛和长崎旅行的时候介绍了日本的和平纪念馆;在冲绳旅行的途中介绍了竹福岛的风景和岛上居民的传说等。

在语言文化方面,介绍了日本和使用英语国家的言语和非言语习惯的不同,由于不了解mansion、I’m sorry等用语的使用习惯而产生了误会等内容。

2.美国

美国是日本英语教科书中出现的次数仅次于日本本国的国家[11][12]。教科书中的人物经常被设定为美国来日本的留学生,或者是在美国的日本留学生。教科书中关于美国文化的内容也较多。观光介绍的城市有纽约、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等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蒙塔纳州、南达科他州等地方。美国的数字、时差、学校的生活、感恩节、圣诞节也是经常出现的。部分章节介绍了美国是个多民族社会,包含黑人、俄罗斯移民、越南移民等多种少数民族。

3.英国

关于英国的题材和观光旅游的比较多。如伦敦的白金汉宫、皮卡迪利广场等。英国文化介绍方面有英国是现代足球、网球的发源地等。在教科书中英国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经常说自己的爱好是足球和网球。有的课文提及了英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四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自的文化,威尔士曾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问题被英格兰语言侵略等地理、历史问题。

4.英语圈

英语圈的国家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三个国家。澳大利亚是三个国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1][12],夏天的圣诞节、悉尼歌剧院、考拉、袋鼠等澳大利亚的代表文化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中。关于加拿大的介绍有多伦多、公共语言、国家的地理、民族等内容。新西兰则的介绍则为地图、照片等形式,没有具体的课文内容。

5.亚洲

中国和韩国作为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是亚洲国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国家。其他出现过的国家有新加坡、不丹、柬埔寨、印度等。观光方面的介绍有中国香港、万里长城、丝绸之路、韩国首尔、新加坡的历史和民族等。文化比较的内容有,中国的毽子和日本蹴鞠、韩国的中秋节和日本的孟兰盆节、印度的咖喱和日本的咖喱等。

6.非洲

日本英语教科书中关于非洲的内容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1][12]。涉及非洲难民、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环境保护、非洲舞蹈、野生动物等内容。

7.欧洲(非英语圈)

欧洲国家近年来在日本的英语教科书中出现的频率有递减的趋势[11][12],涉及的题材有巴黎的凯旋门、拉斐尔铁塔、荷兰的郁金香、瑞典的阿尔卑斯山等。

(四)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特点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把日本中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涉及文化题材的课文占分析对象的教材课文比例的60%以上。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之间的差别不大。这是《要领》的目标“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在各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

2.教科书涉及的题材内容方面,1年级教科书中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较多,2、3年级教科书中关于风俗习惯、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题材较多。日本英语教科书中包含的各题材内容虽然数量有差距,但总体上来看还是题材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涉及日本和他国文化相比较的内容较多,这也是日本英语教育注重跨文化理解、交际的一个体现。

3.日本文部省虽然把英语作为跨文化理解、交际的手段,把英语教育改为世界通用语教育,但在教科书中英美文化始终是教科书中文化部分的中心。例如,日本学生住在外国人家里的场面设定,是以住在美国或英国的家庭里占绝大多数。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外国人=英美人这一固定思维是不可动摇的。

三、日本中学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启示和反思

(一)培养我国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

日本中学英语教材对我国的英语教材的一个启示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克拉姆契(Claire Kramsch)*克拉姆契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德语以及外语习得专业的著名教授。把文化学习的目标分为两个[13]:

1.建构跨文化的领域(establishing a ‘sphere of interculturality’):不应当把文化作为知识来学习,应当通过比较自己的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来学习。

2.交给学生文化的多样性(teaching culture as difference):一个国家的文化并不是同一的,学习同一国家中的因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民族、阶层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文化。

学习者通过比较文化间的异同,可以认识到英语说话者文化背景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学生既能加深了解和认识本国的文化,同时也能培养尊重他国文化的意识。因此,应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历史的理解,并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意见分歧的能力。日本英语教科书中关于日本文化的内容,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4]。但日本对于本国的文化并不采用直接介绍的方式,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就日本和他国的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说明。相比之下,中国的英语教科书更侧重于对我国文化的介绍和讲解。通过比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他国的文化,同时可以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认知。因此,我国的英语教科书中应适当加入文化对比的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国际理解的基础。

(二)变英语教育为世界通用语教育

日本中学的英语教育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另一个启示是,变英语教育为世界通用语教育。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被称为国际语(English as International Language)。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地域生根发芽,发音、语法等发生变化,结果变为丰富多彩的英语被当地人使用着。无论是英美的英语,还是印度的英语、新加坡的英语、还是香港的英语,都是平等的英语的“变种”(varieties),是世界的英语(World English)[15]。日本的英语教科书从世界各国和日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传说、历史、地理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兴趣爱好的内容,把加深学生对世界和日本的生活、文化的理解,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学习的目标。国内的英语教科书中的关于外国文化内容虽然也涉猎历史、地理、生活、习俗、体育等方面,但是和日本的英语教科书相比,数量较少。所涉及的国家一般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4国为中心,其中关于英国的内容略多于其他3国。虽然有些教科书把英语圈之外的国家的风土人情作为课外知识做了介绍,但内容一般较为浅显,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因此,教科书中的题材不应只限于英语圈的国家,应当成为学生了解世界上多种多样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新视野、新视角、新的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观视野,对学生开展全球教育。

(三)英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日本的英语教育给我国英语教育的一个反思是如何看待英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中国,高考是否需要取消英语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赞同取消英语作为主课的理由有很多,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为英语课的负担过重而影响了语文知识的学习。但作为我们邻国的日本则选择了和我们截然相反的一条道路。日本的新《要领》中把学生的上课时间增加了10%,抛弃了减负的教育观,进一步强化英语教育和语文课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把培养能够适应如今这个多变的国际社会,具有生存能力的年轻人作为教育宗旨。因此,英语教育是否会和传统文化教育产生冲突?提倡素质教育是否必定需要减负?这都是我国的教育所要思索的问题。

日本和中国的文化相近,同样面临着欧美国家的生活方式、理念信念、价值取向的冲击。因此,中日两国英语教学改革也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使本土的文化、语言得以传承发扬?希望日本的英语教学改革能够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有参考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Chastain,Kenneth.Developing Second-Language Skills:Theory to Practice[M]. Chicago:Second ed.Rand McNally College Pubishing Company,1976:406.

[2] Lado,Robert. 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M]. New York:McGraw-Hill,Inc,1964:149-150.

[3] 中学校指導要領解説外国語編[EB/OL].[2008-10-01].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01/05/1234912_010_1.pdf.

[4] 文部科学省. 中学校指導要領第2章各教科第9節外国語[EB/OL].[2013-11-20].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youryou/chu/gai.htm.

[5] 文部科学省.「英語が使える日本人」の育成のための戦略構想の策定について[EB/OL].[2013-10-27].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otou/020/sesaku/020702.htm.

[6] 文部科学省.確かな学力の向上のための2002アピール「学びのすすめ」[EB/OL].[2001-02-12].http://www2.edu-ctr.pref.okayama.jp/edu-c/kenkyu/eisei/bangumi/rokuga/h13/182-1.PDF.

[7] 中央教育審議会.新しい時代における教養教育の在り方について[EB/OL].[2002-02-12].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0/toushin/020203.htm.

[8] 義務教育諸学校の教科用図書の無償措置に関する法律[EB/OL].[2014-03-24].http://law.e-gov.go.jp/htmldata/S38/S38HO182.html.

[9] 伊藤健三,島岡丘,村田勇三郎.英語学大系12英語学と英語教育[J].东京:大修馆出版社,1999:158.

[10] 真尾正博.題材からみた中学英語教科書の分析[J].関東甲信越英語教育学会研究紀要,1988(2):52.

[11] 大川光基.異文化理解教育の可能性[EB/OL].[2011-09-26].http://www.kairyudo.co.jp/general/data/contents/06-information/07-nakamuraeigo/59/59-02.pdf'.

[12] 一言哲也.中学校英語教科書にみる文化材料の分析[J].静冈县:常葉学園短期大学紀要27,1996:51.

[13] Claire,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 Pr (Sd),1993:64.

[14] 金田尚子.日本の中学校英語教科書にみる異文化理解[J].龍谷大学学術機関リポジトリ,2005 (3):143.

[15] Kachru.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M]. 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26.

猜你喜欢

教科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